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伸手摸摸身旁的东西,那是一把雨伞和一袋青稞麦,摸着它们,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在长征中这两件东西是无价之宝,有了伞就有了房子,就不怕雨淋日晒;有了粮就能活下去。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时候,她不会想不到,万一我俩失散了,她没有了粮食会怎样;但是,她却悄悄地给我留下了。

    直到月亮从山后面升上来,照到了沟壁上,她才回来。她把背上的一些东西放下,把一件破棉衣盖到我的身上,坐在我的身旁。映着月光,我看见她的脸色惨白,两眼直直地发呆。她喘息了一阵,压低声音说:“老滕,我们掉队了!”我看她实在太累了,就说:“你先躺下歇歇,咱们再想办法吧!”她轻轻地在我身旁躺下。这时已经是下半夜了,天空好像比往常低了许多,半圆的月亮斜挂在天上,冷冷地盯着这空旷无人的山野;风,不知什么时候刮大了,茅草发出唰唰的响声……她脑袋枕着两手,向着夜空呆望着,映着月光,我看见她的腮边垂着两颗大大的泪珠。我想:也许她刚才受了些惊吓,有些沉不住气了,就轻轻地晃晃她的肩膀问:“小何,你想什么?”

    (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与下面句子中都有“好像”,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我来到校门口,看到有个人在和王瑞说话,那个人和王瑞长得好像。

    (2)、 对文学作品来说,叠词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叠词“悄悄”“冷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 2、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一句,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
    (2)、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欲借鱼雁传书而不得的两句是:“”。
    (3)、小斌这次期末考试发挥失常,成绩很不理想,好友小刚给他写了一张小字条:“我相信你的才华一定会得到施展的,不要失去信心,古诗云“”加油!
  • 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益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注】①程颢:北宋理学的奠基者。②游衍:指放任地游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紧扣诗题,写郊外踏春赏景,“碧”字用词精当,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媲美。 B、颔联描绘了诗人在美景中尽兴畅游,感觉疲累即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也自然过渡到诗人的思考。 C、诗的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感悟,由落花想到友人的离散,顿觉感伤。 D、诗人将一种思考嵌入字里行间,做到写景、抒情、议论兼具。
    (2)、宋代的诗歌常含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道理。
  • 4、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乎,不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曰:“我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子墨子言曰:“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今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攻此不用锐,且无杀,而徒得此然也?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墟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严下上之患,以争墟城,则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为政若此,非国之务者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卷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国家A发B政C夺民之D用E废民之F利G若此H甚众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指高兴,与《庄子·五石之瓠》中“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用法相同。 B、已,指停止,与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已”词义相同。 C、见,指认为,《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是指显露,词义不同。 D、不胜,指不完全、不尽,与现在所说的“数不胜数”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方有人欺负墨子,于是他长途跋涉,去郢都见公输盘,想借助公输盘的力量杀掉这个人,遭到公输盘的拒绝。 B、墨子论辩技艺非凡,他巧妙地以“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推进说服公输盘。 C、墨子巧设三个比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粱肉而窃糠糟,来引出楚王“窃疾”的评论。 D、墨子认为,攻占城郭必然要损失万千士兵,最后会加重国家的祸患,不是治国的要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②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

    (5)、“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是墨子“非攻”思想的重要观点,材料二对此有何具体表述,请简要分析。
  • 5、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杂色(节选)

    王蒙

    ①这大概是这个公社的革命委员会的马厩里最寒伧的一匹马了。

    ②瞧它这个样儿吧:灰中央杂着白、甚至还有一点褐黑的杂色,无人修剪、因而过长而且蓬草般的杂乱的鬃毛。磨烂了的、显出污黑的、令人厌恶的血迹和伤斑的脊梁。肚皮上的一道道丑陋的血管。臀部上的深重、粗笨因而显得格外残酷的烙印……尤其是挂在柱子上的、属于它的那副肮脏、破烂、沾满了泥巴和枯草的鞍子——胡大呀,这难道能够叫作鞍子吗?即使你肯于拿出五块钱做报酬,你也难得找到一个男孩子愿意为你把它拿走,抛到古尔格朗山谷里去的。鞍子已经拿不成个儿了,说不定谁的手指一碰,它就会变成一洼水、一摊泥或者一缕灰烟的呢。

    ③“又有什么办法呢?跛驴配瞎磨,对糟烂货噢。什么人骑什么马,什么马配什么鞍子,这不也是理所应该吗?”曹千里含笑自言自语着,又像是与这匹可怜的老马搭讪着,立在灰杂色马的近旁,拍一拍它的脖颈,又亲昵而且友好地在它的颧骨和腮上为它搔搔痒、顺顺毛。这是何等的恩典哟,换一匹别的马,一准会因为舒服和感激而摇起尾巴、晃起脑袋来的,有的马还会主动地把脸凑近你,在你的手掌上蹭过来,蹭过去,这样的马可真会拍马——不,应该叫作拍人了吧?这是讨人欢喜的啊。然而老马一动也不动,包括眼神。老马的眼珠子叫人想起年久污浊的两块表蒙子。

    ④难道对于它来说,抚摸和鞭打就没有什么两样吧?它可不像那匹枣红马,枣红马只有三岁,当你骑上的时候,哪怕无意中你的皮靴后跟碰到了它的肚子,它就会马上一个机灵,一个飞跃。如果你竟敢用鞭杆戳一下它的屁股呢,它会一蹦一蹿,一冲就是一百米,把你甩到山坡上。而如果你爱抚它,亲热它,摩挲它呢,它就会得意洋洋,昂首阔步,引颈长嘶的……那么,再设想一下,如果你干脆给它一鞭子呢?当然,谁也不会有这个胆量,可是假使你硬是把它打了呢?它会抖撒红鬃,腾空而起,化作神龙吗?它会疼痛愤怒、狼奔豕突,复归山林吗?它会横冲直撞、歇斯底里,最后跌一个粉身碎骨吗?如果,它既没有化作神龙,也没有复归山林,又没有粉身碎骨,那么鞭打一次它就会迟钝一次的吧?那么,皮鞭再乘上岁月,总有一天枣红马也会像这一匹灰杂色的老马一样,萧萧然,噩噩然,吉凶不避,宠辱无惊的吧?所以,大家都说骑这一匹灰杂色的老马最安全。是啊,当它失去了一切的时候,它却得到了安全。而有了安全就会有一切,没有了安全一切就变成了零。这可真是颠扑不破的金玉良言噢!

    ⑤曹千里睒一睒眼,微微一笑,摇一摇头,深深地吐了一口气,用力地又吸了一口气。经过这么一番自创的“气功”动作之后,他的自我感觉似乎颇有改善,觉得清爽了许多。而周围的一切,包括这匹老马和它的鞍子,也变得可以过得去,可以“凑合”,也还“不赖”的了。空气清凉,干草味儿和马粪味儿再加上炊烟味儿,令人依依。

    ⑥天已经大亮了,那个曾经带来自己的遥远的慰藉的残月正在失去自己的形体。月光是温顺的,昨夜,在月光下一切都变得模糊、含混因而接近起来;但是此刻,蓝晶晶的天空和红彤彤的太阳又把这个世界的所有的成就和缺陷清理出来、雕刻出来、凸现出来了。

    ⑦从马厩向外望去,千打垒的土墙东倒西歪,接头处裂出了愈来愈宽的缝子,有的缝子里已经长出了耐旱的、多刺的植物了——多可惜,扎根扎错了地方,生命力再强也难以成材!到处是牲畜的,甚至还有人的粪便以及由于饲养人员管理不善而散落的草料,还有丢弃不用了的废木轮、绳子头、皮条、古老而又笨拙的马食槽子……至于把地上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融合起来,统一起来的则是“五行”中最伟大的一“行”——土。在这个终年少雨的地方,到处是飞扬的尘土。

    ⑧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美么?很难说它美。然而现在是清晨,是一天的最好的时光。清晨,从马厩的破屋顶边斜着望上去,可以看到几簇抖颤着的树叶,厚重的尘土遮盖不住它的绿色的生机

    (有删改)

    【注】小说《杂色》写于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叙写了从北京下放到边疆牧区当统计员的曹千里骑马去夏季牧场时一路上起伏的思潮。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花大量笔墨对马的外貌进行细致描写,突出了一匹因饱经风霜而伤痕累累、因不再健壮而无人在意的老马。 B、曹千里拍老马的脖颈,又为它搔痒、顺毛,并自言自语,话里话外都流露出自己的处境与这匹寒伧的马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C、曹千里因一套自创的“气功”动作而变得神清气爽,从而改变了对这匹老马、破败的马鞍子,乃至周遭一切的看法。 D、天已经大亮,残月失去形体,天空和太阳清理、雕刻、凸现了世界的所有成就和缺陷,既点明了时间节点,也加深了文章的内蕴。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②段以夸张的笔法写鞍子的破败,从侧面进一步写出灰杂色老马的艰难处境。 B、本文写两种马对待人的行为的不同反应,一个主动迎接一个无动于衷,借马喻人,借马讽人,引人深思。 C、文章第④段写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枣红马与“萧萧然,噩噩然,古凶不避,宠辱无惊”的老马形成鲜明对比,爱憎立见。 D、文章运用别致、幽默的语言,以高明的自嘲,展现曹千里丰富的内心世界。
    (3)、文中两个画线句子虽是写景,但内涵深刻,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意识流”手法注重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内心意识的动态变化。文章第④段运用了这种“意识流”手法,细致写出曹千里对老马的认识,请加以梳理概括。
  • 6、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曹雪芹力图打破传统,写出一部与别书不同的作品,所以开篇就说:“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脂砚立会其意:“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作者用传神之笔、新奇之语、情理之言表现出对抗传统世情小说案白的决心和智慧。

    ②作者努力打破旧习,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描写甄士隐的丫鬟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甲戍眉批:“更好。这便是真正情理之文。可笑近之小说中,满纸‘羞花闭月’等字。这是而村目中,又不与后之人相似。”作者简单的“仪容不俗,眉目清朗”八个字顿时使一个平凡的丫装显得清新脱俗非同寻常,既不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旧套,又使身处窘境的贾雨村没有可遇不可求的怅恨,倘若果真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站在面前,他一介穷儒肯定自惭形秽而仓皇逃遁,而不是第一次见到娇杏居然“看的呆了”并意淫地以为遇到红颜知己。因此,脂砚斋说此“八字足矣”。《红楼梦》中描写坏人不一定鼠目鹰腮,好人不见得十全十美,从而使人物形象更趋多样、立体和饱满,同时也摆脱了绝对化和公式化的弊端。

    ③刻画红楼女子不仅要美,更要真,这就需要作者不拘格套,描写美人不避瑕疵。曹雪芹笔下的各色女子,往往有些小瑕疵的女性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劝解香菱不要学作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庚辰夹批:““呆头呆脑的’,有趣之至!最恨野史,有一百个女子,皆曰‘聪敏伶俐’,究竟看来,他行为也只平乎。今以‘呆’字为香菱定评,何等妖媚之至也。”香菱之美在此回稍前脂砚斋就有非常高的评价,庚辰夹批:“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而且早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中,周瑞家的看到香菱也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秦可卿是太虚幻境中“可卿”的化身,是“鲜艳妖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兼美佳人,作者将香菱和秦可卿相提并论,可见香菱之美。但是,小说中对香菱的容貌并未多叙,反倒“呆”和“傻”成了她主要的特点。且看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黛玉被香菱吓唬之后,说道:“你这个傻丫头,唬我一跳。”庚辰侧批:“此‘傻’字加于香菱,则有多少丰神跳于纸上,其娇憨之态可想而知。”在此,“呆”“傻”与贬义无缘而与娇憨可爱紧密相连,因此香菱之美和迎探、凤秦、纨钗、湘黛、袭平之美有了质的区别又具有独特性。可见,写美人之陋处并非一定是败笔,反而可以收到别具特色的审美效果。

    ④文学是最具“革命性”的艺术,它拒绝形式的重复。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往往表现为规范化与超越性、程式化与反程式化之间的较量与冲突。文学以一种反程式化的倾向为动力,一旦这种动力消失,文学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文学语言是对普通语言进行扭曲、凝练、颠倒、重叠的陌生化表达,从而实现与普通语言的分离,使人们感到它的与众不同。文学“陌生化”的效果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新鲜感和乐此不疲的审美期待。曹雪芹这种打破常规的“陌生化”手法使众多红楼人物能够“和而不同”互不相犯,也给读者带来别开生面的审美享受。

    ⑤艺术创作都需要颠覆旧有模式,用创造思维打破审美惯性,重新构造我们对现实的感知。但是,“陌生化”也需要掌握尺度,“假如所有文学作品在任何时候都从事于陌生化过程,那么由于缺乏大家所熟悉的标准或‘对照物’,这一过程的任何特征也就给剥夺了”,而“陌生化”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曹雪芹和脂砚斋对这样的“度”拿捏得十分到位,作者和评者都遵循“情理”说,以“情理”二字为文学陌生化奠定尺规,达到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境地。

    (摘编自车瑞《<红楼梦>脂批的现代阐释》,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脂批认为,《红楼梦》作者对丫鬟娇杏“仪容不俗,眉目清朗”八个字的描写,使一个平凡的丫鬟显得清新脱俗非同寻常,又不至于让贾雨村有可遇不可求的怅恨。 B、曹雪芹刻画红楼女子不拘格套,不避瑕疵,不仅美,更显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曹雪芹没有在香菱的外貌描写上花费太多笔墨,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她身上的“呆”和“傻”,这样反而让香菱之美更具特色。 D、文学语言对普通语言进行扭曲、凝练、颠倒、重叠的陌生化表达是一种文学的反程式化,它能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审美期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香菱之美为例,写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创作善于使用文学“陌生化”手法,不落俗套,不避瑕疵,写出红楼人物各自的独特之处。 B、作家们在追求“陌生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突破前人形成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发展。 C、作者认为艺术创作在颠覆旧模式的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尺度,否则就失去意义,“情理”就是曹雪芹“陌生化”创作中的尺度。 D、曹雪芹通过人物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人物的“和而不同”,表现出对抗传统世情小说窠臼的决心和智慧。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陌生化”观点的一项是( )
    A、《城南旧事》以英子的口吻讲述故事,呈现出儿童固有的直觉性和非理性特征,赋予小说浓厚的儿童色彩,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B、《红楼梦》描写坏人不一定鼠目鹰腮,好人不见得十全十美,从而使人物形象多样、立体、饱满,带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C、《三国演义》内容驳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千头万绪中,作者刻意突出对军事斗争的描绘,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战略思想。 D、查慎行《早过大通驿》“风软—江水,云轻九子山”两句中“软”和“轻”,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打破寻常语法规则,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
    (5)、《红楼梦》第62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金陵十二钗之一,史家小姐史湘云酒醉后枕着花瓣在青石板上沉酣,满身落花散乱,手中扇子掉落,被落花半埋,身边蜂蝶喧舞。”这一段描写向来被认为是体现史湘云气质性格风神的重要情节,请结合文本观点,简要分析此段描写是如何体现人物塑造“陌生化”的效果。
  • 7、应用文

    张小小同学因头痛发热,今天上午经医生诊断为甲流,不能坚持到校上课,医生建议请假一星期(X月X日至X日),请你代替张小小同学向班主任李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 8、书写诗歌《声声慢》。

    书写要求:书写认真,布局合理,内容完整正确,注重笔法。(落款写:癸卯年冬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9、文言文阅读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填空。王安石,字介甫,号 ,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然视其左右 , 来而记之者已少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3)、下列各项中,对例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例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这是一个表判断的“……者,……也”句式。 B、“乃”表判断、乃,是的意思。 C、“名”在这词类活用,解析为动词。 D、可翻译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北面才这样称呼它。
    (4)、说说以上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志”、“力”、“物”之间关系的看法。
  • 10、现代文阅读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 ①  , 来得②         , 来得③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④     , 空气来得⑤     , 天的颜色显得⑥     , 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

    (1)、《故都的秋》作者 , 中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与郭沫若等组织“社”。
    (2)、在下面的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上面句子的划线处。

    (淡 慢 静 清 悲凉 润 )

    (3)、上文划线句中作者列举了五处饱含秋意的景观,但用笔极简,其原因是(   )
    A、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都为人所写过,作者要另辟蹊径,故而一笔带过。 B、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现作者情感,仅以此衬托,故而用简笔。 C、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觉到却说不出来,故而一笔带过。 D、这些景观虽富于秋的特色, 但在作者心中无足轻重, 故而用简笔。
    (4)、第一小节中,成语“不远千里”,表达什么感情?
  • 11、填空题
    (1)、 , 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唐.白居易)
    (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3)、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4)、明月松间照,。(《山居秋暝》唐.王维) 
    (5)、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唐.杜甫)
    (6)、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唐.李煜)
  • 12、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得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 13、下列各项中,诗句节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14、为宣传农耕文化,同学们要在研学基地围墙上写对联。组长写好上联-----“稻浪涌秋涛 稼穑园前留愿景”,请同学们选出合适的下联( )
    A、乡村添秀色 纵情歌唱好生活 B、轻犁耕沃土 古今黎庶乐耕耘 C、田风传野籁 桑麻事内话来年 D、农桑扶社稷 千载耕耘皆事业
  •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房四宝的一项是( )
    A、宣纸 B、算盘 C、徽墨 D、端砚
  • 16、下列诗句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宵) C、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端午) D、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重阳)
  • 1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浙”里:潮声澎湃,浩荡钱江连接山海,湖上春来, 淡妆浓抹相得益彰,清茗飘香,恬淡情致梦回吴越。 B、让我们跟随纪录片“非遗里的中国”,走进那鲜活的“浙”里画卷。 C、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治疗,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D、藏族人民特别喜欢“哈达”,无论逢年过节、拜会尊长、朝圣拜佛、婚丧嫁娶、迎往送来、互致谢意,还是新房竣工、认错请罪等……,都有献上“哈达”的习俗。
  • 18、下列各项广告文案中,对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如果肌肤闹情绪,用它就对了!(拟人) B、温柔中带有一点叛逆,叛逆中带有一点乖巧。(顶真) C、十个人有九个想买它! (夸张) D、这款香水有舒肤佳沐浴乳的味道!(比喻)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顽石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琢磨 , 就能变成为一块美玉。/这件事该怎么办,你还得好好琢磨琢磨。 B、她说这样的话,自然是不对的,但你不要责怪她。/真没想到,平时害羞的她,昨天在演讲时那么自然 , 没有半点紧张。 C、育儿内卷化的时代,没有父母能“佛系躺平”。/这只小法斗睡姿可爱,仰面朝上,全身躺平才能入睡。 D、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才是人上人。”
  • 20、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品“浙”里:卧薪尝胆,坚韧不拨是她的风骨。 B、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训服的野马,任意奔流。 C、“30+”的女演员无戏可演,只能靠综艺增加曝光度。 D、在节目刚播出的时候,其开篇的至辞感动了无数网友。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