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感受生命力量,追求美好人生

    【分享榜样事迹】

    事迹一程开甲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开甲毅然回到当时百废待兴的祖国。他几次更改研究方向,原因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

    事迹二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半岁时失聪,凭借不懈努力,最终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博士。面对困难她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

    事迹三放绳工李培生长年在山崖间“飞檐走壁”,守护黄山的清洁环境。虽然获得多项荣誉,他却谦虚地说:“荣誉虽然落在我身上,但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黄山,属于每一位劳动者!”

    (1)、谈谈模范人物的话对我们追求美好人生的启示。
    (2)、【倡议从我做起】

    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为了使我们的生命焕发更多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敬畏生命,守护好我们的生命,促进身心和谐。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敬畏生命,我们要①

    ★守护生命,我们要②

    ★促进身心健康,我们要③

    请你把倡议书补充完整。

  •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一个个大国重器、一项项超级工程背后,是一批又一批大国工匠精工细作的匠心和坚持不懈的突破创新。这启示我们(   )

    ①要顺应时代变化,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②创新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③要践行工匠精神,用实干和创造争做国家和民族的顶梁柱④欣逢伟大的新时代,人人都能成为大国工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3、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   )

    ①我国的任务是保障世界人民利益②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③我国在积极顺应国际形势的变化④我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这说明我国(   )
    A、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B、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C、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D、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 5、2024年4月10日,习总书记在会见马英九时指出: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问题不能商量,没有什么势力能把我们分开。制度的不同,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客观事实。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   )

    ①区域充分自治②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方针③一个中国原则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6、2024年7月,山东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到2025年,全省PM,年均浓度达到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不超过0.9%。这主要表明山东省(   )

    ①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②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③空气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重污染天数比例最低的省份④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发射成功。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九号,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几代航天人犹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   )

    ①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②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基因一脉相承③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8、枣庄市某校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下面素材所反映的内容,与开展学习主题相匹配的是(   )

    ①小文:《南湖红船》故事、《复兴之路》纪录片

    ②小武:《清明上河图》图片、《戊戌变法》史料

    ③小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开国大典》油画

    ④小全:《强渡大渡河》画册、《西游记》著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报告。下列最适宜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政治生活的是(   )

    ①我国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②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③人大代表努力为人民服务④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之所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因为(   )
    A、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 11、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生小敏认为“中国春节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

    ①有利于保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建设创新驱动强国③展现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④促进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区域发展协同联动、积厚成势,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城乡平衡发展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建设科技强国

    ③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构建全面开放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3、安全防范无小事,青少年掌握一些急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過到下列突发情况,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家里油锅着火时,直接用水浇灭②暴风雨袭来时,不在危房、危墙或危桥下停留

    ③发生地震,立刻撒离到安全空旷区域④家里燃气泄漏,立即打电话报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4、“蝴蝶有生命,它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而气球没有。所以,气球跟风走,而小蝴蝶会迎着风,用它的翅膀,舞出自己最喜欢的舞蹈。”这句话启示我们(   )
    A、要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过有意义、有目的的生活 B、优先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C、要敬畏生命,保护弱小 D、要保持心理健康,增强生命韧性
  • 1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学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国家制定此规定的原因是(   )

    ①学生的学习课程内容过少②身体健康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③保持身心健康是中学时代的唯一任务④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6、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孝心

    ③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是家庭美满的唯一条件

    ④家庭生活中要感恩父母,长大后再回报父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7、小棋自幼喜欢跳绳,成绩打破了市级纪录。拿到荣誉证书的那一刻,她兴奋地说:“跳绳让我不断突破自我,感觉好棒!”如今,她已经在计划完成下一个目标。这表明(   )

    ①做更好的自己,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②有了自信,才能怀着希望去完成新目标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够成功④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学会不断改正缺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小立同学的座右铭: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小立的座右铭启示我们要(   )
    A、保持学习的兴趣 B、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C、时刻保持乐观心态 D、做一个有梦想的少年
  • 19、材料从中国村的汉服展示到联合国村的全球议题讨论,从阿拉伯语村的民俗体验到俄语村的文化沙龙·.这就是吉林外国语大学的“跨国课堂”。通过26个场馆,学校将世界“搬”进校园,用沉浸式教学培养“通语言、懂文化、有情怀”的外语人才。多语种演讲比赛、联合国模拟法庭、“大使讲坛”专题讲座、外语教师交流会·.每一次演讲、每一次辩论、每一场比赛,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用外语传递中国故事的使命与责任。从“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升级为“讲好中国故事”,为学生未来走向国际舞台莫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分析: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中华文化,也需要讲好中国故事。

    八、实践与探究:第36题,本题20分。联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36.材料大国发展经纬万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中国用一个又一个五年,在时间画布上挥洒出波澜壮阔的长卷。“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在全局中定位、从战略上着眼、以人民为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中国人民的奋进与跋涉尽在其中。

    【在全局中定位】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这份优势作用于规划,映照在两条轴线上:一条是横轴,“全国一盘棋”:一条是纵轴,“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四五”的五年和“两个一百年”的内在逻辑相互叠加,环环相扣,成为中国规划一大特色。

    【从战略上着眼】机遇来源于战略,战略由规划导向实践。形势越是错综复杂,越要牢牢把握住战略和规划的关系。“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对时势的敏锐一以贯之,对发展方向的笃守一以贯之。

    【以人民为旨归】脚步丈量国情,笃守人民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也是这位“黄土地的儿子”矢志不移的坚守。知民情、汇民智、聚民力,“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牵引着国家发展规划的书写,融汇于中国建设的浩荡征程。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分析【在全局中定位】,请你解读“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蓝图是什么,并写出现阶段实现这张蓝图的具体战略安排。

    蓝图

    战略安排

    (2)、思考【从战略上着眼】,为“适应形势变化”,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正确面对机遇与挑战。(三点即可)
    (3)、品读【以人民为旨归】,请你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知识,对应完成以下读书笔记。

  • 20、材料一3月25日至28日,博整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海南举行,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2025年4月,习近平主席成功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访从全球视野看待周边,以周边外交辐射全球,生动诠释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的精神要义,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创新发展,是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的生动实践。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1)、结合材料一“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各国间要如何交往才能让世界更好?(两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请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所倡导建设的“五大家园”中任选其二,并对应写出中国的具体实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