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运动员手持球拍托球沿水平方向匀加速跑动,球的质量为 , 球拍和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 球与球拍相对静止,它们间摩擦力以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 B、运动员的加速度为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D、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
2、如图所示,该图是一正弦式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频率是 B、电压的有效值为 C、电压的周期是 D、电压的瞬时表达式是 -
3、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内,带有等量负电荷的两点电荷、B固定在轴上,并相对于 轴对称,在轴正方向上的点处有一带正电的检验电荷由静止开始释放。若不考虑检验电荷的重力,那么检验电荷运动到点的过程中( )
A、电势能逐渐变小 B、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为零 C、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始终做加速运动,到达点时加速度为零 -
4、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逆时针匀速转动,A、B为两轮圆心正上方的点, , 两边水平面分别与传送带上表面无缝对接,弹簧右端固定,自然长度时左端恰好位于点。现将一小物块与弹簧接触不拴接 , 并压缩至图示位置然后释放,已知小物块与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 小物块与轨道左端碰撞后原速反弹,小物块最后刚好返回到点时速度减为零。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物块第一次到A点时,速度大小一定等于 B、小物块第一次到A点时,速度大小一定等于 C、小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一定满足 D、小物块离开弹簧时的速度一定满足 -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并指出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吸收光子 C、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不变 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次衰变和次衰变
-
6、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星”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按预定计划,“中星”应该首先被送入近地点约为公里,远地点约为万公里的转移轨道Ⅱ(椭圆),然后通过远地点变轨,最终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Ⅲ(圆形)。但是由于火箭故障,卫星实际入轨后初始轨道Ⅰ远地点只有万公里。科技人员没有放弃,通过精心操作,利用卫星自带燃料在近地点点火,尽量抬高远地点的高度,经过次轨道调整,终于在月日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从轨道Ⅰ的点进入轨道Ⅱ后机械能减小 B、卫星在轨道Ⅲ经过点时和轨道Ⅱ经过点时的速度相同 C、“中星”发射失利原因可能是发射速度没有达到 D、卫星在轨道Ⅱ由点向点运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
7、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 , 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 , 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点相切。不计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甲、乙分别经过点时的速度相等 B、卫星甲、乙在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相等 C、如果地球的转速为原来的倍,那么赤道上的物体将会“飘”起来 D、卫星甲的机械能最大,卫星中航天员始终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8、某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边沿竖直方向, ,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当一束水平单色光照射在三棱镜边上时,光在边上的折射角为(不考虑光在玻璃中的多次反射)( )
A、 B、 C、 D、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相同
磁感应强度单位是 ,
磁通量大小等于穿过磁场中单位面积的磁感线条数
磁通量单位是 , 。
A、只有 B、只有 C、只有 D、只有 -
10、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滑板A与质量为m的木板B左端对齐,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带有橡胶指套的手指在滑板A的上表面以某一恒定速率向右移动,运动后从滑板A上撤去手指。手指作用过程中,对滑板A的压力大小为mg,手指在滑板A上表面留下的划痕长度恰好等于滑板A在木板B上表面滑动距离的。撤去手指后,B仍然向右加速运动,再经过 , AB速度恰好相等,保持相对静止,滑板A始终未脱离木板B。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手指与A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取重力加速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手指撤去前后,木板B加速度分别为多大?(2)、AB相对静止之前,木板B运动的距离;(3)、手指作用过程中,滑板A上表面留下的划痕长度。 -
11、如图甲所示是某科技馆内的一种设备——“娱乐风洞”,该设备通过人工制造和控制气流,把人“吹”起来,体验太空飘浮的感觉。图乙为该风洞的简化示意图,其主体是一个高的圆柱形竖直管道,开启管道底部的气流,恰好使一位质量为的游客悬浮在A点,由于设备故障,气流突然消失,游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保障安全,在游客下落到B点时,启动备用装置立即产生更强的恒定气流,游客继续下落到靠近管道底部的C点时恰好速度为零,静坐后游戏结束。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 , 游客可看成质点。求:
(1)、游客在B、C间受到的气流作用力大小;(2)、游客从开始下落到游戏结束时的平均速度大小。 -
12、如图所示,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油桶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油桶A自由地摆放在油桶B、C之间,且没有用绳索固定。所有油桶完全相同且质量 , 油桶的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重力加速度。

求:(结果均可保留根号)
(1)、货车匀速运动时,C对A的支持力大小;(2)、货车超车时,以加速度向右匀加速运动,油桶A、B、C依然相对静止,则B对A支持力大小和C对A的支持力大小。 -
13、某班第1学习小组用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 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下图是实验时平衡阻力的情形,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A、
B、
C、
(3)、如图为实验中打出的某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测得数据如图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利用测量数据可得到小车质量M一定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为避免a-F图线出现弯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A、测小车的加速度时,利用速度传感器代替纸带和打点计时器 B、在增加桶内砂子质量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确保砂和小桶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C、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砂和小桶的重力 D、实验次数不变,每次增加桶内砂子的质量时,增幅小一点 -
14、某同学用橡皮筋与弹簧测力计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中两次拉橡皮筋的过程,主要体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2)、某次实验时,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3)、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填“F”或“”)。(4)、实验中某次拉力的示意图如图丁所示,图中。若保证O点位置不变,且拉力的大小不变,现将角减少少许,则角应 , 的大小应。(填“增大”或“减小”) -
15、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A、 B、 C、 D、 -
16、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完成下蹲和站起动作,传感器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图像(F-t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 , 则( )
A、人的体重为50kg B、人在下蹲过程中,力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C、人在站起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 D、人在8s内完成了两次下蹲和两次站起动作 -
17、质量为1kg的物块放在一个纵截面为矩形的静止木箱内,物块和木箱水平底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开始时物块被一根轻弹簧用1.6N的水平拉力向左拉着而保持静止;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则( )
A、木箱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加速时,物块与木箱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B、木箱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加速时,物块与木箱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C、木箱以的加速度水平向左加速时,物块与木箱之间能相对静止 D、木箱以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加速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2N -
18、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
A、受到的支持力比他对座椅的压力小 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沿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
19、消毒碗柜的金属碗架可以将碗竖直放置于两条金属杆之间,如图所示。取某个碗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其中a、b分别为两光滑水平金属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减小a、b间距,碗仍保持竖直静止,碗受到杆的作用力减小 B、若减小a、b间距,碗仍保持竖直静止,a杆受到的弹力不变 C、若将质量相同、半径更大的碗竖直放置于a、b杆之间,碗受到杆的作用力不变 D、若将质量相同、半径更大的碗竖直放置于a、b杆之间,碗受到杆的作用力变小 -
20、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A,从时刻起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物块速度最大 B、至时间内,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 C、至时间内,物块速度逐渐减小 D、0至时间内,摩擦力一直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