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队在杭州亚运会女篮决赛中以74∶72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如图所示,是中国队李梦持球进攻时的照片,则(  )

    A、全场比赛共四节,每节10min,10min指的是时刻 B、篮球刚被投出后受到重力、手的推力和空气阻力 C、手对篮球产生弹力是因为篮球发生了形变 D、考虑篮球从被投出到进篮的路线时,该篮球可以看作质点
  •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B、轻杆产生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 D、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
  • 3、以下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A、重力加速度 B、速度 C、位移 D、动摩擦因数
  • 4、如图所示,固定的粗糙绝缘平台与水平地面的高度差h=1.25m,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3×103N/C。带正电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距离平台边缘L=1m处由静止释放,已知滑块的质量为m=1kg、带电量为q=2×10-3C,滑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0.4,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块在平台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运动到平台右侧边缘时速度的大小;

    (3)滑块的落地点与平台右侧边缘的距离。

  • 5、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5V , 定值电阻R=8Ω , 电动机的额定电压U=4V , 电动机线圈电阻R0=0.5Ω。闭合开关S , 电路稳定后,电动机正常工作,电源在t=2s的时间内把q=2C的负电荷从正极移送到负极。求:

    (1)、电源的内阻r
    (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产生的机械功率P
  • 6、如图,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金属杆ab放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保持静止。已知ab在金属导轨之间的长度为l、电阻为R,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ab杆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作用,就是ab杆中的自由电子定向运动时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合力。已知ab杆的横截面积为S,杆中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个数为n,求:

    (1)、ab杆所受到的安培力F的大小和方向;
    (2)、ab杆中每个自由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f的大小。
  • 7、某研究小组收集了两个电学元件:电阻R0(约为2)和手机中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 , 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实验室备有如下器材:

    A.电压表V(量程03V , 电阻RV约为4.0

    B.电流表A1(量程0100mA , 电阻RA1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02mA , 电阻RA2约为5Ω

    D.滑动变阻器R1040Ω , 额定电流1A

    E.电阻箱R20999.9Ω

    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1)、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明设计了一电路,与其对应的实物图如图甲,图中的电流表A应选(选填“A1”或“A2”),请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2)、为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 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根据测量数据作出1U1R2图像,如图丙所示,若该图线的斜率为k , 纵轴截距为b , 则该锂电池的电动势E= , 内阻r=(均用kb表示)。
  • 8、
    (1)、游标卡尺的读数d1=mm

    (2)、游标卡尺的读数d2=mm

    (3)、游标卡尺的读数d3=cm

    (4)、螺旋测微器的读数d4=mm

    (5)、电压表接0~3V量程,读数U1=V

    (6)、电压表接0~15V量程,读数U2=V;
    (7)、电流表接0~0.6A量程,读数I1=A

    (8)、电流表接0~3A量程,读数I2=
  • 9、图中a、b为竖直向上的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质点在a点由静止释放,沿电场线向上运动,到b点恰好速度为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电质点在a、b两点所受的电场力都是竖直向上的 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C、带电质点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小 D、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电场强度大
  •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恒定,内阻为r , 定值电阻R1R2的阻值均等于r , 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也等于r , 电容器的电容为C , 电流表可视为理想表。闭合开关S ,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ab缓慢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理想电流表A示数一直减小 B、电容器的电量先增大后减小 C、电源的效率一直减小 D、电源的输出功率一直减小
  • 11、利用如图所示的电流天平,可以用来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某次操作如下:①在等臂天平的右臂下面挂一个N匝、水平边长为L的矩形线圈,线圈下部处于虚线区域内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②在线圈中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在天平左、右两边加上总质量各为m1m2的砝码,天平平衡;③让电流反向(大小不变),在右边减去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后,天平恰好重新平衡。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B、电流反向时,线圈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上 C、可测得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mg2NIL D、为提高灵敏度,可以增加线圈匝数N
  • 12、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区域中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同种带正电粒子分别以速度v1v2A点水平向右飞入电场,分别从BCCD的中点GH飞出电场区域。已知粒子重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从GH两点飞出的时间之比为2:1 B、粒子从GH两点飞出的时间之比为1:2 C、初速度之比v1:v2=22:1 D、粒子从GH两点飞出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之比为4:1
  • 13、均匀带电球壳在球壳外某处产生的电场可等效看作相同电荷量的点电荷位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如图所示,在半球面AB上均匀分布负电荷,总的电荷量为q , 球面半径为R , CD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M、N、P为CD上的点,且MO=ON=2RNP=R。当P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时,N点电场强度为0。则M点的场强大小为(  )

       

    A、kq4R2 B、kq4R2+kQ25R2 C、kq4R2kQ25R2 D、kq2R224kQ25R2
  •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8V , 内阻忽略不计,闭合开关,标有“3V6W”的灯泡L恰好能正常发光,电动机M绕线的电阻R0=0.5Ω , 则(  )

    A、电路中的电流为0.5A B、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10W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8W D、电动机的效率为60%
  • 15、在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eV =1.6×1019J B、1F =1012pF C、1μC=10-3C D、1N/C =1V·m
  • 1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20 V,内阻r=10 Ω,定值电阻R=90 Ω,R0为可变电阻,在R0的阻值由零增大到400 Ω的过程中,求:

    (1)可变电阻R0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的条件和最大功率;

    (2)定值电阻R和电源内阻r上消耗的功率之和的最小值;

    (3)定值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的条件及最大功率

  • 17、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g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Ln , 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采用逐差法计算弹簧压缩量,进而计算其劲度系数。

    n

    1

    2

    3

    4

    5

    6

    Ln/cm

    8.04

    10.03

    12.05

    14.07

    16.11

    18.09

    (1)利用ΔLi=Li+3Li(i=1,2,3)计算弹簧的压缩量:ΔL1=6.03cmΔL2=6.08cmΔL3=cm,压缩量的平均值ΔL¯=ΔL1+ΔL2+ΔL33=cm;

    (2)上述ΔL¯是管中增加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

    (3)忽略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9.80m/s2 ,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8、如图,足够长光滑平行导轨水平放置,导体棒M、N垂直导轨放置,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导体棒M,运动过程中两导体棒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下列关于导体棒的加速度a、速度v及回路中的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B、 C、 D、
  • 19、一个物体受到3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那么这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可能是下列四组力中的哪一组(  )
    A、3N、4N、5N B、10N、15N、26N C、5N、7N、13N D、100N、100N、200N
  • 20、如图所示,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为O点,一束红光和一束蓝光在截面平面内从不同的方向射向O点,经折射后恰好都从圆弧上的D点射出玻璃砖,则(  )

    A、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为蓝光,b光为红光 C、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D、若玻璃砖绕过O点垂直纸面的轴逆时针缓慢转动90°的过程中,则a光先在AB界面发生全反射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