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对于任意的两个向量abλR , 下列命题一定正确的是(       )
    A、ab=ba B、|ab|=λ C、|a+b||a|+|b| D、|ab||a||b|
  • 2、已知M是边长为1的正ABC的边AC上的动点,NAB的中点,则BMMN的取值范围是(       )
    A、34,2364 B、34,12 C、25,15 D、35,2364
  • 3、已知a=2b=0,1 , 且a+2bb , 则ab的夹角为(       )
    A、 B、90° C、135° D、180°
  • 4、如图,在矩形ABCD中,EBC中点,那么向量12AD+AE等于(       )

    A、AB B、AC C、BC D、BE
  • 5、若角θ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是a,33 , 则cosπ2+θ=(  )
    A、33 B、33 C、63 D、63
  • 6、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的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       )
    A、e1=0,0e2=1,2 B、e1=2,3e2=12,34 C、e1=3,5e2=6,10 D、e1=1,2e2=5,7
  • 7、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是正三角形,E,F,G分别是侧棱AA1,BB1,CC1上的点,且AE>CG>BF , 设直线CA,CB与平面EFG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 , 平面EFG与底面ABC所成的锐二面角为θ , 则(       )

    A、sinθ<sinα+sinβ,cosθcosα+cosβ B、sinθsinα+sinβ,cosθ<cosα+cosβ C、sinθ<sinα+sinβ,cosθ>cosα+cosβ D、sinθsinα+sinβ,cosθcosα+cosβ
  • 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 且sinC=c3cosB2b=3.
    (1)、求B
    (2)、若ABC为锐角三角形,求ABC的面积范围.
  • 9、已知正ABC的边长为1,中心为O , 过O的动直线l与边AB,AC分别相交于点MN,AM=λAB,AN=μAC,BD=DC

    (1)、若AN=2NC , 求ADBN
    (2)、求AMNABC的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 10、已知角AABC的内角,若a=3sinA,cosAb=1,1.

    (1)若ab , 求角A的值;

    (2)设fx=ab , 当fx取最大值时,求ab上的投影向量(用坐标表示).

  • 11、已知复数z=12mi1+imRi为虚数单位).
    (1)、当m=1时,求z
    (2)、设z¯为复数z的共轭复数,若z¯3z不是纯虚数,求m的取值范围.
  • 12、已知a=2b=1 , 向量ab的夹角为3π4 , 则a+b=
  • 13、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 点OABC所在平面内点,满足xOA+yOB+zOC=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x=y=z=1 , 则点OABC的重心 B、x=y=z=1 , 则点OABC的外心 C、x=ay=bz=c , 则点OABC的内心 D、x=ay=bz=c , 则点OABC的垂心
  • 14、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 点EAO的中点,若AB=2BAD=60° , 则ABDE=(       )
    A、2 B、12 C、72 D、12
  • 15、如图所示,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 , 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 m,则树的高度为(       )

       

    A、3+33 m B、3+332 m C、32+33 m D、32+332 m
  • 16、已知向量a,b满足a=3b=1 , 且2a9ba , 则2a9bb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A、53 B、59 C、23 D、59
  • 17、已知复数z=a+bia,bRz1i3=1i , 则a+b=(       )
    A、2 B、1 C、0 D、1
  • 18、已知函数fx=lnxx
    (1)、求曲线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
    (2)、求证:fx1
  • 19、为纪念五四青年运动105周年,进一步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宁波市教育局组织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彰显青年时代风貌的系列主题活动.某中学开展“读好红色经典,争做强国少年”经典知识竞赛答题活动,现从该校参加竞赛的全体学生中随机选取100份学生的答卷作为样本,所有得分都分布在0,140 , 将得分数据按照0,2020,40 , …,120,140分成7组,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估计该中学参加竞赛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注: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2)、估计该中学参加竞赛学生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结果精确到0.1);
    (3)、若竞赛得分100分及以上的学生视为“强国少年”.根据选取的100份答卷数据统计;竞赛得分在100,120内学生的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110和9,竞赛得分在120,140内学生的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128和6,请估计该中学“强国少年”得分的方差.
  • 20、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C=PBC=45°PA=2AB=BC=PB=2ADBC , 点DBC上,点EPA的中点.

    (1)、求证:平面PAD平面PBC
    (2)、求B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上一页 352 353 354 355 3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