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业上以CO2NH3为原料合成尿素,主要发生反应I:CO2(g)+2NH3(g)CO(NH2)2(s)+H2O(g)

    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热是指在101kPa下,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NH3CO(NH2)2燃烧热测定中氮元素变为(填化学式)。
    (2)、焓变的计算方法有很多,仅从以下单项数据不能计算出反应I的ΔH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各化学键的键能 B、各物质的燃烧热 C、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D、各物质的相对能量
    (3)、一定条件下,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初始氨碳比[L=n(NH3)n(CO2)],初始水碳比[M=n(H2O)n(CO2)]的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L1L2(填“<”或“>”,下同),M1M2

    ②已知反应的焓变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图1中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关系,请从焓变与平衡的角度,简述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原因:

    ③改变初始水碳比对合成尿素反应有利有弊,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增大初始水碳比不利于合成尿素的原因:

    (4)、①T , 向2L恒容容器中加入1molCO22molNH3发生反应I,平衡时,CO2转化率为20%;相同温度,在体积为VL的恒容容器中发生该反应(起始投料与上述容器相同),平衡时CO2转化率为80% , 则V=L。

    ②恒温恒容下,以n(CO2):n(NH3)=13:14投料发生反应I,从反应开始至反应恰好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为(填标号)。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5)、利用电解装置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NO转化为尿素[CO(NH2)2],工作原理如图。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马拉维若(K)是一种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HIV口服药,可由下列路线合成(部分试剂和条件省略)。

    已知:Bn—代表苄基()。

    回答下列问题:

    (1)、E中含氧官能团有酰胺基、(写官能团名称)。
    (2)、DE的反应类型是
    (3)、J的结构简式是
    (4)、根据流程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物质B的碳原子杂化类型为sp2sp3 B、SO3所有原子共平面 C、1mol物质F最多能与8molH2反应 D、物质J中有1个手性碳原子
    (5)、写出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方程式:
    (6)、G可由L()经七步反应合成。L的二氯代物有种结构(不考虑取代芐基上的氢,不考虑立体异构)。
    (7)、已知醇和氯代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R1OH+ClCOOR2 ClCOOR1+R2OH , 请设计合适的路线,利用甲苯和合成BnOOCCl:
  • 3、工业上以铬铁矿(FeCr2O4 , 含AlSiMg的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K2Cr2O7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矿物中相关元素可溶性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lg[c/(molL1)]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c1.0×105molL1时,可认为已除尽。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焙烧”的目的是将FeCr2O4转化为Na2CrO4并将AlSi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钠盐,“焙烧”时气体与矿料逆流而行,目的是;“焙烧”过程中SiO2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25时.已知Ksp[Fe(OH)3]=4.0×1038Ksp(MgF2)=6.5×109Fe(OH)3+6F=[FeF6]3+3OH   K>105。工艺流程中“调pH”和“净化”调换顺序后,是否还能得到“滤渣3”,请分析并说明理由:
    (4)、“滤渣2”的成分主要为(填化学式)。
    (5)、“酸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酸化”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填标号)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a.80   b.60   c.40  d.10

  • 4、二氯异氰尿酸钠[(CNO)3Cl2Na]为白色固体,难溶于冷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氧化性消毒剂。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实验原理为2NaClO+(CNO)3H3=(CNO)3Cl2Na+NaOH+H2O

    (1)、仪器a的名称为 , 装置A中的药品不能选择(填标号)

    A.KMnO4   B.MnO2  C.K2Cr2O7  D.KClO3

    (2)、装置B的作用是 , 用平衡原理解释B中不用蒸馏水而选用30%硫酸的原因:
    (3)、加入(CNO)3H3溶液,实验过程中C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7~20 , pH控制在6.5~8.5 , 则该实验的控温方式是。若温度过高,pH过低,会生成NCl3 , 写出(CNO)3H3生成NCl3的离子方程式:
    (4)、二氯异氰尿酸钠缓慢水解可产生HClO消毒灭菌,通过下列实验检测二氯异氰尿酸钠样品的有效氯。准确称取mg样品,用容量瓶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min;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mL

    [(CNO)3Cl2Na+2H2O=(CNO)3H3+NaClO+HClOI2+2S2O32=S4O62+2I]

    已知:该样品的有效氯=×100%

    ①样品的有效氯测定值为%(用含m、V的代数式表示)。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样品的有效氯测定值偏高的是(填标号)。

    A.盛装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润洗  B.滴定管在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C.碘量瓶中加入的稀硫酸偏少        D.滴定结束的时候仰视读数

  • 5、一定条件下,分别向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发生反应Z(g)X(g)+Y(g)K=0.5(T) , 测得实验①、②、③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

    充入气体量

    反应过程条件

    反应物转化率

    1molX+1molY

    恒温(T)

    α1

    1molZ

    恒温(T)

    α2

    1molZ

    绝热

    α3

    A、实验①、②中X的浓度相等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t1~t2时间内,实验②、③中Z的平均反应速率:前者>后者 C、图中c、d两点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c>nd D、实验①、②、③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α1=α2>α3
  • 6、25时,用0.1molL1KOH溶液滴定同浓度的H2A溶液,H2A被滴定分数[n(KOH)n(H2A)]与pH、微粒分布分数δ[δ(X)=n(X)n(H2A)+n(HA)+n(A2) , X表示H2AHAA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选酚酞作为此滴定实验第二滴定终点的指示剂 B、25时,H2A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l =104 C、c点c(K+)=3c(HA) D、pH=5时,溶液中c(A2)=c(H2A)
  • 7、黄铁矿主要成分的晶体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晶体密度为ρg/cm3S22是双原子离子,因此同一晶胞中存在多种取向的S2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两处的S22的取向可能不同 B、S22位于由距离最近的Fe2+形成的正八面体空隙中 C、晶胞中与Fe2+等距离且最近的Fe2+有12个 D、晶胞边长为4.8×1023NAρ3nm
  • 8、铜阳极泥(含有CuAgAu等元素)是一种含贵金属的可再生资源,回收贵金属的化工流程如下:

    已知:①AgCl(s)+Cl(aq)AgCl2(aq)

    ②“浸取2”步骤中,单质金转化为HAuCl4

    ③“浸取3”步骤中,“浸渣2”中的AgCl转化为Ag(S2O3)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出液1”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u2+ , 说明在“浸取1”步骤中H2O2增强了H2SO4的氧化性,促进H2SO4和Cu发生反应 B、“浸取2”步䯅中,应加入过量的HCl使Ag充分转化为AgCl C、“还原”步㻮中,被氧化的N2H4与产物Au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 9、2019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方向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电池,其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增强导电性,电解质可以配成水溶液 B、充电时,电极a与电源正极相连 C、充电时,电极b的反应式为LiFePO4xe=xLi++Li1xFePO4 D、电池驱动汽车前进时,负极材料减重14g,理论上电路中转移4NA电子
  • 10、一种可为运动员补充能量的物质的分子结构式如图。已知:R、W、Z、X、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和Y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R4W2R4两分子中WR的键能相同 B、第一电离能:W<Z<X C、R2X2为非极性分子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强氧化性
  • 11、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甲所示。有氧条件下,Fe3+催化NH3还原NO的反应历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6NO(g)=5N2(g)+6H2O(g)   ΔH=(ab)kJmol1 B、图甲反应中既有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C、图乙所示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图乙中总反应为4NH3(g)+4NO(g)+O2(g)4N2(g)+6H2O(g)
  • 12、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其晶体的微观结构如图1,某小组用硫酸铵和硫酸亚铁制备硫酸亚铁铵,实验装置如图2(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铵晶体中Fe2+的配位数为6,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只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 B、图2装置C处的试管中可加入NH4Cl固体制备氨气 C、图2装置A进行实验时,先打开止水夹a一段时间,再关闭a,打开止水夹b D、充分反应后,将装置B中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经过一系列操作后,过滤、洗涤得硫酸亚铁铵晶体,为了减少产品的氧化,过滤、洗涤的速度都要尽可能快
  • 1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AlO2在水中易转化为四羟基合铝酸钠{NaAl(OH)4},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6H2O=2Al(OH)4+3H2 B、联氨(N2H4)是一种二元弱碱,N2H5Cl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2H5++H2ON2H62++OH C、乙酰胺在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NH2+HClCH3CONH3Cl D、氮化硅(Si3N4)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制备,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3SiO2+3C+2N2__Si3N4+3CO2
  • 14、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是一种具有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又称阿斯巴甜,其稀溶液的甜度约为蔗榶的100~200倍,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阿斯巴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斯巴甜易与水形成氢键,所以它可溶于水,但难溶于乙醇 B、阿斯巴甜含有四种官能团 C、阿斯巴甜不适合碱性条件下烘焙的食品 D、阿斯巴甜可在体内代谢为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
  • 15、用红色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Fe(OH)3胶体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而CuSO4溶液无此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 , 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 B、激光的产生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C、由于Cu2+呈蓝色,故CuSO4溶液显蓝色 D、CuSO4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溶液颜色变深蓝色
  • 16、下列相关仪器或装置使用不正确的是

    A、仪器①使用完毕,洗净,晾干后应在磨口玻璃瓶塞和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塞和瓶口粘连 B、在中和滴定实验中,可以用仪器②量取待测液 C、将硫黄粉末放置仪器③中,加热至熔融,自然冷却获得硫晶体 D、装置④可用于中和热的测定
  • 1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BCl3的电子式: B、SO2的球棍模型: C、晶体SiO2的微观投影图: D、CH4分子中σ键的形成:
  • 18、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化学在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法淡化海水,历史悠久,技术,工艺成熟,能耗最低 B、反渗透法淡化海水,所使用的高分子分离膜主要为有机高分子材料 C、电渗析法淡化海水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为Cl和Na
  • 19、化合物H是一种合成药物中间体,一种合成化合物H的人工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Ⅰ.同一个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不稳定,易发生反应:

    Ⅱ.R1NH2+R2CHOΔR1NHCHOHR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填“存在”或“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2)、B→C经历了先加成再消去的反应过程,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反应③所加试剂及条件为 , 反应④的反应类型为
    (4)、由G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
    (5)、E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4的结构简式为

    a.苯环上有两个对位的取代基       b.其中一个取代基为CONH2

    (6)、根据以上题目信息,写出以苯和丙酮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
  • 20、工业上可以利用CO2合成CH3OH , 主要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ΔH1K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ΔH2K2

    (1)、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3=K1K2 , 则反应Ⅲ的ΔH3=(用含ΔH1ΔH2的式子表示)。
    (2)、在催化剂作用下,将1molCO22molH2混合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同时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和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温度变化如图。

    ①分析可知,反应I的正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T时,容器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 , 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K2=

    ③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H的选择性,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填字母)。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④若向3.0MPa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比VCO2VH2=12的混合气体,在1mol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 测得CH3OH时空收率(表示单位物质的量催化剂表面物质的平均生成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169℃与223℃时,H2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vH2169:vH2223=。甲醇时空收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请解释减小的可能原因是

    (3)、通过电催化将CO2转化为CH3OH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Pt电极是(填“阴极”或“阳极”)。

    ②若忽略电解液体积变化,电解过程中阴极室的浓度基本不变,写出阴极电极反应式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