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HCHO与ZnCN4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4HCHO+ZnCN42+4H++4H2O=ZnH2O42++4HOCH2C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HCHO发生了加成反应 B、HCHO和H2O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不相同 C、HOCH2CN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只有sp3 D、ZnCN42Zn2+CN的C原子形成配位键,结构可表示为:
  • 2、如下图所示,利用海水可提取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工业上可采用石墨为阴极,铁为阳极,采用阳离子交换膜的电解装置 C、第③步中结晶出的MgCl2·6H2O可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氧化,第⑤、⑥步中既有溴元素被氧化也有溴元素被还原
  • 3、有机物X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B、不能使溴水褪色 C、含有2种官能团 D、1mol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1mol NaOH
  •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Na2S2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B、水杨酸与过量碳酸钠溶液反应:CO32++CO2+H2O C、氟化物能预防龋齿的化学原因:Ca5PO43OHs+FaqCa5PO43Fs+OHaq D、Na2SO3溶液中滴入足量氯水:SO32+H2O+Cl2=SO42+2H++2Cl
  • 5、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异丁烷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6.5NA B、0.9g水中含有的孤电子对数为0.2NA C、2L1.0molL1AlCl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的原子总数为0.5NA
  • 6、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苯和乙酸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B、某芳香烃的分子式为C10H14 , 它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侧链,符合条件的芳香烃有4种 C、2-丁烯有顺反异构,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D、油脂皂化反应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X射线衍射实验可获得晶体结构的相关信息 B、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碱、自润滑等性能,可用于制作滴定管活塞 C、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4H8O D、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有机废液,可以用溶剂萃取,分液后回收,或直接蒸馏,回收特定馏分
  • 8、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2不溶于CCl4 , 可从H2O2是极性分子而CCl4是非极性分子的角度解释 B、熔融NaCl能导电,是由于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Na+Cl C、缺角的氯化钠晶体在饱和NaCl溶液中慢慢变为完美的立方体块是因为晶体的自范性 D、对羟基苯甲酸存在分子内氢键,是其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酸的高的主要原因
  • 9、下列实验装置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乙酸乙酯

    B.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C.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气体

    D.比较碳、硅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A、A B、B C、C D、D
  • 10、火箭推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CO2+4H2O+3N2(C2H8N2中C、N元素的化合价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2H8N2是氧化剂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之比为2∶3 C、N2O4被氧化 D、1molN2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8NA
  • 1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基态S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B、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C、MgCl2的形成过程: D、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明矾 B、聚乙烯 C、FeOH3胶体 D、汽油
  • 13、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造纸业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查阅资料】

    i.Na2S2O35H2O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生成S和SO2

    ii.向Na2CO3Na2S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 , 所得产品常含有少量Na2SO3Na2SO4

    iii.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制备产品】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i.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

    ii.先向C中烧瓶中加入Na2SNa2CO3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中滴加70%浓H2SO4 , 装置A产生的SO2经过单向阀通入装置C中的混合溶液,加热、搅拌,至溶液pH约为7时,停止通入SO2气体,得产品混合溶液,结束反应。

    iii.过滤C中混合溶液,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a2S2O35H2O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写化学式)。该浑浊物是由SO2H2O(写化学式)反应得到,该物质和SO2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实验过程中有大量CO2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B中单向阀的作用是;为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装置C混合溶液中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
    (4)、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ii)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

    探究Na2S2O3的性质:

    步骤i:取Na2S2O35H2O晶体,溶解,配成0.2molL1溶液。

    步骤ii:取4mL溶液,向其中加入1mL饱和氯水(pH=2.4) , 溶液立即出现浑浊,经检验浑浊物为S。

    步骤iii:继续滴加饱和氯水,浑浊度增大,最后消失,溶液变澄清。

    (5)、探究S产生的原因(Na2S2O3中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6):

    提出假设:

    假设1:Cl2HClO等含氯的氧化性微粒氧化了2价硫元素。

    假设2:空气中的O2氧化了2价硫元素。

    假设3:酸性条件下Na2S2O3分解产生S。

    设计实验方案:

    ①向实验b的试管中滴入的试剂是1mL

    ②对比实验a、b,可得出的结论是

    (6)、步骤iii中,溶液最终变澄清的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 14、铝和铁是地壳中含量较多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印刷电路板的原理为用FeCl3 , 溶液做腐蚀液,将覆铜板上不需要的铜腐蚀。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向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色,一段时间后还会有(填化学式)生成。
    (3)、甲、乙两烧杯中分别有100mL3molL1盐酸和100mL3molL1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1:2(同温同压下),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g。
    (4)、如图是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 , 还含有少量Fe3O4杂质)中提取Al2O3并生产AlN的工艺流程:

    ①流程图中的“滤渣”的成分为(填化学式,下同);流程图中的“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②向流程图中的“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后,检验反应后溶液中存在Fe2+的试剂为(填字母)。

    A.KMnO4溶液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③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④“还原”时,炭黑在高温下被氧化为CO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反应的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Ⅰ中硝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 B、过程Ⅲ的反应速率比过程Ⅰ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HNO3浓度增大 C、由实验推测,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或Ⅰ至Ⅲ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D、反应Ⅰ后的1mL无色气体为NO , 若通入0.75mLO2 , 再和铜充分反应之后会剩余0.25mLNO
  • 16、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收集氨气时,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B、形成喷泉后的溶液中有三种分子和三种离子 C、封闭c前,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三颈烧瓶c口,有白烟产生 D、关闭a,封闭c,打开b,引发喷泉实验,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则D点时喷泉最剧烈
  • 17、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A(s)B(g)+C(g) , 下列情况不能表示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B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体系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 18、化学与社会、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物质的使用或者描述错误的是
    A、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B、NaHCO3可作为发酵粉 C、凡是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均对人体健康有害 D、维生素C是常用的抗氧化剂
  • 1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0.1mol铁在0.1mol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将足量的Cu100mL12molL1的浓硝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C、标准状况下11.2LCO2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2molSO21molO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
  • 20、有4种碳骨架的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B、c的二氯代物有2种 C、只有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b和c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