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权利义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学生小明记录了他寒假的一天生活:上午,他认真完成自己的“每日寒期作业”,用行动不断完善自己;中午,他主动洗碗、拖地板、洗衣服,用行动减轻父母的劳累;下午,他把扣除税后的文学创作稿费捐给了老年公寓,用行动温暖社会。
当妈妈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权利就像手上捧着的一颗珍珠,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荣耀;义务就像手里握着的一把锄头(一种农具),它意味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我要一手捧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
(1)、小明积极行使了哪些权利?认真履行了哪些义务?(2)、“一手捧着珍珠,一手握着锄头”。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评析小明的言论。 -
2、“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在哪里限制自由。”这句话表明( )A、公民的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B、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意行使 C、离开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D、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没有任何约束
-
3、全国热映的电影《第二十条》,其中这句台词引人深思:“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这句话表明( )
①司法机关要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②所有的司法案件都必须公开审理
③司法机关要接受所有国家机关的监督④司法是捍卫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中小微企业增强信心,恢复元气,渡过难关。这是因为中小微企业是( )A、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
5、下面正确表达了下图图示概念间关系的是( )A、①法律②宪法③民法典 B、①国家机构②司法机关③人民法院 C、①基本义务②法定义务③依法服兵役 D、①分配方式②按劳分配③按生产要素分配
-
6、全国两会开辟“委员通道”“部长通道”,为的是传递“好声音”、展示“好形象”、诠释“好政策”,时刻牢记“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 )A、全体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B、人权主体和内容广泛性 C、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事务 D、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7、某县开展“我给政府提建议”活动,在活动开展的第一个季度里,共收到市民建议580条。给政府提建议,是公民在行使( )
①选举权②监督权③政治权利④被选举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下边漫画《给正义撑腰》表明( )A、司法公正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B、个人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 C、司法维护正义消除不公正现象 D、维护正义的个人定会受到表彰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
10、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从司法角度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
-
11、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
-
12、公交车上有老人、孕妇、残疾人专座,这体现了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
-
13、违法人员尚某某未经核实使用“AI千文”生成虚假信息,并在某网络平台发布,误导网民,引发社会恐慌,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尚某某给予行政处罚。这说明( )
①对自由的追求,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②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混乱和伤害
③违反法律可能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④珍视自由,必须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0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我国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的主要过程:
01 2022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0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03 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初审。
04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过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材料说说爱国主义教育法与我国宪法有怎样的关系?(3)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重要对象和践行主体,你准备如何自觉践行?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考验着党长期执政的能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公平正义的目标始终内嵌于执政理念之中。
材料二 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好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获得更多公平感。
材料三 李某酒后坐高铁,由于霸占他人座位,高铁乘务人员对其劝告,但李某不听劝告并认为工作人员干涉了他的自由,指着工作人员王某大骂并朝王某脸上打了两拳。后李某被铁路公安机关拘留。
(1)、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为什么“要将公平正义的目标始终内嵌于执政理念之中”?(2)、请从法治和自由的关系角度,对材料三中李某的行为进行评析。 -
1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同学们围绕2024年全国两会内容展开学习交流。
在时政播报环节,小江展示了一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首页部分截图(见表)。报告首页的右上角,还印有一枚二维码,扫码之后,即可进入“数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互动界面。
注意事项
此报告以本次大会最后审议通过并由新华社公布的文本为准。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李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1)观察上面内容,你能够读出哪些信息?在课堂分享环节,同学们围绕全国两会有关内容纷纷点赞。
小西 我点赞了首位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王永澄说:“收到首份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阅读大会专门准备的盲文版会议文件……满满的细致安排,不仅仅使我履职无障碍,也令我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
(2)从小西的点赞内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
17、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下金句中能体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是( )A、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B、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 C、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D、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
18、阅读表格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法律规定说明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②在我国,任何公民的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③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同样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④在我国,公民的任何利益都同样地受到法律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9、在社会生活中,非正义行为仍时有发生。面对非正义行为,青少年应( )A、学会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 B、严格以法律为准绳,严惩违法行为 C、敢于斗争,相信邪恶必定战胜正义 D、学会自我保护,采取不计后果的方式
-
20、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下列观点符合上述价值取向的是( )
①在银行、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这是公平的
②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和商家给予应有的处罚,这是合乎正义的
③在生活中,我可以放弃某些权利,同时也可以放弃某些义务,这是我的自由
④老弱病残孕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特殊关照,这是平等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