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图示的仪器使用正确的是A、甲:用于保存硅酸钠溶液 B、乙:用于将干海带灼烧成海带灰 C、丙:用于分离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 D、丁:用于量取8.00mL某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
2、化合物M
是一种药物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Ⅰ.
+
Ⅱ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试剂X的化学名称为;(2)、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3)、由E生成F的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设计由A转化为B和由F转化为M两步的目的为;(5)、M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有种(不含立体异构);①只含两种官能团,能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连有两个取代基
②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NaHCO3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有6组吸收峰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和信息,设计以丙酮和CH3MgBr为原料(其他试剂任选),制备聚异丁烯的合成路线:。 -
3、工业上可用钒炉渣(主要含有 , 还含有少量、等杂质)制取 , 其流程如下:
已知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表所示:
pH
4~6
6~8
8~10
10~12
主要存在形式
(1)、焙烧前,将钒炉渣粉碎的目的为。(2)、加入焙烧可将转化为可溶性的 , 该转化反应中生成的还有另一种固体产物,其为 , 该固体产物常用作。(3)、用溶液除硅、磷时,滤渣的主要成分为、。若滤液中 , 则。{已知: , }(4)、沉钒工序中用调节溶液的 , 当时,的产量明显降低,原因为。(5)、沉钒后的操作是、干燥。写出获得的化学方程式:。 -
4、工业上常以黄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 , 含有少量FeO、SiO2、 Al2O3、 CaO、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水处理剂聚合硫酸铁 , n>2、m<10},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Ksp[Fe(OH)3]= 1.0×10- 38、Ksp[Fe(OH)2]=8×10-16、 Ksp[Mg(OH)2]=1.0×10-11;当某离子浓度≦1.0×10-5mol·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黄铁矿烧渣的“碱浸”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至少 答两条)。(2)、“碱浸”过程中,杂质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酸溶1”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在实验室中分离出滤渣的操作名称为。(4)、“氧化”工序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5)、若“氧化”后的溶液中Mg2+浓度为0.1 mol·L-1 , 则常温下“沉铁”时需满足的pH范围是。(6)、“水解聚合”生成聚合硫酸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硬水除垢可以让循环冷却水系统稳定运行。某科研团队改进了主动式电化学硬水处理技术,原理如图所示(其中R为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上发生还原反应 B、处理过程中可循环利用 C、处理后的水垢主要沉降在阳极附近 D、当外电路通过2mole-时,电极A上产生1mol气体
-
6、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阴离子中一定含有配位键 B、X与Y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 C、Q的氯化物属于分子晶体 D、沸点:
-
7、在两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均充入a mol H2S,以温度、Al2O3催化剂为实验条件变量,进行H2S的分解实验[反应为]。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曲线Ⅱ、Ⅲ表示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H2S分解的速率增大,S2的含量增大,ΔH>0 B、由曲线Ⅱ、Ⅲ可知,加入Al2O3可提高H2S的平衡转化率 C、900 ℃时,t s后达到平衡,则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s) D、约1100℃时,曲线Ⅱ、Ⅲ几乎重合,说明Al2O3可能几乎失去催化活性
-
8、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X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羧酸 B、分子式为 C、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可与溶液发生反应
-
9、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糕点制作:用NaHCO3作膨松剂
NaHCO3受热易分解
B
水质消毒:用ClO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ClO2具有强氧化性
C
金属防腐:船舶外壳安装镁合金
还原性:Mg>Fe
D
农业种植:铵态氮肥要保存在阴凉处
NH水解呈酸性
A、A B、B C、C D、D -
10、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2+、Ca2+、以及泥沙等杂质。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确认是否完全沉淀,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 B、试剂X、Y、Z分别为过量的KOH、BaCl2和Na2CO3 C、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两种:Cl-、OH- D、“结晶”方式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
11、含有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的废水可以通过膜电池除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外电路中有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的个数为 B、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工作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B、人体中缓冲体系起到稳定血液的作用 C、民谚:青铜和铁器“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半干半湿条件下最易发生吸氧腐蚀 D、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
13、羟甲香豆素的衍生物f具有杀虫、抑菌、除草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代表 , 代表)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含键官能团的名称为。(2)、由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3)、由生成的另一反应物 , 则由生成化学方程式为。(4)、是一种有机碱,则其在到转化中的作用为。(5)、间苯二酚生成a的过程如下,完成填空:M的结构简式为: , 形成a时,
片段中碳氧双键加成断裂的位置是2号而非4号,其原因为。
(6)、当为时,的同分异构体中,画出满足以下条件的结构简式。
①含有手性碳(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为手性碳)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
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
14、与反应合成 , 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1)、反应I:
已知:
①。
②实验测得反应I的 , ,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速率常数)。直线表示(填“”或“”),理由是 , 反应I的平衡常数(用和表示)。
③温度为时,将和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合成 , 当转化率为50%时,反应I的(填“>”、“<”或“=”)。
(2)、二氧化碳也可用电化学方法进行还原,下面是二氧化碳在电极表面被还原为产品的示意图①写出该电极反应式。
②在二氧化碳流速为(已换算成标准状况),阴极板面积为条件下,测得的生成速率为 , 则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
-
15、焦炉气在处理过程中产生含有、、的废水,某科研小组检测其中的浓度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第一次蒸馏:取废水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 , 转移至如图装置A中,再加入溶液和酒石酸溶液,蒸馏。
②第二次蒸馏:将第一次馏出液稀释定容至 , 并转移至装置中,加入溶液、溶液、溶液调节 , 继续蒸馏,将馏出液稀释定容至作待测液备用。
③测定:取待测液用稀释至 , 加入适量试银灵作指示剂,用的溶液平行滴定三次,平均消耗。
已知:i. , 与反应生成易释放的配合物
ii.试银灵指示剂为橘黄色,其与作用产物为橙红色
(1)、装置A的名称。(2)、第一次蒸馏是为了让、挥发至比色管中,则第二次蒸馏加入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的作用是。(3)、中键与键数目之比。(4)、该反应的滴定终点现象为 , 浓度为。(5)、以下操作使测量结果偏低的是。A.冷凝管未通冷凝水
B.滴定终点时,仰视滴定管液面读数
C.若第二次蒸馏时将调为4
-
16、我国每年约产100万吨钒磁铁矿尾渣(主要成分、及少量等物质),其中、、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已知:该工艺条件下,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2.3
4.1
8.8
10.4
回答下列问题:
(1)、中的化合价为 , 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2)、“碱浸”时中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3)、钒的浸出率与的浓度及液固比关系如下图所示,则所选择的最佳浸出条件为、。(4)、“滤渣2”是“调”范围为。(5)、“煅烧”过程中,固体残留率(剩余固体质量/原始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解过程中点、点分别失去物质为、。 -
17、常温下,将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有关粒子浓度如下表所示:
粒子类别
A
B
C
D
E
粒子浓度
其中:、、为含碳微粒(不考虑碳酸的分解),、为或。
已知: ,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减少 B、上述溶液中存在: C、加水至溶液体积翻倍(固体仍有剩余), D、的水解度约为72% -
18、苯在浓和浓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产物和产物 B、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 C、从中间体到产物,更有利于生成产物 D、浓在该反应过程中均只作催化剂
-
19、一种以纳米铜()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时X可以是热空气或 B、“还原”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D、为提高的纯度,可采用乙醇洗涤、真空干燥 -
20、电解法制取苯甲酸甲酯的相关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电子流向 B、极的电极反应为 C、生成时,理论上可得苯甲酸甲酯 D、属于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