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为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家。考古工作者发现冢群内部设有中心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等,其中大墓的随葬玉器数量多、种类多、档次高。积石冢以祭坛为中心,规模宏大,当为部族共同祭祀天地神和祖先的地方。该遗址能反映当时( ) 

    ①社会等级分化 

    ②国家已经形成 

    ③部落联盟加强 

    ④神权统治出现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 2、2022年2月,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中轴线申遗正在按照《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界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对北京中轴线应( )
    A、全力开发推向市场 B、严格保护封闭保存 C、大力维修适度保护 D、充分保护适度利用
  • 3、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其产生的背景有( ) 

    ①国际人才的流动 

    ②宗教或部族矛盾 

    ③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战争和地区冲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如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赫梯人( ) 

     

    ①扩大了铁的用途 

    ②改进了冶炼技术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 

    ④作战时轻松获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5、1922年,中国共产党人参与创办了上海大学,其中社会学系最为著名。其教学内容有:社会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史、外国语、法学通论、中外政治史等。以下对该高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课程: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 C、地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意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 6、如图,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

    导致美国的移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B

    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和殖民遗留问题

    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C

    20世纪70、80年代,中东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大量中国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D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亚洲、非洲的劳动力大量进入东欧地区

    A、A B、B C、C D、D
  • 7、如图,阅读表格内容,概括世界文明发展的特点是( ) 

    国家

    汉朝

    罗马帝国

    印加帝国

    政治制度

    皇帝制

    度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罗马帝国政治独特 B、政治制度出现相似性 C、文明之间交流频繁 D、文化丰富多样且并存
  • 8、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 9、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禁奢法令,规定了社会各等级、各阶层饮食与服饰消费标准;但到1604年英国废除了所有现存的禁著法。禁奢法废除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对消费观念的冲击 B、议会与国王长期政治斗争的影响 C、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D、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传统观念
  • 10、1500年葡萄牙人首次来到巴西时,他们将印第安人的形象描述为“单纯懵懂的原始人”;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眼中印第安人“食人族”野蛮形象开始占据主位;后来,又将印第安人描述为“懒惰者”、须由黑人取代。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印第安人的形象变化 C、巴西社会结构逐步转变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 11、15世纪以前的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发达而强盛,而西欧人却一直被称为“蛮族”,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在15世纪之后,一个历史的发展契机却使西欧人一跃而起,并拨转了世界文明的航向。这一历史契机主要是指(   )
    A、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C、理性主义的高扬和科学革命 D、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
  • 12、英王爱德华三世通过颁发《1327年特许状》,向伦敦让渡了多项权力。同时,伦敦为爱德华三世提供的贷款常达到王室所获贷款总额的一半以上,伦敦的富商与自治市官吏在这时期成为了王室的财政官员。这说明(   )
    A、特许状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理念 B、城市自治激化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C、城市成为王权强化的依靠力量 D、市民阶层的壮大催生君主立宪制度
  • 13、中世纪时期的欧洲,领主,而不是国王,才是人们普遍认同和效忠的对象,王权的作用范围也不超出王室领地。国王与其他领主的唯一不同就在于,他是一个大的或最大的领主,并成为贵族的第一人。这一政治现象(   )
    A、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 B、限制了王权的集中与强化 C、为自然经济形成奠定了基础 D、促进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
  • 14、11—12世纪,在地广人稀的西欧庄园中,封建领主为了吸引佃户,会采取降低租金的方法,甚至会让一些农奴上升为自由农。而到了13世纪,地租越来越高,有的自由农为了获得一块耕地,甚至降身为农奴。这一变化表明,当时西欧(   )
    A、人地矛盾逐渐凸显 B、世俗王权得到加强 C、庄园农业生产衰退 D、瘟疫造成人口锐减
  • 15、最初,古罗马人订立契约,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亲自到场,使用固定的动作和说固定的套语,稍有差错便导致契约无法成立。后来,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被上升到了首位,一方当事人在提出订立契约的要求时,若另一方全部接受则契约成立。这一变化表明,罗马法(    )
    A、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B、强调程序性和逻辑性 C、凸显原始性和随意性 D、追求平等性和专业性
  • 16、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向公民提供的观剧津贴已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国库的补贴或城邦政府的专项奖励。公民大会专门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这说明当时(   )
    A、戏剧是一项大众娱乐节目 B、重视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C、旨在对外传播古希腊文化 D、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 17、他是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著有《历史》一书,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就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这位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修昔底德 D、希罗多德
  •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部分地区先后设立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管理体制 D、都享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19、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 20、1961年4月,湖南省长沙县委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设管理委员会,规定生产队有权合理使用耕地,因地制宜种植。这些做法(   )
    A、意在纠正经济工作的“左”倾错误 B、落实“三面红旗”的指导方针 C、改变了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D、有利于长沙农耕经济的现代化
上一页 430 431 432 433 4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