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山东省淄博七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河南省焦作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淄博六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班)
-
1、X、Y、Z、W、Q为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X、Y、Q处于不同周期,W、Q同主族。五种元素中,Z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现有这些元素组成的两种单体Ⅰ、Ⅱ,通过三聚可分别得到如图(图中未区别标示出单、双键)所示的环状物质(a)和(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 B、单体Ⅰ中Y原子为sp杂化 C、物质(b)中键长:①② D、单体Ⅱ为非极性分子
-
2、已知石墨是层状结构,可插入石墨层间形成插层化合物。某石墨插层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甲所示,晶体投影图如图乙所示。若该化合物的密度为 , 同层的最近距离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层中每个六元碳环实际占有2个碳原子 B、该石墨插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石墨中碳碳键的键长为0.5apm D、碳层和锂层的最短距离d为
-
3、一种以低品位锰矿(含、及少量、、)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在该流程条件下,、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和5.0,、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7.2和8.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浸”过程中只体现了氧化性(不考虑的自身分解反应) B、“调pH”中物质A可以是MnO C、“沉锰”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D、在空气中加热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设计利用乙烷燃料电池来电解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B、铬元素最终以形式除去 C、电解池右侧的Fe电极更换为石墨电极,对废水处理影响不大 D、若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有效利用率为60%,每处理掉0.2mol的 , 理论上N电极需要通入11.2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
5、某同学在学习了与的反应后,欲类比探究与的反应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检验产物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操作Ⅰ: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未观察到细木条着火燃烧;
操作Ⅱ:将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使用固体和70%的溶液为宜 B、若没有装置B,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反应产生干扰实验 C、操作Ⅰ细木条未着火燃烧可能是由于a口处气体中存在较多的未反应完全的 D、操作Ⅱ产生沉淀无法确定C中固体产物中存在 -
6、已知石墨是层状结构,可插入石墨层间形成插层化合物。某石墨插层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甲所示,晶体投影图如图乙所示。若该化合物的密度为 , 同层的最近距离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层中每个六元碳环实际占有2个碳原子 B、该石墨插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石墨中碳碳键的键长为0.5apm D、碳层和锂层的最短距离d为
-
7、一种以低品位锰矿(含、及少量、、)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在该流程条件下,、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和5.0,、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7.2和8.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浸”过程中只体现了氧化性(不考虑的自身分解反应) B、“调pH”中物质A可以是MnO C、“沉锰”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D、在空气中加热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8、某同学设计利用乙烷燃料电池来电解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B、铬元素最终以形式除去 C、电解池右侧的Fe电极更换为石墨电极,对废水处理影响不大 D、若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有效利用率为60%,每处理掉0.2mol的 , 理论上N电极需要通入11.2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
9、某同学在学习了与的反应后,欲类比探究与的反应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检验产物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操作Ⅰ: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未观察到细木条着火燃烧;
操作Ⅱ:将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使用固体和70%的溶液为宜 B、若没有装置B,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反应产生干扰实验 C、操作Ⅰ细木条未着火燃烧可能是由于a口处气体中存在较多的未反应完全的 D、操作Ⅱ产生沉淀无法确定C中固体产物中存在 -
10、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述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为
B、氰化物等毒性物质的运输标识为
C、基态As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D、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可表示为
-
11、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明矾溶液显酸性,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溶液显碱性,常做烘焙糕点的膨松剂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二氧化硅中存在光的全反射,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可作光导纤维
-
12、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我国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24年华为发布固态电池专利,固态电池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B、WS20涡扇发动机是我国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其材料应注重高温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C、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中含磷酸盐晶体,其结构可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 D、宇树智能机器狗使用的关键材料是PEEK(聚醚醚酮)材料,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
13、新型催化技术实现了乙酰丙酸乙酯的绿色高效合成,示意图如下:(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 其环上取代基的名称是。(2)、化合物II的某同分异构体,仅含一个五元环且不含其他环状结构,不发生银镜反应,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2组峰,峰面积比为1:2,其结构简式为(任写一种)。(3)、化合物I制备化合物IV(
)的反应可以表示为: , 则化合物M为(填化学式);化合物M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4)、关于上述示意图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填标号)。A、化合物I到Ⅱ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 有双键的断裂与形成 B、化合物II是乙醇的同系物,能与金属钠反应 C、化合物III在碱性环境中水解时,可消耗等物质的量的 D、化合物II到化合物III的转化中,存在原子杂化方式的改变(5)、对化合物II,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①
②
取代反应
(6)、利用羟醛缩合反应R-CHO++H2O(R、R'为烃基或H)的原理,以乙烯为唯一有机原料,合成
。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一步为烯烃直接制醇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其中,羟醛缩合前后各涉及一步氧化反应,其氧化产物分别为和(写结构简式)。
-
14、
铁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丰富,应用广泛。
(1)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结合价电子排布式,解释易被氧化为的原因________。(2)某含铁催化剂可催化苯的羟基化反应,其催化机理如图所示:①上述过程中,催化剂为________。
②该过程总反应为________(有机物写结构简式,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3)标准摩尔生成焓是指一定温度与标准压强(101kPa)下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纯物质时的焓变。已知:常温下,与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与 , 则在该条件下,分解转化为和的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一定温度下,与混合溶液存在如下平衡(不考虑碘单质的挥发与阳离子的水解):
反应i:
反应ii:
(4)关于上述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填标号)。A. 加入 , 平衡时增大 B. 加入固体,平衡时的值增大 C.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反应速率减小 D. 加水稀释,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大 (5)当时表示起始浓度,下同),部分相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①结合图中变化分析,反应i的活化能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反应ii的活化能。
②内,上述体系中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6)保持混合溶液中 , 平衡时,与随起始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计算反应ii的平衡常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5、一种从石煤灰渣(主要含及等)中提取钒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萃取剂(HR)与阳离子的结合能力:;萃取的原理为;“中间盐”中的金属阳离子均为+3价;含的硫酸盐难溶于水;。
(1)、“酸浸”时,钒主要以的形式进入溶液。①为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条)。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还原结晶”所得“溶液3”的主要阳离子及其浓度如下表:阳离子
浓度
10.79
0.0041
0.11
0.029
据此分析“溶液3”可在工序循环利用。
(3)、“中间盐”的一种含钒物质为;“溶解”后,所得溶液中钒主要以的形式存在。该含钒物质“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还原”步骤的主要目的是。(5)、“萃取”前,需调节溶液。①已知萃取前溶液中 , 理论上,为避免产生沉淀,应调节溶液pH小于(保留一位小数)。
②实际上,溶液pH也不能过低,其原因是。
(6)、一种V—Ti固溶体储氢材料经充分储氢后所得晶体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①该晶体中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的个数比为。
②储氢材料的性能常用“体积储氢密度”(储氢材料可释放出的体积)来衡量。一定条件下,50%的氢可从上述晶体中释放出来,且吸放氢引起储氢材料体积的变化可忽略。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的摩尔体积为 , 则该储氢材料的“体积储氢密度”为(列出算式)。
-
16、
铜氨配合物在催化剂、电化学传感器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某兴趣小组探究铜氨配合物的制备。
I.准备溶液
(1)配制的溶液,需要胆矾()的质量为。(2)氨水浓度的测定:移取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氨水,加入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该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填标号)。II.探究铜氨配合物的制备
(3)小组同学完成实验制备铜氨配合物。序号
操作
现象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氨水
先产生蓝色沉淀,后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①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小组同学向实验i所得深蓝色溶液中,加入95%乙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深蓝色晶体。为验证实验中与形成配离子,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实验ii、iii.
序号
操作
现象
ii
取深蓝色晶体于试管中,加入水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忽略液体体积变化),向其中浸入一根铁丝
放置一天后,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iii
取浓度为的(填化学式)溶液于试管中,浸入一根与实验ii相同的铁丝
2min后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变浅
③检验上述深蓝色晶体中存在的操作及现象是。
(4)该小组同学认为实验中生成了沉淀,若直接向固体中滴加氨水也可得到铜氨配合物。于是取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氨水,发现固体几乎不溶解。理论分析⇌
小组同学认为该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是导致铜氨配合物制备不理想的原因。
提出猜想 猜想a: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可明显促进铜氨配离子的生成。
猜想b:对比实验i,引入可明显促进铜氨配离子的生成。
猜想c:对比实验i,引入可明显促进铜氨配离子的生成。
分析讨论①猜想c不成立,其理由是。
实验验证 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设计并完成实验iv~vi.测算溶解的最大质量,记录数据。
序号
操作
溶解质量
iv
取固体于试管中
滴加氨水
v
滴加氨水
vi
滴加氨水,再加入少量②(填化学式)固体
实验结论③实验结果为略大于 , 且(填“大于”或“小于”) , 可证明猜想成立而猜想不成立。
计算分析④实验vi中存在反应:⇌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已知]。
-
17、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具有“氨氧化、析氢”双功能的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B、充电时,阴极室电解质溶液增大 C、复合石墨电极表面,放电时析出 , 充电时析出 D、充电时,每生成 , 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
-
18、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简单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的,的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且与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负性: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简单离子的半径:R>W>Y D、和的空间结构均为平面三角形
-
19、一种纯碱和聚氯乙烯联合生产工艺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联合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A、析出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制气”产生的废渣经调制后用于“灰蒸”以回收氨 C、上述过程仅涉及非氧化还原反应 D、“转化”所得用于合成聚氯乙烯
-
20、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可系统归纳、预测物质的性质与转化。部分含VIA族元素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电解a制时,可向a中加入增强导电性 B、工业上,利用的转化制硫酸 C、若元素为 , 则可预测中元素均能被氧化 D、若元素为 , 则将转化为仅有两种转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