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含有FeCl3、Fe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胶体)+4H2O C、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D、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 2、完成下列问题
    (1)、向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未知)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在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变化。请回答:

    ①若t1=10 , 则0~t1内反应速率υA=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表:

    化学键

    N≡N

    H−H

    N−H

    键能/(kJmol1)

    946

    436

    a

    ①已知生成1molNH3放出46kJ热量,则a=

    ②已知工业合成氨反应K200=650L2mol2 , 在恒温(200℃)、恒容条件下,下列描述能作为判断t时刻合成氨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有 (填序号)。

    A.t时刻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

    B.t时刻及其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t时刻及其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t时刻断裂的H−H键数目和生成的N−H键数目相等

    ③不同催化剂下合成氨反应的历程如下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表示。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更好的是(填“A”或“B”)。

       

  • 3、甲烷在日常生活及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某实验小组研究甲烷在高温下气相裂解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890.3kJ·mol-1

    ②C2H4(g)+3O2(g)=2CO2(g)+2H2O(l)       ΔH2=-1323.8kJ·mol-1

    ③2H2(g)+O2(g)=2H2O(l)       ΔH3=-571.6kJ·mol-1

    (1)、裂解反应2CH4(g)⇌C2H4(g)+2H2(g)的ΔH=kJ·mol-1
    (2)、在某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H4(g),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2CH4(g)⇌C2H4(g)+2H2(g)。实验测得平衡时C2H4(g)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M点时,CH4的转化率为 , 温度:T1(填“>”、“<”或“=”)T2

    ②M、N、Q三点的平衡常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M点对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④若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H2、a(a>0)molC2H4和2molCH4 , 在T1K、p1kPa下进行上述反应。为了使该反应逆向进行,a的范围为

    (3)、该实验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得出固体表面催化裂解甲烷时,几种气体平衡时分压(Pa)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副反应为2CH4(g)⇌C2H2(g)+3H2(g)       ΔH=+376.4kJ·mol-1。温度高于1145℃时,C2H2(g)的平衡分压高于C2H4(g);温度低于1145℃时,C2H4(g)的平衡分压高于C2H2(g),其原因是

  • 4、某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CH4来制取H2 , 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第II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   ΔH<0,其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温度T/℃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在830℃下,若开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与H2O均为1 mol,则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2)、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判断第II步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填序号)。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④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3)、若400℃时,第Ⅱ步反应生成1mol H2的热量为 33.2kJ, 第Ⅰ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H2O(g)400°C__3H2(g)+CO(g)   ∆H=-103.3 kJ·mol-1。则400℃时,CH4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次;

    (3)实验中用50mL 0.5mol·L-1盐酸与50mL 0.5mol·L-1NaOH反应,各溶液密度均为1g·cm-3 , 水及溶液的比热均视为4.18J·g-1·℃-1 , 实验起始温度为T1℃,最终温度为T2℃。试写出中和热的计算式ΔH=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mol·L-1 HCl跟50 mL 0.55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或“不相等”)。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6、常温下,实验测得1.0 mol·L-1 NH4HCO3溶液的 pH=8.0。平衡时碳的分布系数(各含碳微粒的浓度占含碳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A、常温下Ka1(H2CO3)>Kb(NH3·H2O)>Ka2(H2CO3) B、pH=13时,溶液中不存在HCO3-的水解平衡 C、pH由8~11时, c(CO32-)·c(H+)c(HCO3-)不变 D、pH=3时,有c(NH4+)+c(NH3·H2O)=c(HCO3-)+c(CO32-)+c(H2CO3)
  • 7、25℃时,下列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是
    A、pH=4 的 0.1mol/L 的 NaHA 溶液:c(HA)>c(H)>c(A2-) >c(OH) >c(H2A) B、10 mL0.1mol/LCH3COOH 溶液与 20mL0.1mol/lNaOH 混合后, 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OH)=c(H)+c(CH3COO)+2c(CH3COOH) C、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 和c2 , PH分别为a和a+1,则 c1<10c2 D、已知:HA 为弱酸,则两种溶液 ①0.1mol/LHA 溶液②0.3mol/LHA 溶液与0.1mol/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H)①>②
  • 8、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 ②H2SO3 ③NaHSO3 ④Na2S,所含带电微粒的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①=④>③=② B、①=④>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 9、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K+、S2-NO3-、H+ B、Cr2O42-、H+、K+、Cl- C、Ba2+、Na+HCO3-、OH- D、K+SO42-、S2-、Na+
  •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 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右移,电离平衡常数可能增大 C、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与负极质量均增加 D、升高温度能增大吸热反应反应速率,降低放热反应反应速率
  •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KAl(SO4)2溶液和一定量Ba(OH)2溶液混合,沉淀的质量恰好最大时:Al3++2SO42-+3OH-+2Ba2+=2BaSO4↓+Al(OH)3 B、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Cl2:2MnO4-+16HCl=2Mn2+6Cl+5Cl2↑+8H2O C、0.1molCl2和100mL1mol/LFeBr2反应:3Cl2+2Fe2++4Br-=6Cl-+2Fe3++2Br2 D、用Al(OH)3中和过多的胃酸:Al(OH)3+3H+=Al3++3H2O
  •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SO2+O2=V2O55002SO3   ΔH=-196.6 kJ·mol-1 B、H2(g)+1/2O2(g)=H2O(l)     ΔH=-285.8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1 D、C(s)+O2(g)=CO2(g)        ΔH=393.5 kJ
  • 13、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无论等容或等压时向容器中充入氩气,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A、N2(g)+3H2(g) 2NH3(g) B、2HI(g)H2(g)+I2(g) C、PCl5(g)PCl3(g)+Cl2(g) D、2SO2(g)+O2(g)2SO3(g)
  • 14、已知2SO2(g)+O2(g)2SO3(g)的反应机理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I:V2O5(s)+SO2(g)=V2O4(s)+SO3(g)ΔH1=+24kJ/mol

    反应Ⅱ:2V2O4(s)+O2(g)=2V2O5(s)ΔH2=246kJ/mol

    A、ΔH=198kJ/mol B、V2O4(s)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总反应速率由反应Ⅱ决定 D、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 15、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 mL 2 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 mL,假设混合和稀释是瞬间完成的,则开始的瞬间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20 mL 2 mol/L 的X溶液 B、10 mL 4 mol/L 的X溶液 C、20 mL 3 mol/L 的X溶液 D、10 mL 2 mol/L 的X溶液
  • 16、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A、光能→化学能 B、化学能→光能 C、热能→电能 D、化学能→电能
  • 17、“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高效模型,有关氯的“价—类二维图”说法错误的是

    A、e的某种常见化合物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O2 B、将b通入盛有鲜花的试剂瓶,鲜花褪色,说明b具有漂白性 C、类比d的分子式,g的分子式为HClO4 , 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态化合物 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f的钠盐,作用原理是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d
  • 18、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通常还含有部分CaO
    (1)、称取5.42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2xH22CaO+O2+2xH2O。得到O2的质量为0.48g , 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mol
    (2)、另取同一样品5.42g , 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4.0g

    ①样品中CaO的质量为g

    ②样品中CaO2xH2O的x值为

  • 19、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制取少量无水氯化铁的装置及操作如下。

    已知:无水FeCl3遇水剧烈反应,加热易升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组装好仪器后,关闭弹簧夹,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漏斗的活塞,根据水是否持续流下来判断装置A的气密性 B、两处酒精灯加热的顺序为:先加热A处,再加热C处。 C、装置D中的水可用冷水或冰水,目的是更好地冷凝收集FeCl3 D、E处虚线框内的装置可选用
    (4)、实验结束后,在装置C的硬质玻璃管右侧内壁会有部分氯化铁残留,为提高氯化铁的收集率,应如何操作?
    (5)、反应后的产物中可能会存在FeCl2杂质,为减少该杂质的生成,对装置进行改进的方法是
  • 20、现有1L未知成分的混合溶液,其中除了含有0.2molNa+外,还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K+ NH4+ Mg2+ Ba2+ Fe3+ Cl- Br- CO32- HCO3- SO42-。现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已知:Br2在常温下是深红棕色液体,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为黄色。

    (1)、由气体B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2)、由沉淀D和沉淀E可以判断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离子,据此可以排除的离子是
    (3)、由白色沉淀B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 写出产生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
    (4)、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原待测液中是否含Cl-
    (5)、综合分析,此1L待测液中K+的物质的量(用字母a表示)取值范围为
上一页 218 219 220 221 2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