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了特许状,允许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与东印度的贸易。该公司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国、荷兰势力,建立在印度的统治地位,将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掠取中国的茶叶和生丝。英国政府依靠它在印度的财产和武装,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后来,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很多商人都极力反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为适应新兴工商业资本的发展要求,英国政府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年)和中国(1833年)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公司被撤销。

    ——摘编自【日】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与衰的时代背景。
  • 2、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四指出每一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何种政治制度,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 3、清代在广州等口岸城市,有一大批运用西方画技进行模仿或创作的中国民间画家,被称为所谓外销画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通草水彩画广州博物馆藏

    材料二: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代外销画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 4、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削弱了政党对国家的控制力 B、确保了文官群体的优良素质 C、规范了政府官员的选用程序 D、推动了政府工作的稳定开展
  • 5、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
    A、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 B、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 D、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 6、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的《人类简史》这本书提到,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8500年,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的。这里所说的“各地”主要指( )
    A、东亚、南非、大洋洲 B、南非、西亚、中美洲 C、西亚、东亚、中美洲 D、东亚、大洋洲、南美洲
  • 7、如图可以推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

    A、兼具轻轨与快轨的综合特性 B、助力公交与地铁的有效互补 C、利用地上与地下的位置空间 D、减缓运量与运能的交通矛盾
  • 8、民国北洋政府前后16年间虽然举办两届四次文官考试,总计录取1479人,但这一人数与当时充斥官场的大量旧式官吏相比,完全微不足道。据此推断,文官考试( )
    A、旨在维护政府的专制统治 B、利于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 C、体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D、完全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 9、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这反映出( )
    A、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 10、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 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 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 11、史载,雍正年间“每年闽省洋船约有番银二三百万载回内地”。这一现象( )
    A、体现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 B、推动国内商业资本的集聚 C、表明海外贸易税大大增加 D、刺激国内市场的迅速活跃
  • 12、如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洪武年间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乾隆年间)

    10亿亩

    4.1亿

    A、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 B、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D、摊丁入亩使百姓不再隐藏人口
  • 13、下表为蒙元时期的大陆交通路线。这说明元朝( )

    1

    从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太青山、内蒙古长城沿线,经蒙古草原向西北逐渐延伸,越过阿尔泰山,穿越西伯利亚草原、黑海北岸,抵达欧洲

    2

    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西行,抵达敦煌再分南北两路西行

    3

    从四川和云南穿越西南地区,与缅甸、印度相连

    A、对外交通发达促进对外交往 B、开启了与印度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的功能呈现多样性 D、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桥梁
  • 14、19世纪法国历史学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开始重点关注“民族”,米什莱和拉维斯是民族历史研究的两座高峰。

    米什莱被誉为“法国历史学之父”。在其编著的《法国史》中提出,法国人从百年战争中开始具有国籍意识,到大革命与特权阶级的对抗中,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整合,以此教育人民建构法兰西民族的自我认同。他始终认为法兰西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引领世界走向自由,通往繁荣之路的灯塔。他的观点成为19世纪上半叶法国历史学的主流。

    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割地赔款,知识分子的民族优越感被击碎。第三共和国的史学家拉维斯主编27卷的《法国史》,提出历史上布列塔尼人、普罗旺斯人……各地人民都是法国人,尊崇共同的祖先、共有的英雄人物。他高度赞扬共和国,对国歌、国庆日、纪念仪式等各种“被发明的传统”进行历史性阐释,传播共和主义精神,将殖民扩张视为开化落后地区、传播先进文明的特殊使命。以此“向法国青年人说明,为什么他们应当为组成一个民族国家而自豪”。拉维斯被19世纪末法国史坛誉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

    ——摘编自王玮、吕一民《拉维斯与19世纪晚期法国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等

    围绕“历史书写与民族认同”,评析19世纪法国历史学的发展。

  • 15、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材料一 福建省大田县有十余种方言、土语,隔山不同语,过溪不同音。1954年,浙江干部徐永钺到西北工作,当地人都听不懂他说话。

    1955年,《人民日报》发表《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完成汉语拼音方案,以便于普通话的教学。自1958年起,上海各报刊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来拼注报头、刊名,实验小学等学校用普通话教学的比例高达95%。山西万荣县农民学会汉语拼音后,可以看懂《黑妮种棉》《模范饲养员》等注音读物,到1959年底,80%以上的文盲脱盲。山东平原县、浙江桐庐县的群众依靠汉语拼音学习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

    ——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 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宪法。

    1997年,外出就业的农民工突破1亿人大关。

    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20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21世纪初,语音技术在手机社交和生活服务平台普及。

    2014年,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全国有70%以上的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

    ——摘编自李忠杰《共和国之路》等

    阅读材料,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6、巴黎和会中国拒约

    1919年1月,北京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外交总长陆征祥为团长,顾维钧、王正廷等人为成员。6月28日,中国拒签《凡尔赛条约》。

    材料一 和议草约大体应签字,惟山东问题应提出声明。(指在和约内注明中国对山东问题条款不予承认的保留意见,才能签字)

    ——5月15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0日收到)

    注:当时北京与巴黎之间发电报需数日才能收到。

    材料二 昨英、法两使均称签字加保留事恐办不到,……如不能保留应签字为是。

    ——5月20日北京政府来电(代表团24日收到)

    材料三 所有(请愿团)各代表等陈请,不能保留即拒绝签字等情,昨亦电达专使(指陆征祥)在案。

    ——6月27日《政府对鲁代表呈文之批词》(即北京政府对山东请愿团要求的批示)

    材料四 我不愿意再在不公正的条约上签署我的名字,……闭幕会议(指6月28日《凡尔赛条约》签字仪式)已经结束几小时后,我收到一封完全出乎意料的电报,向我下达不签字的命令,其实我已自行其事地大胆实行了。

     ——陆征祥于1943年回忆

    材料五 电报实际上是指令代表拒绝签字。电报于6月28日下午到达,我想是三点钟左右,那已在和会最后会议结束之后了。……陆总长本人起初赞同签约,甚至即使不允保留,可能也会赞同签字,但由于中国国内以及巴黎形势的发展,在国内舆论强大压力下,他最后也同意我的意见,反对签字了。

    ——《顾维钧回忆录》1976年

    材料六 签约之日,和会事事为我备齐,待我随班签字,当此之时,廷与陆使愤慨万分,而陆使心犹重违北京训令,迟疑未决,经廷一再趣劝速决,二人卒皆严拒不到。

    ——《王正廷致吴景濂等函》1919年8月11日

    (1)、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说明中国拒签和约的真正决策者。
    (2)、简析中国拒签和约的原因。
  • 17、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②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③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④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A、③④①②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 18、下图是柏林会议期间英国人绘制的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

    A、俾斯麦妄图称霸欧洲大陆 B、英国殖民霸权受到德国挑战 C、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英国对德国实行了绥靖政策
  • 19、古代欧洲,只有富人能用植物油灯照亮自家门口。18世纪末期,英国科学家从煤中提炼出可燃气体,发明了煤气灯,1815年以后,伦敦街道和家庭普遍使用煤气灯,许多商店和餐厅都经营到深夜。20世纪初,伦敦街道开始普及电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共照明设施发展加剧了社会阶级对立

    ②煤气灯的发明使城市的夜生活愈加便利

    ③伦敦从“电气时代”开始普及了公共照明

    ④人类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照明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帕罗斯碑》发现于希腊帕罗斯岛。碑文以刻碑那一年为基点依事纪年,比如“距今1135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执政官姓名。对此石碑的认识合理的是( )

    ①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 ②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

    ③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 ④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428 429 430 431 4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