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为了成功,人们渴望在各个领域都出类拔萃,于是给自己设定了高高的目标,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并誓言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它们。然而,现实往往并不如其所愿,许多人在奋力奔跑的过程中逐渐感到疲惫不堪,最终未能抵达心中的彼岸。这不禁让人反思:为何太用力却往往走不远?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什么是修辞?修辞注重的是选择语言材料。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语言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
除此之外,( )。同样一件事,对家里人随便说说,或者你觉得需要向领导反映一下,汇报汇报,在这些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的讲法,就是说要得体。对你的家里人和熟悉的人,很严肃, A ;跟领导,嘻嘻哈哈,“谈笑风生”,都不得体。所谓得体并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虚伪,说些 B 的话,那根本谈不到得体与不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同这样有关系的一些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 ),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①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②那么,只有语言对于我们知道得多,③在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④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如果很贫乏,⑤总共就知道那么一点点,⑥还说得上什么选择呢?⑦因此,学习修辞,先决的条件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⑧不这样,谈不到修辞实力。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有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本语段中所说的“修辞”与“修辞手法”有区别,请结合语段信息给“修辞”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字。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路柳丝如烟,陌上花开。阳朔是一座山水环绕的小城,几分安逸,几分宁静。入住一家古朴雅致的民宿,大厅里有红木的茶台,茶杯几盏,竹椅几把。雕花的大床,推开木窗就看见几杆翠竹,映在粉墙上,窗外风雨潇潇,都是一幅水墨丹青。阳朔的西街多榕树,沧桑的老树有几百年了吧,几个也合抱不过来。绿荫如盖的大树上无数仿佛大树血液的根须低垂着重新回到大地深处与泥土紧紧相连。微风习习,榕树下一片清凉世界。白发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在树下聊天,或者无言相对静坐着。大树的枝丫上蹲着几只黑色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或歌唱或低语。忽然想起黄永玉先生的一幅画,画着黑色的小鸟,画旁写着:“鸟是好鸟,就是话多。”令人忍俊不禁。
(1)、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倒装句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人常用秋天的树叶来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2)、古诗词中常通过“衣”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志向,抒发人物情感,如高适《燕歌行》中以“”传达出战士镇守边关的不易,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则以“”表达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态度。(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4)、在历史课上,李老师引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告诫学生虽然有良好开端的君主很多,但能坚持到底、不改初心的却少之又少,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5)、鱼雁传书,寄托了古人对跨越时空遥寄相思的浪漫,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就用“ , ”表达了即使鱼雁也无法传递音讯的愁苦。(6)、叠词的运用,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有利于表达情感,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的烟、水、青云意象与诗人情感融为一体。(7)、《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8)、《书愤》中,陆游把自己的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 “”,而到了晚年却“”,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
-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满江红·中秋①
辛弃疾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风月。况素节扬辉,长是十分清彻。着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倩飞廉、得得②为吹开,凭谁说?
弦与望,从圆缺。今与昨,何区别?羡夜来手把,桂花堪折。安得便登天柱③上,从容陪伴酬佳节。更如今、不听麈谈④清,愁如发。
【注】①此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辛弃疾进奏朝廷,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但是权奸当道,辛弃疾的进奏未被采纳,反遭排挤打压。②飞廉:神话中的风伯。得得:特地。③天柱:山名,在今安徽省潜山市西北。④麈谈:魏晋人好执麈尾清谈。麈尾,谈玄时所执的拂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使用“况”字,言何况中秋节是秋天的一个节日,是时万里无云,天朗气清,素月扬辉,正是赏月的好时节。 B、“倩飞廉”二句说想请风伯特地为他把云彩吹开,以便赏月,可又找不到人去给风伯说,虽有心赏月却无可奈何。 C、下片运用典故,幻想冲出云幕,登高赏月,与客从容陪伴,共酬佳节,以浪漫主义手法,把节日的欢快推向高潮。 D、结尾以景结情,描写如今不仅不能赏月,甚至连月下清谈也不能继续的场景,表达幻想破灭后的愁苦。(2)、后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此词“似旷而实悲”。你是否认可这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
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闲游①(其一)
韩愈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②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城东闲游③
刘禹锡
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注】①《闲游》(其一)写于元和十二年,韩愈因在文章中用语不当,被降职为右庶子。②“讵”表反问,“怎么”的意思。③《城东闲游》写于诗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首句写诗人看到池边青草,其景致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特点相同。 B、韩诗颔联写柳花度竹、菱叶穿萍,动中见静,以静衬动,幽静的环境与诗人的心境一致。 C、刘诗颈联描写竹林小径幽深曲折,犹如诗人被贬闲居,内心愁肠千结,充满了怨愤之情。 D、《闲游》(其一)风格可概括为清新平易,而又有起伏;《城东闲游》风格可概括为清雅委婉。(2)、结合全诗,分析两首诗歌诗题中“闲游”所寄寓情感有何不同。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材料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庄宗入A食内殿B从谦C自营中D露刃E注矢F驰攻G兴教门H与黄甲军I相射
(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在文中是“谱写”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中“度”字意思不同。 B、格,在文中是“搁置”的意思,与成语“格物致知”中的“格”字意思不同。 C、缘,在文中是“攀爬”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犹缘木而求鱼也”中“缘”字意思相同。 D、“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抑”与《种树郭橐驼传》中“不抑耗其实而已”的“抑”字意思相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劳其良苦 其可忽乎 B、不得进而还 徐而察之 C、而告以成功 逆以煎我怀 D、而皆自于人欤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喜好滑稽戏,又通晓音乐,到现在汾、晋二州民间,还能唱他作的歌,尊称他为“李天下”。 B、庄宗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中演杂戏,使伶人逐渐掌握了权力。这些伶官败坏朝政、祸乱国家。 C、庄宗勇猛善战,战乱中他奋力杀死了几十上百个进入宫中的乱兵,最终被射中跌倒,伤重而亡。 D、庄宗得天下时意气风发,失天下时众叛亲离,材料二通过盛与衰对比揭出庄宗得、失天下的根源。(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②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
③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6)、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庄宗失天下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庭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的确多由于生育而少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是要死的,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到现在固然很少社会能完全抛弃血缘继替,但是社会结构如果发生变动,完全依血缘去继替也属不可能。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但是人毕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个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地和工作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就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是,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个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选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
材料二:
在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熟人社会的运行逻辑渐渐地被解构、重塑抑或稀释,进而演化成为陌生人社会。然而,我国乡村社会形态的变迁并不是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简单的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在“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社会形态——笔者称之为“虚拟型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大量中青壮年为了寻求生计,逐步涌向城市社会。学术界大多认为这一现象证明乡村社会走向衰败,并作出“乡村社会没有未来”的学术判断。但在互联网实践与乡村社会交融发展的今天,工作和生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村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在线上平台实现虚拟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留守村民与打工村民的“数字关联”。村庄治理主体可以把乡村公共议题发布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同时空下的本村村民便可以就议题展开对话、讨论与协商后作出决定。
互联网实践不但有效解决村庄公共事务,也为强化公共舆论约束机制带来新的契机。在传统乡村熟人社会里,村民之间互动而形成的乡村社会舆论是村民之间交往的行为准则。数字时代,即使大量青壮年村民常年不在乡村社会生活,公共舆论同样能够基于互联网实践来约束村民之间的交往行为,给破坏乡村道德舆论的村民带来沉重的道德压力。
互联网实践把基于血缘、地缘而组建的乡村共同体的关键要素复制到数字平台上,为传统熟人社会的“互帮互助”精神注入动力,呈现熟人社会运行逻辑的新形态。比如,个别村民在城市打拼多年,结识了不同的企业老板或工友,有机会获得老板或工友会在微信群等数字平台里发布一些用工信息,为留守在乡村的村民找工作提供渠道。此外,由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乡村社会中婚丧嫁娶事宜大多数都会在村微信群通知,虽说打工村民不能到场,但是可以通过“微信红包”等方式来表达对“办大事”村民的祝贺。这种交往方式虽说少了传统熟人社会的亲密性接触,但却维持村民之间的互帮互助精神。
互联网实践还赋予传统熟人社会中的乡村记忆以新的展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瞬间切换,重构熟人社会的乡村记忆因子。比如,乡村社会可以在数字平台上举办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活动使得乡村记忆在“线下”和“线上”双向建构。打工村民可以通过现代技术的赋权对特色民俗互动进行重构,并与村庄建立起新的联络机制,使得乡村记忆的传承得以继续。在乡村记忆演绎的过程中,村民能够平等地参与、观赏及评论乡村的特色民俗活动,也有助于形成乡村记忆的共同意识,进而强化村民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
(选摘自郭明《虚拟型熟人社会:一个新乡村社会形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是由生育所发生的、由人与人的权利和义务所决定的亲属关系。 B、局部区域内土地资源开发受限是导致乡土社会社群分裂的重要原因。 C、虚拟型熟人社会是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D、互联网实践将熟人社会的自然和社会边界完整地移植到数字平台上。(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系家族注重的亲戚更多的是由生育构成的父子之间的关系,而非婚姻夫妻双方之间的关系。 B、“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儿歌中“外婆桥”取代了村落的概念,以血缘投射出地域的意义。 C、数字化时代,作为村民之间交往行为准则的乡村社会舆论通过互联网实践来约束村民行为。 D、用工信息共享、微信红包祝福少了亲密性接触,对“互帮互助”精神的维系不过是杯水车薪。(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画横线句的一项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B、绵侯服以守业,传龟组而罔替。 (梁肃《述初赋》) C、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 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缘屋栋。 (释深《偈颂六首其一》)(4)、材料二中,作者从哪几个维度勾勒了虚拟型熟人社会的新实践图景?请简要概括。(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虚拟型熟人社会”与“传统熟人社会”的不同之处。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目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象那一流清浅。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①____,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②____,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你没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衬托、借代 C、对偶、比喻、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绿的、惨白的炊烟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的句子是“ , ”。(2)、《论语》中孔子通过“ , ”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3)、《论语》中“ , ”两句,人们常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要好好珍惜。
-
11、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下列各句中,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2)、下列各句中,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有提到人物姓名,可见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粹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间上看,李词和毛词所交代的均是秋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皆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通过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 , 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 , 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后唐废帝。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为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用事”中的“事”指政事。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没有防备时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占郓州,寻求可以将敌将康延孝的款诚转达给庄宗的人。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城百姓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城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担心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②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①
狄更斯
①我已经习惯于跟米考伯家相依为命,跟他们成了患难之交,亲密无间,除了他们,我就举目无亲。一想到我又得重找住所,又得生活在陌生人中间,就仿佛旧时的光景又回到了目前的生活中,因为我对以往的经历,记忆犹新。一想到这一点,我所有受到过它狠狠伤害的敏感的感情,所有在我心中永远留下的耻辱和不幸,就会变得更加痛苦难当。因此我认定,这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②我当时十分清楚,要是不自己采取行动,我就没有逃离这种生活的希望。谋得斯通小姐很少给我来信,谋得斯通先生更是只字未写。他们只给过我两三包现成的或修补过的衣服,由昆宁先生转交给我。每次只在里面夹个字条,上面写的大意是:简·谋得斯通希望大卫·科波菲尔努力工作,专心尽职——我除了老老实实安心做个苦力外,是否还有别的什么指望,他们连一丁点儿暗示也没有。
③就在第二天,我心里正在为自己打定的主意七上八下时,事实已向我证明,米考伯太太并不是无缘无故说到他们要走的。他们在我住的那家租了个地方,说好只住一个星期,到期后,他们就要动身去普利茅斯。当天下午,米考伯先生亲自到货行账房间,告诉昆宁先生说,到他动身那天,他不得不撇下我了,而且还对我的人品大大称赞了一番,我相信,对这种称赞我是当之无愧的。
④这天我们过得很愉快,尽管我们想到即将到来的离别,心中都有些伤感。
⑤“我亲爱的年轻朋友,”米考伯先生说,“我比你年长几岁,在做人方面总算有点经验,而且——简而言之,在对付困难方面,也算有点经验,总的来说是这样。眼下,在我还没有时来运转之前(我可以说,我时刻都有可能时来运转),我无可赠送,只有几句忠告。不过我的忠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我自己——简而言之,我自己就是因为没有接受这一忠告,才成了”——米考伯先生一直眉飞色舞,有说有笑,可是说到这儿,却一下停住了,皱起了眉头——“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
⑥“我亲爱的米考伯!”他太太求他不要这样说。
⑦“我要说,”米考伯先生回答,这时他已完全忘了自己,又微笑着,“成了你眼前的这个悲惨的可怜人。我给你的忠告是,今天的事,绝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⑧“我另外的一句忠告,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你是知道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先令六便士,结果是快乐。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果是痛苦。那样,花就谢了,叶就萎了,太阳就西沉了,只留下一片凄凉的景象,这一来……这一来,简而言之,你就永远给打败了,就像我这样!”
⑨为了要使他这个榜样给人以更深印象,米考伯先生带着十分欢畅满意的神情喝下了一杯潘趣酒,接着还用口哨吹起了《学院角笛舞曲》。
⑩我没有忘记要他放心,我说我一定把他的规诫牢记在心,其实我用不着这么做,因为当时这些话显然已经深深感动了我。第二天早上,我在公共马车站跟他们全家相聚,看着他们心情凄楚地上了马车的后部,坐在车厢的外面。
“科波菲尔少爷。”米考伯太太说,“我永远也不会忘了你的一切,你知道,即使我能忘记,我也绝不肯忘记。”
“科波菲尔。”米考伯先生说,“再见啦!祝你一切幸福,万事如意!要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我能使自己相信,我这遭受摧残的命运,能成为你的一个借鉴,那我就会觉得,我活在世上一场,还不完全是白白地占了别人的位置。如果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相信会有这一天),我有能力改善你的前程,那我就太高兴了。”
米考伯太太带着孩子,坐在马车车厢的后面,我站在路上依依不舍地望着他们。马车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和孤儿茫然相对地站在路中央,随后我们就握手道别。我猜想,她又回圣路加济贫院去了,我则上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我那疲劳乏味的一天。
【注】①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第十二章《决计出逃》,有删改。
(1)、赏析第①②段内心独白的表达效果。(2)、结合第⑤-⑨段,任选两处细节描写,分析米考伯先生的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3)、《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结合本文和下列材料,探究这样写的好处。1821年,狄更斯进入威廉·贾尔斯办的学校读书。
1824年,狄更斯在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因家人入狱,独自在朋友家借宿。
1825年,狄更斯进入威灵顿豪斯学校读书。
1826年,全家因欠缴房租而遭驱逐,狄更斯被迫辍学,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站在山脚下,有人在山底骂我,我很生气。我爬到半山腰,有人在山底骂我,我听不清,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等我到了山顶,有人在山底骂我,我耳边只有呼呼风声,眼前尽是迷人风景。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相得益彰,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锦上添花。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为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辞、字、款式要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今天中国大众的内在凝聚力,源于人们心中相融互通的文化与地域认同意识。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以“____”的包容态度去认知中华民族文化,并为多元文化共存而骄傲。在中华儿女的文化意识迅速共筑之时,只图在中国市场赚钱的某些外国企业“因利而聚”,却“一边吃着中国的饭,一边砸着中国的碗”。无论多大的企业也不过是____,最终只能“因利而散”。
H&;M集团在官网上的一份声明,引发中国网友声讨抵制。这足以证明国人面对外界造谣污蔑国家时决不____的态度。面对外界的有色眼镜和____,新疆棉花“用实力说话”,不仅力证“洁白棉花不容抹黑”,更借此展现了新疆一方水土所孕育的文化与底蕴、风情与民生。随着采棉机、无人机等现代化机械的普及,智慧农业正成为传统棉花产业的新标签。广大网友除了目睹凭借前沿科技助力棉花产业,还惊艳于其发展潜力之无限,赞叹新疆风光之绝美。( ),中华儿女越是在饱受争议与质疑之时,越应行得正、扎得稳、坐得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同而不和 危如累卵 妥协 良苦用心 B、和而不同 沙上建塔 妥协 别有用心 C、同而不和 沙上建塔 和解 良苦用心 D、和而不同 危如累卵 和解 别有用心(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大网友除了目睹前沿科技助力棉花产业,还惊艳于新疆风光之绝美,赞叹其发展潜力之无限。 B、广大网友除了目睹凭借前沿科技助力棉花产业,还赞叹于其发展潜力之无限,惊艳于新疆风光之绝美。
C、广大网友除了目睹凭借前沿科技助力棉花产业,还惊艳于新疆风光之绝美,赞叹其发展潜力之无限。 D、广大网友除了目睹前沿科技助力棉花产业,还赞叹于其发展潜力之无限,惊艳于新疆风光之绝美。(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不仅要表现坚定态度和信念,更要扎根于对自身文化实力和地域特色的深刻认知,回击种种“欲加之罪”。 B、我们回击种种“欲加之罪”,不仅要扎根于对自身文化实力和地域特色的深刻认知,更要表现坚定态度和信念。 C、我们不仅要表现坚定态度和信念,回击种种“欲加之罪”,更要扎根于对自身文化实力和地域特色的深刻认知。 D、我们回击种种“欲加之罪”,不仅要表现坚定态度和信念,更要扎根于对自身文化实力和地域特色的深刻认知。 -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表明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的两句是“ , ”。(2)、《阿房宫赋》中,表达作者对阿房宫被项羽焚毁感到可惜的两句是“ , ”。(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因而统治者需要重视人民力量的两句是“ , ”。
-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①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心情。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长。 D、由写景到抒情,本诗运用质朴的语言,使本诗结构严谨,富有感染力,内容紧密关联。(2)、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孟尚书书
(唐)韩愈
愈白: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积善积恶,殃庆自各以其类至,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诗》不云乎:“恺悌君子,求福不回。”《传》又曰:“不为威惕,不为利疚。”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且彼佛者,果何人哉?其行事类君子邪?小人邪?若君子也,必不妄加祸于守道之人,如小人也,其身已死,其鬼不灵,天地神祇,昭布森列,非可诬也,又肯令其鬼行胸臆,作威福于其间哉;进退无所据,而信奉之,亦且惑矣!
且愈不助释氏而排之者,其亦有说。孟子云:“今天下不之杨①,则之墨②。”杨墨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故曰:“能言拒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扬子云云:“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夫杨墨行,正道废,且将数百年,以至于秦,卒灭先王之法,烧除其经,坑杀学士,天下遂大乱……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于今泯泯也,其祸出于杨墨肆行而莫之禁故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 , 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 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天地鬼神,临之在上,质之在傍,又安得因一摧折,自毁其道以从于邪也!
(选自《韩愈文-与孟尚书书》,有删节)
【注】①杨:杨朱派 ②墨:墨翟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在方册 方册:书籍 B、不为威惕 惕:恐惧 C、礼乐崩而夷狄横 横:横暴 D、以至于今泯泯也 泯泯:灭绝,消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求福利也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B、其亦有说 其皆出于此乎 C、孟子辞而辟之 蟹六跪而二螯 D、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重为乡党所笑(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答复孟尚书的信中,阐述了自己行事立身不愧天地,不愧苍生,无所惧怕,不会因为担心释氏降祸或想求得好处而改变自己对圣贤之道的坚守。 B、文章中对信奉者认为佛家会带给人祸患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并从佛者的行事上分析,无论佛家是君子还是小人,这个说法都立不住脚。 C、杨墨学说曾阻止了儒家圣贤之道,韩愈与杨雄都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孟子对正道的作用,认为孟子的功绩不会比夏禹小。 D、杨墨盛行,发展到后来,以致秦焚书坑儒,后虽汉代重兴儒道,但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韩愈排斥佛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儒道危在旦夕、衰微灭绝的可怕境地。(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于是时也而唱释老于其间鼓天下之众而从之呜呼其亦不仁甚矣释老之害过于杨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
②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包子的香味
伍中正
①那年高考结束后,我没有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而是去了壮叔的包子铺。
②王镇是大山脚下一个热闹的小镇。壮叔的包子铺就在王镇上,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地。每逢集日,镇上更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
③壮叔的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原因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讲究,肉馅菜馅调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香;另一个原因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30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得多,回头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有不知晓他的。
④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壮叔的包子铺干了一个月活,也等了一个月,最终没等来我的录取通知书。我就下定决心在壮叔的包子铺里干。壮叔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干吧!都是些粗活,哪天不干了也行!
⑤起初的时候,几乎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包卷、蒸包子了。
⑥那年放寒假后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八九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在身上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很安静地站在包子铺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
⑦男孩是早晨9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给他包子。
⑧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的包子铺回望,实际上,他是朝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
⑨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防着点,他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
⑩快到年边,包子铺的生意仍是往常一样地好。预定包子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腊月二十八,壮叔跟我说,蒸完最后的八笼包子,就不蒸了。我知道,那八笼包子蒸完,就意味着过年了。
⑪那天中午,男孩来了,跟上次不一样,他头发剪短了,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站在那里。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4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力出了点问题。
⑫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走,几乎是一路跑开的。
⑬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
⑭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类的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爹打工的工地上,在他爹去过的那个城市的角角落落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于找到了爹。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包子的香味》。
⑮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分没有拿到。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的包子味道。
⑯回到家里,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过年不用买包子了。娘很满足。我跟娘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到包子的香味过年就好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脸上。
⑰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帅小伙就是当年站在壮叔的包子铺前的小男孩。
⑱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包子的香味。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第一次见到小男孩,“头发稍微偏长”“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的肖像描写突出了男孩家生活的拮据。 B、我两次见到男孩长时间站在包子铺前,第二次他还流泪了,他可能是没钱买包子觉得委屈,也可能是担忧自己的父亲。 C、腊月二十八,卖完包子,男孩哭着跑开了,“我”怀着对男孩的同情,对壮叔的嫌怨,愤然离开了壮叔的包子铺。 D、“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说明故事唤起了“我”十年前的回忆,体现了“我”内心的善良。(2)、下列关于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③段描写“壮叔的包子铺生意很好”“肉馅菜馅调料好”,又用男孩的两次伫立久闻,从侧面突出了壮叔的包子之香。 B、文章第⑥段“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属于细节描写,既突出了包子的香味,也照应了下文。 C、文章结尾“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表达了“我”对穷苦孩子的同情,表现了“我”的善良。 D、“壮叔”作为文章的次要人物,文中对壮叔着墨不多,主要通过肖像和语言描写以及侧面烘托表现了他的精明、勤劳和善良。(3)、虽然文章中对“我”没有过多的描写,但读后“我”的形象却形象可感,结合材料试作简析。(4)、某专家评价,本文在“构思谋篇方面很有特色”,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