• 1、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是美国内战才把美国变成了一个真正具有统一的主权、统一的政治制度、统一的宪政原则和统一的意识形态的国家,是美国内战重塑和真正确立了美国自身。”该学者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B、.使美利坚民族实现独立 C、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D、改变了松散的邦联体制
  • 2、如表为公元前5世纪罗马政权组织结构。由此可知( )

    机构或官职

    权  力

    执政官

    2名,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主持元老院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

    保民官

    初为2名,后增至10名,由平民中选出。有权否决元老院和执政官颁布的不利于平民的法令。

    元老院

    由300名贵族组成。有权审批法律,管理国库收入。

    A、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 C、分权的共和政体确立 D、民主政治初现雏形
  • 3、古希腊城邦时代,贵族与平民联合起来对抗君王并取得胜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到公元前5世纪,独揽大权的君主淡出政治领域,但只有那些新兴工商业者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城邦,才能通过反复斗争建立起民主政体。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B、贵族和平民阶层的结盟 C、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环境 D、君主专制的传统被颠覆
  • 4、1995年,中央对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又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这种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B、城市化的进程逐渐放缓 C、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 D、基层民主建设成果显著
  • 5、1948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管辖五省二市的人民政权——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根据《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设立了民政部、司法部、劳动局、财经委员会、法院等工作机构。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 )
    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C、标志着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D、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有益探索
  • 6、张居正改革主要包括六项措施:“省议论”是避免空谈,讲求实际;“振纲纪”是整顿纪律,加强风纪;“重诏令”是提高办事效率,严禁推诿搪塞;“核名实”按照综核名实,信赏必罚的原则,裁汰冗官,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固邦本”是调整赋税,发展经济;“饬武备”是加强军队和边防建设。可见,张居正改革( )
    A、以加强官员队伍建设为重心 B、迅速扭转了吏治腐败的问题 C、解决了明朝严重的边防危机 D、强化了统治者对民众的控制
  • 7、如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吏任职情况。这可以说明元朝( ) 

    左、右丞相

    平章政事

    左、右丞

    参知政事

    不花(蒙)忽鲁不花(蒙)

    史天泽(汉)耶律铸(契丹)

    塔察儿(蒙)王文统(汉)赛典赤(回回)商挺廉希宪(汉)

    粘合南合(女真)阔阔(蒙)张文谦(汉)张启元(汉)

    商挺(汉)杨果(汉)

    A、注重发挥汉族地主的作用 B、民族关系平等友好 C、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 D、中央地方分权制衡
  • 8、吕后去世,功臣集团放弃了实力强劲的齐王刘襄,而拥立未曾参与平定诸吕且“仁孝宽厚”的代王刘恒——汉文帝即位。汉文帝则在给周勃等功臣封侯进爵之后,随即发布“列侯之国”诏,要求列侯离开京城前往各自封地。汉文帝此举( )
    A、有利于削弱王国实力 B、加剧了汉初王国问题 C、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D、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
  • 9、现藏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岳麓秦简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内容占比最大的是秦代的律令文献,共有1200多枚简,占整个岳麓秦简的一半以上。其中秦律就有20余种,这些律名中有4种均不见于睡虎地秦简,首次大量出现的秦代令名有20余个,都是前所未见的新材料。关于岳麓秦简的理解说法合理的是( )
    A、远离政治核心区,史料价值有限 B、大多为抄录,主观删减色彩浓厚 C、可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 D、为二手史料,可多角度研究秦朝
  • 10、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被周公分封于卫。卫国原是殷商旧地,周公嘱咐康叔尊重殷商的传统,任用“殷之贤人君子长者”。康叔受封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周族人,还随迁了殷民七族,殷民宗族首领也在卫国任职。这反映出西周分封( )
    A、导致王权的逐渐衰微 B、实现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挑战了宗法贵族体系 D、有利于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前期政府想方设法破坏华侨社会,颁诏将海外华人召回或是行文至东南亚各朝贡国,要求押解华侨归国。……到了清朝末年,受到西方风气的影响,朝廷对护侨的态度也积极起来。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放宽华工出洋的限制,但同时要求地方大吏应与外国使节“会订章程,为保全前项华工之意”。从这一年开始,清政府才开始意识到海外华人也是大清子民,需要庇护,清政府第一次从国际的法理的立场来关注华侨并对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相关政策加以保护。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经历了数次大规模内外战争,为了筹措经费可谓是绞尽脑汁。而在此时,华侨为了得到大清朝的承认和护佑,个个慷慨解囊,清政府发现海外华侨的捐款和汇款简直就是一座大金矿。

    ——摘编自劳焕强《小议近代中国移民政策与西方殖民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二

    如果我们把“华工援战计划”视为中国参战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其结果仍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战期间,如此众多的普通中国人与西方社会亲密接触,这在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当华工回国后,他们给国内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以及变革的理想。随着大战的结束,留欧华工纷纷返回国内,他们的眼界已经扩大了许多。其结果是,华工愿意在创建世界新秩序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方面做出他们的贡献。……著名的五四运动史研究专家周策纵指出,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上海工会的组织化以及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政府侨民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援战计划”对当时中国的重要意义
  • 12、【诸子百家之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诸子百家之学主要围绕着“天道”与“人道”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所谓“天道”,泛指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摘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阐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学。

  • 13、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和经略边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恢宏的气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60多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

    材料二

    中西双方的商贸活动中,西汉精美的丝织品、茶叶、漆器和铁器等,随着大批汉朝使臣和众多商人西行,源源不断地被带入了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西汉王朝正式打开了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交往交流的门户。

    早在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这样,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上述各国。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摘编自张连杰《论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几个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汉开拓疆域打开“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交往交流的门户”的史实,并概括西汉时期形成的对外海上航线。
  • 14、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带到罗斯,扶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专制权力的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可用来说明蒙古西征( )
    A、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 B、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流 C、传播了蒙古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 15、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 )
    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 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 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 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
  • 16、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普遍使用中式风格的艺术品来装饰饮茶的环境,以求契合茶这种东方饮品中蕴藏的异国情调。英国茶空间的布置反映出( )
    A、跨太平洋贸易扩大 B、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C、大众消费水平提高 D、商品流动推进文化传播
  • 17、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遗痕。这些现象( )
    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 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 C、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D、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 18、以下是1883年美国联邦法院的一份判决书:当一个人刚从奴隶制下走出来,并因一些特别有利的立法而摆脱了那些奴隶制的限制之后,在向上进步的过程中(他)必须要经历某种阶段,才能成为一个同等的公民。这( )
    A、有利于美国社会的重建 B、受到南北战争进程的影响 C、不利于社会认同的构建 D、一定程度缓解了种族冲突
  • 19、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谩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 20、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
    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 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上一页 453 454 455 456 4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