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已知nNI=1,1 , 则“n为偶数”是“inI”(i是虚数单位)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2、如图,在ABC中,A=2π3AC=2CD平分ACBAB于点DCD=3

    (1)、求ADC的值;
    (2)、求BCD的面积.
  • 3、向量a=cosx,12,b=3sinx,cos2x,xR , 设函数fx=ab

    (1)、求fx的最小正周期并在右边直角坐标中画出函数fx在区间0,π内的草图;
    (2)、若方程fxm=00,π上有两个根αβ , 求m的取值范围及α+β的值.
  • 4、已知a,b,c分别为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且asinB=3bcosA
    (1)、求A的值;
    (2)、若a=2 , 且ABC的面积为3 , 求b,c
  • 5、如图,以Ox为始边作角αβ(0<β<α<π) , 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O分别交于PQ两点,已知点P的坐标为45,35 , 点Q的坐标为35,45

       

    (1)、求sinαsinβ的值;
    (2)、求tan2β的值.
  • 6、已知三角形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如图,将三角形ABC的顶点A与原点重合.ABx轴上,然后将三角形沿着x轴顺时针滚动,每当顶点A再次回落到x轴上时,将相邻两个A之间的距离称为“一个周期”,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一个周期是6;

    ②完成一个周期,顶点A的轨迹是一个半圆;

    ③完成一个周期,顶点A的轨迹长度是8π3

    ④完成一个周期,顶点A的轨迹与x轴围成的面积是8π3+3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7、已知向量a,b,c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cab=

  • 8、在ABC中,AC=1C=2π3A=π6 , 则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 9、若tanθ=13 , 则cos2θ=.
  • 10、化简cosπ2+α=
  • 11、八卦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如图1是八卦模型图,其平面图形记为图2中的正八边形ABCDEFGH , 其中OA=2 , 则下列命题:

    OBOE=2

    OA+OC=2OF

    OAOB上的投影向量为22OB

    ④若点P为正八边形边上的一个动点,则APAB的最大值为4.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

    A、1 B、2 C、3 D、4
  • 12、已知z1,z2为复数,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z1+z2¯=z1¯+z2¯ B、z1z2¯=z1¯z2¯ C、z1z2R , 则z1=z2¯ D、z1z2=0 , 则z1=0z2=0
  • 13、函数y=AsinωxφA>0,ω>0,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其解析式为(       )

    A、y=2sin2xπ6 B、y=2sin2xπ3 C、y=2sinxπ3 D、y=sin2xπ3
  • 14、古人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这八种三角函数的函数线合称为八线.其中余切函数cotθ=1tanθ , 正割函数secθ=1cosθ , 余割函数cscθ=1sinθ , 正矢函数versinθ=1cosθ , 余矢函数vercosθ=1sinθ.如图角θ始边为x轴的非负半轴,其终边与单位圆交点PAB分别是单位圆与x轴和y轴正半轴的交点,过点PPM垂直x轴,作PN垂直y轴,垂足分别为MN , 过点Ax轴的垂线,过点By轴的垂线分别交θ的终边于TS , 其中AMPSBSNB为有向线段,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versinθ=AM B、cscθ=PS C、cotθ=BS D、secθ=NB
  • 15、在ABC中,已知2sinAcosB=sinC , 那么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 16、已知向量a,b满足a+b=2,3,ab=2,1 , 则a2b2=(       )
    A、2 B、1 C、0 D、1
  • 17、复数1+3i3+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18、若扇形的面积为1,且弧长为其半径的两倍,则该扇形的半径为(       )
    A、1 B、2 C、4 D、6
  • 19、与224角终边相同的角是(       )
    A、24 B、113 C、124 D、136
  • 20、如图,在长方形SABC中,AB=23BC=2SD=λSC(33<λ<1) , 将SAD沿AD折起至S'AD , 使平面S'AB平面ABC.

    (1)、证明:BC平面S'AB
    (2)、若二面角S'ADB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23 , 求SD的长;
    (3)、设直线BC与平面S'AD所成的角为θ1 , 二面角S'ADB的平面角为θ2 , 证明:cos2θ1+1cosθ2221.

    (注:本题用空间向量法求解或证明不给分,若需要作辅助线,请在答题卡上作出相应的辅助线.)

上一页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