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已知集合 , , 则( )A、 B、 C、 D、
-
2、为了研究高三年级学生的性别和身高是否大于的关联性,随机调查了某中学部分高三年级的学生,整理得到如下列联表 (单位:人):
性别
身高
合计
低于
不低于
女
14
5
19
男
8
10
18
合计
22
15
37
(1)、依据的独立性检验,能否认为该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的性别与身高有关联?(2)、从身高不低于的15 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三名学生,设抽取的三名学生中女生人数为 , 求的分布列及期望.(3)、若低于的8 名男生身高数据的平均数为 , 方差为 , 不低于的10名男生身高数据的平均数为 , 方差为 .请估计该中学男生身高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附: .
0.1
0.05
0.01
0.005
0.001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
3、镜面反射法是测量建筑物高度的重要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模型中.已知人眼距离地面高度 , 某建筑物高 , 将镜子(平面镜)置于平地上,人后退至从镜中能够看到建筑物的位置,测量人与镜子的距离 , 将镜子后移a米,重复前面中的操作,则测量人与镜子的距离 , 则镜子后移距离a为( )A、6m B、5m C、4m D、3m
-
4、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中, , , , .
(1)证明:平面;
(2)若是棱的中点,在棱上是否存在一点 , 使DE∥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
5、如图:在正方体中 , 为的中点.(1)、求三棱锥的体积;(2)、求证:平面;(3)、若为的中点,求证:平面平面.
-
6、如图所示,我国黄海某处的一个圆形海域上有四个小岛,小岛与小岛、小岛相距都为5公里,与小岛相距为公里.已知角为钝角,且 .(1)、求小岛与小岛之间的距离;(2)、记为 , 为 , 求的值.
-
7、在三棱锥中,平面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 垂足为H,D为的中点,则当的面积最大时,.
-
8、若是夹角为的两个单位向量,则与的夹角大小为.
-
9、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动点E在线段上,F、M分别是AD、CD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平面 C、存在点E,使得平面平面 D、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
-
10、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若直线a不在平面内,则a∥ B、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则l∥ C、若l∥ , 则直线l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 D、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以相交
-
11、“圆幂定理”是平面几何中关于圆的一个重要定理,它包含三个结论,其中一个是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图,已知圆的半径2,点是圆内的定点,且 , 弦均过点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定值 B、当时,为定值 C、的取值范围是 D、的最大值为12
-
12、已知平面向量 , , 若 , 则( )A、 B、0 C、 D、
-
13、在下列各组向量中,可以作为基底的是( )A、 , B、 , C、 , D、 ,
-
14、已知为坐标原点,对于函数 , 称向量为函数的伴随向量,同时称函数为向量的伴随函数.(1)、设函数 , 试求的伴随向量的坐标;(2)、记向量的伴随函数为 , 当且时,求的值;(3)、设向量 , 的伴随函数为 , 的伴随函数为 , 记函数 , 求在上的最大值.
-
15、已知函数的一段图象过点 , 如图所示.(1)、求函数的表达式;(2)、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函数的图象,求在区间上的值域;(3)、若 , 求的值.
-
16、已知 , , 与的夹角为 .(1)、求;(2)、当为何值时, .
-
17、已知 , , , 若 , 则( )A、 B、 C、 D、
-
18、中国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图蕴含了现代哲学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如图1是八卦模型图,其平面图形记为图2中的正八边形 , 其中 , 若点P是其内部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19、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为了提升生产质量,对现有的一条电子产品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为了分析改造的效果,该企业质检人员从该条生产线所生产的电子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0件,检测产品的某项质量指标值,根据检测数据得到下表(单位:件).
质是指标值
产品
60
100
160
300
200
100
80
(1)、估计这组样本的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和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中点值作代表);(2)、设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表示不小于的最小整数,精确到个位,.根据检验标准,技术升级改造后,若质量指标值有落在内,则可以判断技术改造后的产品质量初步稳定;若有落在内,则可以判断技术改造后的产品质量稳定,可认为生产线技术改造成功.请问: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是否可以判定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是成功的? -
20、在直角梯形ABCD中, , , ∠ABC=90°(如图1).把△ABD沿BD翻折,使得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为(如图2),M、N分别是BD和BC中点.(1)、若E是线段BN的中点,动点F在三棱锥A-BMN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FE⊥BD,求动点F的轨迹的长度(可用表示),详细说明理由;(2)、若P、Q分别为线段AB与DN上一点,使得 , 令PQ与BD和AN所成的角分别为和 , 求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