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统家训文化在几千年的孕育、发展中,形成了浩瀚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所示)。
“人无志,非人也。”
(三国)嵇康《家诫》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耻及祖考。”
(三国)羊祜《诫子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北宋)欧阳修《诲学说》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
“与人相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荣。”
(明)孙奇逢《孝友堂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至于师友……择之又择,慎之又慎。”
(清)张履祥《训子语》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二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即对家庭实行有序管理,重视其规范的功能。在古代儒家传统中,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
——摘编自陈来《中华传统文化的家训家规及其现代意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内容。(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
2、据《旧唐书•高丽传》记载,高句丽迁都平壤后,其国人“好围棋、投壶之戏,人能蹴鞠颇有箕子之遗风种田养蚕,略同中国。”这说明,高句丽当时( )A、娱乐文化的发达 B、汉文化程度较深 C、儒学传播的受阻 D、中央集权的建立
-
3、下表为2012-2020年中国境外高铁项目统计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项目状态
主要国家
项目名称
开工时间
里程(公里)
已承建或参与承建
土耳其
安伊高铁
2012年
158
沙特
麦加轻轨
2012年
450
委内瑞拉
迪阿高铁
2015年
471
中标项目
墨西哥
墨克高铁
2017年
210
印尼
雅泗水高铁
2018年
860
主要竞标项目
美国
加州高铁
2018年
832
英国
HS2高铁
2020年
539
A、高铁“走出去”步伐加快 B、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前列 C、高铁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D、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
4、1946年,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筹备委员会的中国代表认为:“我国对外政策,一般言之,以为依据联合国宪章所定各原则,促进国际合作;在经济方面,则为在不危害我国工商业,应得合理保护范围之内,招致外国投资技术协助。”据此可知,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组织旨在( )A、贯彻联合国宪章原则 B、抵制外国资本的侵略 C、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D、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
-
5、下表为明清时期安庆地区地方志中的记载。这反映出,该地区( )
“瘠土民劳,父子相保聚而重去其乡”
《望江县志》
“怀人安土重迁,行百里作数日,别辄恋恋不能舍”
《怀宁县志》
“黄发老人有不识城市者,安土重迁,不善商贾,鱼厚藏而少巨富”
《潜山县志》
A、人口流动受到鼓励 B、人地矛盾现象严重 C、商业意识较为淡薄 D、农业劳动力的缺乏 -
6、钱钟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汉和宋在学术思想上是一脉相承 B、唐代文学为宋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C、宋代在中国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 D、元代是绘画领域成就最高的时期
-
7、某学习小组对德国史展开学习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资料。①
德意志地处欧洲的中央地带,其东西两面都没有天然的屏障,又与多个强国为邻,易于遭受入侵,也使其追求对外扩张。
②
中世纪德意志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作为德意志邦国的普鲁士土地贫瘠,缺乏矿藏,农业曾被视为经济的全部,获得土地就是一切,而获取土地的捷径便是掠夺扩张。
③
德意志历代皇帝均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疯狂地掠夺周邻国家的土地。腓特烈一世皇帝(1152-1190在位)的一生均在战争中度过,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因此称他为红胡子或巴巴罗萨(野蛮人)。这位传奇性的人物被荨为永生的德国的守护人。几百年后,希特勒便用他来激励士兵们,将侵略苏联的计划定为“巴巴罗萨”计划。
④
12-13世纪德意志产生了骑士文化,其“协同主义”“苦从主义”“服从主义”精神被一直传承下来。德国骑士文化下骑士团的座右铭是“我不是来送和平的,而是来送剑的”。
材料二
以下内容是该小组对“德国统一的原因”的整理。一普鲁士的日益强大;
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三容克资产阶级的壮大;
四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
五铁路:德意志统一的结婚绶带;
六沙俄霸权的丧失和“俄普同盟”的形成。
材料三
以下是该小组对“德国统一的影响”的整理。一新帝国的“旧制度”
(一)“宪法”下的皇权专制
(二)名不副实的帝国议会合格的原因。他们的事情不愿意思想。
二新帝国的“经济奇迹”
(一)与老工业国同台竞争
(二)无法与经济匹配的殖民地
三新帝国“刀尖上的舞蹈”
(一)军事部门的自主性
(二)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四新帝国的“社会减震器”
(一)工人阶级的抗争与社会改良思潮
(二)俾斯麦与社会保障法
(1)、针对材料一的资料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分别指出这些资料研究该主题的角度。(2)、针对材料二德国统一的原因,再补充三条。(3)、该小组认为德国统一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此看法进行说明。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至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阿拉伯文明对中世纪西欧的文明,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当阿拉伯文明兴盛之时,西欧正处于“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些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已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并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这些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阿拉伯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印度的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明的主要特征。(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
10、二十国集团(G20),最初是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经多年发展至今,其涉及主题已包括创新、发展、改革、投资、反腐败、气候变化等。二十国集团发展的历程证明( )A、政治经济一体化持续加强 B、只有大国才能维护国际稳定 C、国际对话合作趋势不可逆 D、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已建立
-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以各自国情状况为依托 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 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 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
12、如表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工农业增长率统计表,这反映了此时期的苏联( )
时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82年
工业总产值
8.5%
7.4%
4.4%
2.8%
农业总产值
3.9%
2.5%
1.7%
4.0%
A、综合国力下降 B、工农业总值逐渐平衡 C、经济发展停滞 D、经济改革的效果有限 -
13、高德步的《世界经济史》写道:“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到1949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与1948年相比,英国、法国等18国制造业产出总额1949年增加13%,1952年增加39%。”这段记载能说明马歇尔计划( )A、帮助西欧恢复战后经济 B、拉开美苏“冷战”序幕 C、推动欧洲加强政治联盟 D、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
14、新经济政策实行初期,苏维埃政府原打算实行“商品交换”,即国家以工业品实物交换农民的粮食等农产品,但后来不得不允许农民把自己的劳动产品拿到市场买卖,恢复国内自由贸易。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新经济政策受到农民抵制 B、工业发展的资金相当有限 C、实施农业集体化迫在眉睫 D、亟需稳定经济和巩固政权
-
15、远征意大利,拿破仑宣布法国军队是“自由和解放的旗手”,法国在欧洲各地推广国民的自由……但是拿破仑率领的军队终归是占领军,各地逐渐意识到要团结一致反抗法国的征服。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A、主要目的是传播启蒙思想 B、促进了欧洲各国完成统一 C、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具有革命与扩张双重性质
-
16、15世纪的时代精神就是人的解放,即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来反对抽象的神,以人的正常情欲和感官享乐来反对禁欲主义和变态的虚伪。因此,这种时代精神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基本生活姿态就是感觉主义和唯美主义。这一时代精神( )A、展现了大工业时代的文化风尚 B、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诉求 C、冲破了天主教会的专制和独裁 D、解放了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
-
17、如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画中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 )A、能够证明西班牙是航海贸易强国 B、属于文献史料,其主观性比较强 C、能够反映菲律宾独立斗争的史实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
-
18、有学者认为:哥伦布的到来使这颗行星上原本分离的两半球重新相逢,美洲印第安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迎面遇上他最可怕的大敌:不是那个白人,也不是这位白人的黑人仆从,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杀手,被他们带上岸来。“大敌”的到来( )A、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B、迟滞了欧洲殖民扩张的进程 C、满足了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D、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
-
19、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第一次可以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提高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A、导致了美洲人口数量的激增 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地区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
20、公元1世纪时,在一位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写的《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扼据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竟被当时的罗马作家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同波斯、罗马和中国并列。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 )A、展示了希腊化时代的成就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