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废镁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MgONiOFeOSiO2)为原料制备NiS和碱式碳酸镁[Mg2(OH)2CO3],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25℃时,溶液中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Fe2+

    Fe3+

    Mg2+

    Ni2+

    开始沉淀

    6.3

    1.5

    8.9

    6.9

    完全沉淀

    8.3

    2.8

    10.9

    8.9

    (1)、“酸浸”时,不宜使用HNO3溶液作为浸取液,其原因是;保持温度、各物质投料量及浓度不变,能提高镍元素和镁元素浸出率的措施有(填字母)。

    A.将废催化剂粉碎   B.适当提高搅拌速率   C.适当缩短酸浸时间

    (2)、“氧化”时,NaClO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步骤中,检验Fe2+氧化完全的操作为
    (3)、“沉铁”时,需加入NaOH溶液调节pH的范围为
    (4)、“沉镁”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CH3COOH催化重整制H2的主要反应为:

    Ⅰ:CH3COOH(g)+2H2O(g)__2CO2(g)+4H2(g)ΔH1=+131.5kJmol1

    Ⅱ:CH3COOH(g)__2CO(g)+2H2(g)ΔH2=+213.76kJmol1

    将一定比例的CH3COOHH2ON2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若仅考虑上述反应,CH3COOH转化率、氢酸比[n(H2)n(CH3COOH)]与温度的关系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该催化剂催化重整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700~800℃ B、700℃时,出口气中n(CO)n(CO2)=3 C、600℃后氢酸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升高反应Ⅰ、Ⅱ正向进行的程度减小 D、该过程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是寻找对反应Ⅱ选择性更高的催化剂
  • 3、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C2O4溶液的性质。

    实验1:测得0.1molL1 NaHC2O4溶液的pH约为5.5

    实验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过量0.1molL1 NaHC2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实验3:向0.1molL1 NaHC2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Ba(OH)2溶液,溶液变浑浊。

    实验4:向1mL 0.1molL1 NaHC2O4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浓度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

    若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实验1推测:Ka2(H2C2O4)>KwKa1(H2C2O4) B、依据实验2推测:NaHC2O4溶液具有漂白性 C、依据实验3推测:Ksp(BaC2O4)>2.5×103 D、依据实验4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Na+)=c(H2C2O4)+c(HC2O4)+c(C2O42)
  • 4、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盛有2mL 1.0molL1 CH3CO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0molL1 Na2CO3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情况

    探究CH3COOHKaH2CO3Ka1的大小

    B

    向盛有2mL 0.1molL1 FeBr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氯水,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比较Fe2+Br的还原性

    C

    用注射器收集一定体积NO2气体,连接色度传感器,通过抽拉活塞改变气体体积,记录体系中气体颜色变化

    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2molL1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探究Mg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A、A B、B C、C D、D
  • 5、汽车尾气在稀土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反应2NO(g)+2CO(g)__2CO2(g)+N2(g)实现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ΔS>0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2(CO2)c(N2)c2(NO)c2(CO) C、其他条件相同,n(NO)n(CO)越大,N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 D、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 6、在熔融盐体系中,B电极为石墨,A电极上利用TiO2SiO2获得电池材料硅钛合金(TiSi2),装置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B和电源负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TiO2+2SiO2+6H2O+12e__TiSi2+12OH C、电解时,O2向B电极迁移 D、理论上每转移1mol电子,B电极上产生5.6L O2
  •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AlCl3(aq)Al(OH)3(s)NaOH(aq)Na[Al(OH)4](aq) B、Fe(s)H2O(g)Fe2O3(g)H2O(l)Fe(OH)3(s) C、NaCl(aq)CO2(g)NaHCO3(s)ΔNa2CO3(s) D、MgCl2(aq)MgCl2(s)Mg(s)
  • 8、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2无色无味,可用作焊接保护气 B、NH3极易溶于水,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NO2易液化,可用于工业制硝酸 D、N2H4具有还原性,可用作火箭的燃料
  •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氮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人类通过控制条件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合成氨产生的NH3可通过催化氧化等过程转化为HNO3 , 还可以与NaClO溶液反应制备肼(N2H4)。常温常压下,N2H4是无色液体,常用作火箭的燃料,其原理为N2H4N2O4反应产生无色无污染的气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3是共价化合物 B、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 C、NaClO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N2H4N原子之间以氮氮三键结合
    (2)、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NO2与水反应:3NO2+H2O__2HNO3+NO B、N2H4N2O4反应:2N2H4+N2O4__3N2+4H2O C、硝酸见光分解:4HNO3__2N2+5O2+2H2O D、NH3NaClO溶液反应制N2H42NH3+ClO__N2H4+Cl+H2O
  • 10、FNaMgSCl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r(Mg2+)>r(Cl) B、热稳定性:HF>H2S C、酸性强弱:H2SO4>HClO4 D、碱性强弱:Mg(OH)2>NaOH
  • 11、实验室在低温条件下将Cl2通入KOH溶液制取KClO溶液。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制取Cl2 B、用装置乙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C、用装置丙制取KClO溶液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Cl2
  • 12、反应NaH+H2O__NaOH+H2可用于野外制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可表示为12H B、NaHH为-1价 C、水的电子式为H+[O""]2H+ D、NaOH为氧化产物
  • 13、2023年10月,清华大学突破芯片数据恢复技术难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对存储芯片的“诊疗一体化”。制作计算机芯片的含硅材料是指(    )
    A、Na2SiO3 B、SiO2 C、Si D、SiCl4
  • 14、甲~己六种含铁物质的种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甲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HNO3+NO+H2O(方程式未配平)。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每有1 mol甲参加反应,被还原的HNO3mol。
    (2)、检验己溶液中存在的试剂是 , 证明己存在的现象是
    (3)、戊与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丙,放置一段时间后丙转化为丁,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 现象为
    (4)、K2FeO4中Fe的化合价为。已知K2FeO4在强碱溶液中稳定存在,pH越小稳定性越差;则制备K2FeO4时需要在(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进行;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可作为高效净水剂,其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15、氯化铁是一种棕红色固体、易潮解,100℃左右时升华,工业上用于金属蚀刻、污水处理等。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导管及橡胶管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填各接口处的字母):a→→e→f→g→h→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当观察到时才点燃D处酒精灯。
    (3)、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少量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 B的作用是
    (4)、装置E中g代表的是D中的粗玻璃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5)、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的作用:
  • 16、已知甲、乙、丙、丁是四种可溶性物质,其中甲是碱,乙是酸,丙、丁是盐,它们分别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离子只有Na+H+Ba2+三种阳离子和OHCO32SO42三种阴离子。乙、丙溶液均可与丁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乙、丙、丁溶液均可与甲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其中丁中生成的白色沉淀C可溶于稀硝酸。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两份相同的甲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乙、丙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Ⅰ代表滴加(填化学式)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Ⅰ反应开始到a点的离子方程式是 , 曲线Ⅱcd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根据曲线Ⅰ和曲线Ⅱ的变化趋势可以推知,带等量电荷的Na+H+Ba2+的导电能力强弱顺序为(填标号)。

    A.Na+>H+>Ba2+      B.H+>Na+>Ba2+

    C.Ba2+>Na+>H+      D.Na+>Ba2+>H+

    (2)、鉴别乙中的阴离子的操作是
    (3)、白色沉淀C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
    (4)、实验发现丁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为探究其呈碱性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取少量丁固体,加入无水酒精,充分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仍为无色;再加入少量水,溶液变为红色;向该红色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中性),红色褪去。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溶液丁显碱性的原因可能是(填标号)。

    A.溶液丁中含有Na+      B.溶液丁中含有CO32

    C.溶液丁提供OH      D.固体丁遇水能产生OH

    ②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要得出以上实验结论,酚酞溶液的溶剂不能是水,可能是酒精,理由是

    ③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角度看,丁属于(填标号)。

    A.强酸强碱盐   B.强酸弱碱盐   C.弱酸强碱盐   D.弱酸弱碱盐

  • 17、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它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NH4HCO3__NH3+H2O+CO2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能吸收水和CO2 , 不与氨气反应;

    ③浓硫酸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1)、【活动探究一】探究膨松剂的主要成分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下同)。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点燃酒精灯,打开K1 , 关闭K2

    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

    有二氧化碳生成

    打开K2 , 关闭K1

    无色酚酞试液变

    有氨气生成

    继续加热

    试管中仍有固体

    试管中有不分解的固体

    (2)、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为
    (3)、【活动探究二】探究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量

    按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气密性良好,A、C、D、E中的试剂均足量)。

    将一定量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加热前,先对已连接好的装置A、B和C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连接上装置D、E后进行加热。

    ①装置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

    ②装置C的作用是

    ③停止加热后,应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保证产生的气体被装置充分吸收。测定实验前后装置(填字母序号)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4)、测定氨气的质量:需将上图中(填装置字母序号)的连接顺序互换,另取一定量的膨松剂装入装置B中,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的氨气的质量。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进一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认为该膨松剂品质良好。

    (5)、【反思与评价】活动探究二中,若没有装置E,测定结果会(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18、下列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碳酸钠粉末滴几滴水,再插入温度计

    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温度升高

    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Na2CO3xH2O , 同时放热

    B

    Cl2依次通入淀粉-KI溶液、KBr溶液

    淀粉-KI溶液变蓝色,KBr溶液变橙色

    氧化性:Cl2>Br2>I2

    C

    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待测液中含有Cl⁻

    D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将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白烟

    生成HCl

    A、A B、B C、C D、D
  • 19、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对氯水的实验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得到以下图像,图一表示氯水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随着反应进行某种量的变化;图二表示将过量铁粉加入氯水中,Fe3+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一                   图二

    A、图一可表示c(H+)随光照时间的变化曲线 B、图一可表示c(HClO)随光照时间的变化曲线 C、图二ab段测得有Fe2+ , 不一定是Fe与H+反应生成的 D、图二bc段表明溶液中的反应以Fe+2Fe3+__3Fe2+为主
  • 20、化学实验中颜色变化可将化学抽象之美具体为形象之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氯气持续通入稀的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 C、用玻璃棒将碳酸钠溶液点在pH试纸上,试纸变成红色 D、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硝酸钾在煤气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紫色
上一页 944 945 946 947 9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