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学校举行数学知识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
个人赛规则:每位参赛选手只有一次挑战机会.电脑同时给出2道判断题(判断对错)和4道连线题(由电脑随机打乱给出的四个数学定理和与其相关的数学家 , 要求参赛者将它们连线配对,配对正确一对数学定理和与其相关的数学家记为答对一道连线题),要求参赛者全都作答,若有4道或4道以上答对,则该选手挑战成功.
团体赛规则: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参赛人数不少于20人,且参赛人数为偶数,参赛方式有如下两种可自主选择其中之一参赛:
方式一:将班级选派的个人平均分成组,每组2人,电脑随机分配给同组两个人一道相同试题,两人同时独立答题,若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回答正确,则该小组闯关成功.若这个小组都闯关成功,则该班级挑战成功.
方式二:将班级选派的个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人,电脑随机分配给同组个人一道相同试题,各人同时独立答题,若这个人都回答正确,则该小组闯关成功.若这两个小组至少有一个小组闯关成功则该班级挑战成功.
(1)、在个人赛中若一名参赛选手全部随机作答,求这名选手恰好答对一道判断题并且配对正确两道连线题的概率.(2)、甲同学参加个人赛,他能够答对判断题并且配对正确与 , 其余题目只能随机作答,求甲同学挑战成功的概率.(3)、在团体赛中,假设某班每位参赛同学对给出的试题回答正确的概率均为常数 , 为使本班团队挑战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应选择哪种参赛方式?说明理由. -
2、已知函数.(1)、若曲线在处的切线与轴垂直,求的极值.(2)、若在只有一个零点,求.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到点的距离与到直线的距离相等,记动点的轨迹为.(1)、求的方程;(2)、直线与相切于点 , 若点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的方程.
-
4、若 , 使取得最小值时的值为.
-
5、已知集合的元素之和为1,则实数a 所有取值的集合为( )A、{0} B、{1} C、{-1,1} D、{0,-1,1}
-
6、如图,在方格中,向量的起点和终点均为小正方形的顶点,则( )
A、 B、 C、 D、 -
7、已知一个正棱台(正棱台的两底面是两个相似正多边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上、下底面是边长分别为4、6的正方形,侧棱长为 , 则该棱台的表面积为( )A、72 B、82 C、92 D、112
-
8、如图,正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倍,点P在侧棱SD上,且 .
(1)、求证:;(2)、求二面角的大小;(3)、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平面PAC.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
9、某中学参加知识竞赛结束后,为了解竞赛成绩情况,从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800名学生,得到他们的成绩,将数据整理后分成五组: , , , , , 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请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估计这80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2)、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这800名学生中抽取容量为40的样本,再从该样本中成绩不低于80分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进行问卷调查,求至少有1名学生成绩不低于90分的概率. -
10、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 , 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 , .
(1)、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 -
11、已知 , 且与的夹角为 ,(1)、求的值;(2)、求向量与的夹角的余弦值.
-
12、已知在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中,、分别为边、上的动点,且 , 则的最大值为 .
-
13、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 则B=
-
14、双鸭山一中高一年级8名学生某次考试的数学成绩(满分150分)分别为85,90,93,99,101,103,116,130,则这8名学生数学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为
-
15、《数术记遗》记述了积算(即筹算)、珠算、计数等共14种算法.某研究学习小组共7人,他们搜集整理这14种算法的相关资料所花费的时间(单位:min)分别为93,93,88,81,94,91,90.则这组时间数据( )A、极差为13 B、中位数为81 C、平均数为90 D、方差为25
-
16、设 , , 为三个不同的平面,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当时,若 , 则 B、当 , 时,若 , 则 C、当 , 时, , 则m,n是异面直线 D、当 , 时,若 , 则
-
17、足尖虽未遍及美景,浪漫却从未停止生长,清风牵动裙摆,处处彰显着几何的趣味.如右图几何图形好似平铺的一件裙装,①②③⑤是全等的等腰梯形,④⑥是正方形,其中 , , 若沿图中的虚线折起,围成一个封闭几何体Ω,则Ω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
18、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 , 则的面积为( )A、 B、 C、 D、
-
19、如图1,这是雁鸣塔,位于贵州省遵义娄山关景区,塔身巍然挺拔,直指苍穹,登塔可众览娄山好风光.某数学兴趣小组成员为测量雁鸣塔的高度,在点O的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处进行测量,如图2.已知在A处测得塔顶P的仰角为30°,在B处测得塔顶P的仰角为45°,且米, , 则雁鸣塔的高度( )
A、30米 B、米 C、米 D、米 -
20、设为所在平面内一点, , 为的中点,则(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