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了研究高三年级学生的性别和身高是否大于170cm的关联性,随机调查了某中学部分高三年级的学生,整理得到如下列联表(单位:人):
性别
身高
合计
低于170cm
不低于170cm
女
19
5
24
男
6
10
16
合计
25
15
40
(1)、依据的独立性检验,能否认为该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的性别与身高有关联?(2)、从身高不低于170cm的15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三名学生,设抽取的三名学生中女生人数为 , 求的分布列及期望.附: , .
0.1
0.05
0.01
0.005
0.001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定义两点和之间的“距离”为 , 其中表示中的较大者,则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若平面内点和点之间的“距离”为 , 则点的轨迹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3、已知在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 , 则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
4、已知向量 , 满足 , , , 则.
-
5、设为抛物线:的焦点,直线:与的准线交于点.已知与相切,切点为 , 直线与的一个交点为 , 则( )A、点在上 B、 C、直线与相切 D、
-
6、已知函数 , 则( )A、时,若有3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B、时,过可作函数的切线有两条 C、若直线与曲线有3个不同的交点 , , , 且 , 则 D、若存在极值点 , 且 , 其中 , 则
-
7、甲、乙两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别装有两种颜色不同但是大小相同的小球,甲袋中装有5个红球和5个绿球;乙袋中装有4个红球和6个绿球.先从甲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放入乙袋中,再从乙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记表示事件“从甲袋摸出的是红球”,表示事件“从甲袋摸出的是绿球”,记表示事件“从乙袋摸出的是红球”,表示事件“从乙袋摸出的是绿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互斥事件 B、是独立事件 C、 D、
-
8、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 , 定义集合 , 在使得的所有中,下列成立的是( )A、存在是偶函数 B、存在在处取最大值 C、存在是增函数 D、存在在处取到极小值
-
9、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 , 公差d≠0, . 记b1=S2 , bn+1=S2n+2–S2n , , 下列等式不可能成立的是( )A、2a4=a2+a6 B、2b4=b2+b6 C、 D、
-
10、已知 ,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过的一条直线与交于A,B两点,且 , , 则椭圆长轴长的最小值是( )A、12 B、 C、6 D、
-
11、已知正三棱台的体积为 , , , 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 B、1 C、2 D、3
-
12、已知函数 , 对任意的 , 都有 , 且在区间上单调,则的值为( )A、 B、 C、 D、
-
13、若复数满足为虚数单位,则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14、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 , , , , .为的中点,点在上,且.(1)、求证:平面;(2)、求直线与面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 , 使得、、、四点共面,如果存在求出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
15、已知( , 且).(1)、当时,求在处的切线方程;(2)、当时,求证:在上单调递增;(3)、设 , 已知 , 有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16、某校组织知识竞赛,有两类问题.若A类问题中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20分,否则得0分;若B类问题中每个问题回答正确得50分,否则得0分.已知李华同学能正确回答A类问题的概率为 , 能正确回答B类问题的概率为 .(1)、若李华从这两类问题中随机选择一类问题进行回答,求他回答正确的概率;(2)、若李华连续两次进行答题,有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第一次答题时,随机选择两类问题中的一类问题回答,若答对,则第二次继续回答该类问题;若答错,则第二次回答另一类问题.
方案二:第一次答题时,随机选择两类问题中的一类问题回答,无论是否答对,第二次回答另一类问题.
为使累计得分的期望最大,李华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案?
-
17、在直三棱柱中,在上,且 .(1)、证明:;(2)、当四棱锥的体积为时,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
18、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 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 , 求数列的前项和.
-
19、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研究成果,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创的“隙积术”,就是关于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问题.现有一货物堆,从上向下查,第一层有2个货物,第二层比第一层多3个,第三层比第二层多4个,以此类推,记第层货物的个数为 , 则数列的前12项和.
-
20、已知随机事件满足 ,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