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世纪中叶,英王颁发给城市的“特许状”有以下内容:“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国王和市民之间的契约关系 C、英国社会动荡战争频发 D、封君封臣制促进了庄园兴盛
  • 2、有学者指出,罗马海外殖民地容纳了罗马殖民者和当地人,一个个殖民地也就充当了罗马和当地发生接触的门户。它让从属于不同聚落和文化的族群混杂而处,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的海外殖民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推动了宗主国文化的传播
  • 3、古埃及早期的文字被称为圣书体,流行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4世纪,是在石头建筑上书写的纪念性文字。字体刻画精致,为了达到美观匀称效果,词语位置有时会发生变化,如“国王”“神”等词汇通常都在短语词组的最前边。这反映了古代埃及文明(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的特点 B、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C、文字的起源与世俗生活相关 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
  • 4、【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四: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 5、为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林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边疆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处理边疆民族关系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 6、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封建时代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汉武帝元朔二年,梁王、城阳王提出:愿分部分国土与其弟。武帝立即批准,并下诏“诸侯王分与之弟邑者”,朝廷均予批准,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诏令的实行,“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果“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在政治上的表现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诏令措施的特点及后果。
  • 7、“盛世”一般是指国家由乱而治,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政权稳定和社会繁荣的局面。统治者向往盛世之治,以反映卓越功绩;百姓亦企盼盛世,以求安定太平。公元7世纪,中国出现的“盛世”“治世”是( )
    A、从文景之治到昭宣中兴 B、光武中兴 C、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8、据《晋纪》称:“晋中兴之功,(王)导实居其首。”,王导“匡时辅政,业同伊尹、道隆姬旦”。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这加剧了东晋时期( )
    A、士族专权 B、流民南迁 C、民族交融 D、南北对峙
  • 9、南京,古名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等,因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六个王朝曾经在这里建都,所以南京历来有“六朝古都”之称。这六个王朝是( )
    A、吴、东魏、周、齐、梁、陈 B、东吴、西晋、宋、齐、梁、陈 C、吴、东晋、宋、齐、梁、陈 D、吴、宋、齐、梁、陈、明
  • 10、如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西晋 B、②——前秦 C、③——唐 D、④——后汉
  • 11、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说,道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家“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批评其“崇黄老而薄五经”、“轻仁义而羞贫穷”、“贱守节而贵俗功”。据此可以得出( )
    A、社会主流思潮影响史学评价 B、《史记》否定儒家的核心观念 C、国家治理需要综合各家思想 D、《汉书》反对道家的功利思想
  • 12、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
    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 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 13、如表所示是秦末三股反秦势力的主要领袖的基本情况。这主要反映出( )

    起义领袖

    基本情况

    陈胜、吴广

    农民出身,大泽乡起义时皆为屯长

    刘邦

    农民出身,芒砀山斩蛇起义时为泗水亭亭长

    项羽

    楚国贵族出身,他的祖父在秦灭楚之战中被秦将所杀

    A、暴政导致秦朝短促而亡 B、秦末统治失去人心 C、秦末农民起义发展迅速 D、秦朝基层管理松散
  • 14、“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反映出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皇帝独尊 D、中央集权
  • 15、孟子认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反映了孟子( )
    A、重视民生问题 B、强调人伦秩序 C、推崇重农抑商 D、提倡民贵君轻
  • 16、某史书记载战国时期“立木为信”的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材料中的“国都”应该位于图中( )

    A、 B、 C、 D、
  • 17、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中国”文化,就可以变成“华夏”人。这一观念( )
    A、强化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客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避免了同少数民族间的战争 D、形成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辖
  • 18、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 )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 19、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 )
    A、早于世界其他地区 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C、集中在黄河中下游 D、开始于旧石器时代
  • 20、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当时与唐朝进行交流的国家主要有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波斯等,交流的内容涉及乐舞、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其中,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最为频繁,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汉诗文的热潮。此外,大量的唐朝书法作品被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带回日本,深受日本人的欢迎和喜爱。在向他国传播中华艺术的同时,唐朝对他国艺术也虚心接纳,在乐舞艺术方面,吸收了西域诸国、印度、波斯、大食等国的乐舞理论、乐器、乐舞作品等成就,从而使唐代的乐舞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材料二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漆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人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下,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四 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颁发的勋(奖)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表彰“两弹一星”事业的23位卓越的科学家而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的奖章。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做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2020年9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授予“共和国勋章”。

    (1)、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中外艺术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子佐证上述观点。(要求: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每个角度至少两个例子)
    (3)、从材料三的史料中任选一个,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4)、从两枚勋(奖)章中任选一枚,提取勋(奖)章信息,说明上述勋(奖)章对研究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价值意义。
上一页 433 434 435 436 4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