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领导人民踏上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离不开新的生产力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②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强调通过创新推动生产力的质态跃升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大来促进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把握住了当今世界的变革趋势,深刻揭示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科技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力量。每一次生产力飞跃,都是由科技革命引领、由颠覆性创新催生。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④新质生产力提升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指出,“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纵观人类历史,生产力的不断跃升,无不伴随着人的劳动能力的提升。传统生产力往往高度依赖劳动者的体能消耗,新质生产力则以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为标志,以人的劳动效率提升为基础,需要能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和装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主要从事知识性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新型劳动者。同时,在面向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转化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培育高素质人才。
⑤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传统生产力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依赖能源资源消耗,新质生产力聚焦前沿领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低碳发展导向、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实现更高质量的价值创造,是由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⑥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加快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⑦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就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布局产业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引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⑧激发劳动者潜能,培育新型劳动者队伍。马克思曾说,“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激发劳动者的潜能。具体而言,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特别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科技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极大增强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源于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发明、新的技术组合和新的技术范式,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摘编自高新莉《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突破和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等实现质态跃升,不再依靠企业规模扩张。 B、马克思认为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核心不是“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什么”,而是“怎样生产”。 C、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决定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激发劳动者潜能。 D、文中用“牛鼻子”比喻科技创新体系,说明它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抓手,必须优先完善。(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新的生产力理论的指导。 B、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了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认识,是我国把握当今世界变革趋势的一种体现。 C、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主要生产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劳动力的规模,通过人口红利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D、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需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等方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产业格局。(3)、下列不适合作为文章论据的一项是( )A、华为公司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线,单位能耗下降40%,生产效率提升3倍。 B、山西大同煤矿大力发展传统煤炭开采业,GDP增速连续三年超过10%,就业率显著提高。 C、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突破技术瓶颈,填补国内产业链空白,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 D、清华大学联合海尔集团建立智能制造实验室,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4)、请结合原文分析作者是如何逐层展开对新质生产力的论述的。(5)、假如你是某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政策研究员,该区计划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请结合原文,为该区提一些合理的发展建议。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册
李佩甫
在无梁,“小虫儿窝蛋”又被称为“夜里会说话”的花。
“小虫儿窝蛋”是生长在平原上的一种野花。据说,“小虫儿窝蛋”白日里是不长的。你就是盯着它看,不眨眼地盯着看,它也不长。它只在夜里长,夜里趴下细听,似有滋声。这种花虽说是丛生,却也蔓长,草丛里朝天伸出一条细细的长茎,茎上擎着一个盘样的花苞,花苞里托着几个蛋样儿小果,春来果是绿的,熟了的时候紫黑。这种草花看上去小身小样的,却有一种惊天动地的弹射功能,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寒风一冽,那花苞陡然间就炸开了,送出去的是它们的种子。
在平原的乡村,“小虫儿窝蛋”一般都生长在沟渠边沿的杂草丛里,数量并不多,不经意你看不见它。它的果我尝过,涩涩的,浆是苦的,有一丝甜意。
我之所以给你说“小虫儿窝蛋”,还因为它与一个女人有关。
在无梁,她被简称为“虫嫂”。在无梁,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
在村里,虫嫂割草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工分也是不少挣的。可她不会编席。她是无梁村唯一不会编席的女人。虫嫂不会编席,就从娘家逮了一窝小鸡,靠着“鸡屁股银行”,总算能换个油盐钱。丈夫老拐腿瘸着,干不了重活。再加上两人结婚时,老拐欠了一屁股的债,那日子就更加艰难些。
日子虽然难过,可也过了。她会爬树,身量小,却灵活,猴子一样。春天里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捋些槐花、榆钱,掺和着吃。她还会做“鲤鱼穿沙”,就是玉米糁加榆叶儿煮着吃,我吃过一次,也挺香。这年夏天,队里菜地先是少了一垄茄子,而后又少了一垄辣椒。于是人人都怀疑是虫嫂偷了,却没有证据。
没有多久,虫嫂就怀孕了。她每每走出来时,身上总挎着一个草筐子。她身子重,走路一挪一挪,走走歇歇,很艰难的样子(很久之后,人们才知道,那草筐是双底的。她身上还缝了很多兜,浑身上下到处都是口袋)。
虫嫂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头上勒一方巾,三天就下地了。人们说,虫嫂,可不敢哪,迎了风,就出大事了。她说,没事,我皮实。奇怪的是,就虫嫂这样的小小身量,却一拉溜生了三个孩,大国、二国和三花。
等到了这一年的秋天,谷子、芝麻、豆下来了。打场时,虫嫂每天抱着吃奶的孩子到场里去晃一晃。接连几天,就被人盯上了。于是干部们在场边上拦住了她,在她的袖筒里、孩子的兜肚里,还有鞋梥里各倒出了半斤芝麻和黄豆!罪证终于查到了,就罚她在场里的石坡上站着,问她为啥偷芝麻?
她说:孩子馋了。
人们问她:你呢?你不馋?
她说:也馋。
人们说:馋了就偷?
她竟说:叔叔大爷们,饶了我吧。
一个结过婚的女人,竟一声声地喊人“叔叔大爷”,喊得人一怔,心也就软了。“叔叔大爷们”听她这么求告,又看她如此小的身量还抱着个孩子,也就放过她了,说:以后可不能这样了……就此,“小偷”的名义已坐实了。
大国考上县城中学那一年,是虫嫂彻底改邪归正的时候。
在那一届毕业的学生里,就大国一个人考上了县一中。虫嫂当然高兴,她见人就说:国,俺大国,考上了。
在我的记忆里,大国比我小七岁,他考上县城中学那一年,我正好在县一中代过一段课。我是在校园内碰上虫嫂的。虫嫂背着一袋蒸红薯,被学生们包围着,她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去找,每到一个教室门前,学生们就大喊:国,国家的国,国他娘来了!于是,围观的学生就越来越多,像玩猴一样。大国听到哄闹声,仅是在楼梯上露了个头,一晃人就不见了。
等我碰上虫嫂的时候,她仍可怜巴巴地在楼道里站着。学生们仍轮番地上前戏弄她:国,是吧?她明知学生在逗她,却仍很认真地说:国,大国,国家的国。学生们再一次齐声大喊:国,国,国家的国,国他娘找你呢。引得一个楼道里的学生们都哄堂大笑。
大国嫌丢人,躲起来了。
据我所知,此后,虫嫂仍是每星期给大国送一次馍,但她每次都拿着馍兜等在桥头上。
从今往后她再也不干丢人的事了。
……
虫嫂是那一年的年关,让人拉她回村的。
她是三天后咽气的。临死前,她伸手去够那把破扇子,她说:扇子,这把扇子跟了我多年……她伸手指了指,喃喃地说:我不连累人,我还有把破扇子。
后来又有传闻,说虫嫂之所以回来,是大月和小月的缘故。
就在二十九日晚上,三花出差在外,她女婿按一月一轮的规定,把生了病的虫嫂送到了二哥家门前。可这天二国也不在家,二嫂不愿接,问大月小月怎么算?于是,就把虫嫂晾在门外了。天寒地冻的,虫嫂在二国门前坐了很久……
无梁村人愤怒了!
安葬虫嫂时,村人还以为她很有钱。她收了十二年破烂,都说她发了。可是,搜遍了整个家,却没找到一分钱,只找到了一百零四份邮局的汇单,那一张张汇单上写着吴大国、吴二国、吴国花的名字。还有那把破扇子,那缠着布条的扇子把儿里裹着一个存折,大家用存折里的钱给虫嫂办了个风风光光的葬礼。
虫嫂的事,没人再提了,好像世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地里的草,该长还长。谁都知道,有一种儿草,那叫“小虫儿窝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虫嫂虽身量矮小,却以坚韧的生存意志和多种生存技能,独自承担了家庭的全部劳动。 B、“虫嫂就像是一个童话”暗示虫嫂的命运会是一个好的结局,让人有无限遐想。 C、虫嫂偷窃粮食的行为虽出于母爱,但也暴露了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自私本性。 D、虫嫂送馍时,大国躲她与她后来“等在桥头”的细节,折射出底层家庭中亲情与尊严的冲突。(2)、关于文中“虫嫂之死”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强调“大月小月”,表现了子女对赡养义务的敷衍,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家庭伦理崩塌的现象。 B、文本通过“天寒地冻”这一细节,渲染了虫嫂被拒之门外的凄凉氛围,突出了她的孤独与无助。 C、虫嫂留下的一百零四份汇单,记录了她多年来为子女奉献的母爱,是她清贫的一生中最珍贵的印记。 D、虫嫂在破扇子中藏存折,暗示她试图通过积蓄为自己争取尊严,体现了底层女性的自我觉醒。(3)、本文在叙述虫嫂的故事时,采用了冷静克制的叙述腔调。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叙述腔调的作用。(4)、文中多次提及“小虫儿窝蛋”,请结合文本,分析虫嫂与这种野花的相似性。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① , 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②。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③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④ , 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肯掩大德。”
(节选自《左传》)
【注】①中寿:古代把人活到六七十岁,称为中寿。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故骂他。②脱:粗心大意。③脯资饩牵:分别指干肉、粮食、已经宰杀的牲畜、尚未宰杀的牲畜。④子墨衰绖:“子”指晋文公之子晋襄公,此时文公未葬,故称“子”。衰,麻衣;经,麻制的腰带。衰绖均为白色,行军时穿白色不吉利,故用墨染黑。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十三年春A秦师过B周北门C左右D免胄E而下F超乘者G三百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语气副词,表反问,与《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其”用法不同。 B、陵,指大土山,与《促织》“有古陵蔚起”中的“陵”意思相同。 C、东,活用为动词,向东前进,与《赤壁赋》“顺流而东也”中的“东”用法相同。 D、乘韦,指四张熟牛皮,“韦”的意思与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哭师送子不仅表达了父子诀别的悲痛,更对秦军必败的预言作了具体说明。这一情节在全篇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B、弦高作为郑国使者前来犒劳秦师,表明郑国已经有所准备;而皇武子辞客时说的话,委婉中不失锋芒,也从侧面证明蹇叔的话的正确性。 C、结尾秦穆公哭师与开头蹇叔哭师形成照应,说明了秦穆公虽利令智昏、骄横无理,但遇挫后能引咎自责,不诿罪于人。 D、全文对战斗过程写得非常简略,对战争的起因、酝酿等相关情况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详略处理方式与《曹刿论战》相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5)、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秦军失败的原因。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①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②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①瑞脑:香料名。②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上”字赋予日光动态感,以日光渐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B、下片“仲宣怀远更凄凉”借王粲《登楼赋》的典故,以古人羁旅之悲抒写自身漂泊之痛。 C、上片“酒阑更喜团茶苦”与下片“不如随分尊前醉”形成呼应,体现词人的情感变化。 D、“东篱菊蕊黄”运用比喻,将菊花比作陶渊明,表达了人生短暂不如随遇而安的感慨。(2)、这首词表面描写秋日生活场景,实则寄托复杂情感。请分析词人是如何由浅入深地表达内心情感的。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告别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也有意思相似的句子:“ , 。”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中与此意境相似的两句是:“ , 。”
(3)“水天一色”的意境在古代文人笔下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成为极具辨识度的美学符号,比如:“ , 。”
六、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你能看懂这幅“图画”表达的意思吗?
(2)这是纳西族《古事记》中的“图画”,
表示拿蛋,
本是“解开”的表意字,在纳西语里,当“解开”讲和当“白”讲的那两个词同音,所以这里假借它来表示“白”。“
”是“黑”的表意字。
是风。
是蛋。
是湖。
表示蛋破发光。最右边是“山崖”。这幅“图画”的意思是:“把这蛋抛在湖里头,左边吹白风,右边吹黑风,风吹沸着湖水,湖水荡恙着蛋,蛋幢在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的东西来。”这种图画被称为“文字画”。
(3)在用实物、图画无法满足交际需求时,文字便 A , 并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发展。最早的文字主要是对记事图画加以简化、整理、充实产生的。①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国的汉字,②其共同特点是图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③也就是说,④字形很可能就是描画某个东西。⑤楔形文字、圣书字现在已不再使用,⑥除了汉字历经几千年传承至今。
(4)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就是所谓的“六书”。现在一般认为“转注、假借”不是汉字的造字方法,而是用字方法。
(5)目前已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甲骨文”。这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用于占卜的一种文字。甲骨文中字形看上去像图画的字 B , 比如,大象的“象”字,描画的就是一个长鼻子大象的样子;高山的“山”字,描画的就是三座山峰并排的形状;月亮的“月”字,描画的就是半个月亮的样子。
(6)在漫长的历史中,汉字的字形在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很多象形字都渐渐变得不象形了。比如“虎”字的演变:
(7)现在的楷书“虎”字,已经看不出跟老虎的形体有什么关联了。
(8)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主要的字体阶段,尽管也存在一些字形繁化的现象,(甲)。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称为古文字。由古文字变为隶书,再(乙),书写起来更加方便,是汉字形体上最重要的两次简化。印刷术出现之后,汉字的字体就基本稳定下来,但是汉字字形简化的趋势始终没有停止。
(1)、文中第(2)段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文中第(3)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有人说,射箭的“射”和身子矮的“矮”,两个字应该反过来用。“射”是“寸身”,即“矮”义;“矮”,是委放箭矢,即“射箭”义。请结合“矮”字的示例分析,对“射”字的上述说法从造字方法和字形演变的角度加以反驳。矮
\
\
《说文解字》:“矮,短人也。”《说文解字》:“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
甲骨文
金文
篆文
隶书
楷书
示例:“矮”是形声字,“委”表音,“矢”表义。“矢”就像弓箭的箭,人们常常用箭矢作为衡量长度的工具。而箭矢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通常也只能用来衡量长度有限的物品。由此可知矮为“短小”之义。
射
《说文解字》:“䠶,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从矢从身。”(注:䠶同射)《说文解字》“射,篆文从寸。寸,法度也。亦手也。”[注:说从寸之意,射必依法度,故从寸;寸同又(手),射必用手,故从寸。]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七、写作(6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衡”字在甲骨文中由角、大、行构成,本义为绑在牛角上的横木,既制约争斗冲突,又保护耕牛之力以求平衡。大至自然万物、家国社会,小至群体关系、个人身心,无一不处于“衡”的智慧之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