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收废旧电池,既可以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变废为宝.对废弃的锂电池正极材料LiCoO2进行氯化处理以回收LiCo等金属的工艺路线如图:

    已知:常温下,NH3H2O的电离常数Kb=1.8×105H2CO3的电离常数Kal=4.5×107Ka2=4.7×1011Ksp[Co(OH)2]=1.6×1015lg2=0.3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条提高焙烧效率的措施:
    (2)、若烧渣是LiClCoCl2SiO2的混合物,写出焙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简述洗涤滤饼3的操作:
    (4)、现有pH相同的以下三种溶液.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氨水

    c[NaOH(aq)]c[Na2CO3(aq)](填“>”“<”或“=”)1.

    ②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的关系是(用a、b、c表示).

    (5)、Co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溶液的pH最小值约为
    (6)、煅烧滤饼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到的Co3O4的组成类似于Fe3O4 , 则Co3O4Co2+Co3+的个数比为
  • 2、丙烷作为奥运火炬的燃料,价格低廉,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丙烷燃烧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比较醒目.

    已知:①某些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__O

    HO

    CC

    CH

    O__O

    键能/(kJmol1)

    803

    463

    348

    413

    497

    H2O(g)=H2O(l)ΔH=44.0kJmol1

    (1)、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2)、丙烷的爆炸极限窄,故其为比较理想的便携式燃料电池的燃料.以丙烷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能传导O2)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该电池利用催化剂对正、负极气体选择催化性的差异而产生电势差进行工作.

    ①电池工作时,丙烷在(填“正”或“负”)极上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池工作时,丙烷会与氧气反应转化成合成气(成分为COH2)而造成电能损失.若1mol丙烷先完全转化成合成气后再发生电极反应,则电能损失率为%,总反应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常温下,向100mL0.1molL1三元酸H3A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溶液中含A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为HA2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的关系曲线 B、该三元酸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 C、常温下,A3的水解常数Kh1=109.5 D、当加入100mLNaOH溶液时,溶液显酸性
  • 4、我国某大学科研团队提出用多孔泡沫铁、高度膨化的纳米泡沫碳(CFs)和添加了NH4ClFeSO4溶液构建独特的“摇椅式”全铁离子电池,电池结构如图(阴离子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4Cl可增加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B、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__Fe3+ C、放电时,电极N为负极 D、放电时,每转移2mole , 参与反应的铁元素的总质量为112g
  • 5、如表所示,在三个初始温度均为T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A(g)+B(g)2C(g)ΔH<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容器类型

    初始体积

    反应物的起始投入量/mol

    平衡时n(C)/mol

    A

    B

    C

    恒温恒容

    1L

    0

    0

    2

    1.6

    恒容绝热

    1L

    2

    1

    0

    a

    恒温恒容

    3L

    6

    3

    0

    b

    A、a>1.6 B、b>4.8 C、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80 D、平衡时A的正反应速率:v()<v()
  • 6、羰基硫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治某些害虫和真菌的危害.一定条件下,H2SCO能反应生成羰基硫:CO(g)+H2S(g)COS(g)+H2(g)ΔH=+a(a>0)kJmol1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转移2NAe , 吸收akJ能量 B、1L1molL1H2S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2NA C、1molCOS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NA D、1molCO2molH2S充分反应可生成COS分子的数目为NA
  • 7、常温下,将100mL0.2molL1NaHSO4溶液和100mL0.2molL1NaHSO3溶液均稀释到0.1molL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后两溶液中的pH均减小 B、稀释后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均减小 C、稀释后两溶液的导电性均增强 D、稀释后两溶液中含硫微粒的关系:c(SO42)__c(H2SO3)+c(HSO3)+c(SO32)
  • 8、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L0.2molL1NaCl溶液的装置如图,当电路中通过0.002mole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有酚酞的NaCl溶液变为红色 B、通入44.8mLHCl , 可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C、a试管中的气体体积略大于b试管中的 D、A极的电极反应式仅为2H2O+2e__H2+2OH
  • 9、常温下,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84”消毒液中:K+Na+OHI B、1molL1FeCl3溶液中:H+Mg2+NO3SO42 C、常温下,c(OH)c(H+)=1012的溶液中:Al3+Ag+ HCO3Br D、久置的饱和氯水中:Fe2+Ca2+FNO3
  • 10、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s)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运输方便等优点,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的理想供能装置.其中,由于甲醇氧化反应(MOR)涉及多个电子转移步骤,通常需要使用Pt基催化剂来加快反应.CH3OH在两种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tc/Ti3C2Tx使反应焓变降低的程度比Pt(111) B、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Ptc/Ti3C2Tx对甲醇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和活化能力 D、CH3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过程放出能量
  • 11、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探究双氧水分解的热效应

    B.制作水果(柠檬)电池

    C.探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D.粗测碳酸钠溶液的pH

    A、A B、B C、C D、D
  • 12、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装置如图.已知:H+(aq)+OH(aq)__H2O(l)ΔH=57.3kJmol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金属材质的搅拌器效果更好 B、为使反应充分,应分批加入酸碱 C、测盐酸温度后的温度计可立即测NaOH溶液 D、若把盐酸换成醋酸,所测ΔH>57.3kJmol1
  • 13、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仅X(g)Y(g)发生反应生成Z(g) , 反应速率分别用v(X)v(Y)v(Z)表示.若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这一段时间内,测得v(X)=3v(Y)2v(X)=v(Z) , 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
    A、3X(g)+Y(g)2Z(g) B、3X(g)+6Y(g)Z(g) C、X(g)+3Y(g)2Z(g) D、3X(g)+Y(g)6Z(g)
  • 14、下列关于电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电池可使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可通过电解熔融BaCl2的办法获得Ba单质 C、AlNaOH(aq)Mg组成的原电池中Mg作负极 D、电解水时可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以增强溶液导电性
  • 15、下列资源利用的措施不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的为( )
    A、使用电子鞭炮代替烟花爆竹 B、使用乙醇汽油 C、燃煤脱硫 D、天然气中加入臭味剂
  • 16、夏季,受台风影响,某些地区狂降暴雨.下列有关水汽变成雨的过程中焓变和熵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 17、2023年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其原理为12H+13H24He+01n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为放热反应 B、聚变发电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 C、聚变发电,可使核能全部转化成电能 D、12H13H互为同素异形体
  • 18、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综合利用CO2具有重要的意义。300 MPa、200℃条件下,CO2与H2反应可制得气态甲醇(CH3OH),其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g)
    (1)、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可以采取措施(任写一种)。
    (3)、在实际生产中,测得合成塔中H2及H2O(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图中代表H2的曲线是(填“X”或“Y”),v(正)与v(逆)相等的点为(填字母)。

    (4)、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CO2与6 mol H2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制甲醇,2 min末生成0.8 mol H2O(g):

    ①用单位时间内CO2浓度的减小来表示2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molL1min1

    ②2 min末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浓度

  • 19、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6 g CH4(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CO2(g)和H2O(l),放出890.3 kJ热量: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
    (3)、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l)在O2(g)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518 kJ热量:
    (4)、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 20、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有机物N,转化过程如下:

       ΔH=+88.6 kJmol1

    两者稳定性大小是:NM(填“>”“<”或“=”)。

    (2)、已知:CH3OH(l)的燃烧热ΔH1=726.5 kJmol1CH3OH(l)+32O2(g)__CO2(g)+2H2O(g)  ΔH2。则ΔH1ΔH2(填“>”“<”或“=”)。
    (3)、使Cl2(g)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g)和CO2(g)。每消耗1 mol Cl2(g)放出145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火箭和导弹表面的涂层是耐高温的物质。将铝粉、二氧化钛粉和石墨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煅烧,所得物质可作耐高温材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Al(s)+3TiO2(s)+3C(s)__2Al2O3(s)+3TiC(s)  ΔH=1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2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kJ。
上一页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