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往今来的万千家书,汇集成了中华家书文化,有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沉睡千年的家书】
在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内陈列着“黑夫木牍”的家书复制品(图1是复制品及其部分内容)。经考证,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兄长“衷”的信,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家书实物。短短527字的家书,一声声别来无恙的问候,至今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跨越时空的家书】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书中一声声别来无恙的问候为何至今依然令人动容。(2)、结合图2两封家书,运用所学知识,简析蕴含在其中的“变”与“不变”。 -
2、时事点评。
时事一 2024 年 12 月,国家医保局公布,医保码上线5年来,全国医保码用户已超12亿人,接入 93 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码的普及让医保事项“指尖”可办、“无卡就医”成为现实,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时事二 2025年3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规定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以国家标准为“好房子”建设划定底线。
运用时事知识,对上述两则时事共同体现的主旨作出点评。
-
3、判断说理。
阅读材料,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在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1)、小明的行为。(2)、小文的建议。 -
4、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超过54万名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开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为当地建设发展带去新理念、新活力。这启示青少年要(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把个人的梦想融入祖国的需要
③扩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2024年10月,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要求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将传统村落纳入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补足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上述要求旨在( )
①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推进乡村振兴②加大文化创意力度,规范旅游行业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除城乡差别 ④用好传统村落资源,传承中华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药食同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理念。它主张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界限,很多食材既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近年来,添加了中药成分的食品销售火爆,成为消费新时尚。这体现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B、中华文化凝结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C、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且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是维系中华儿女奋斗的精神动力
-
7、某市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路径,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下列关于该路径各环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政府履行职责,组织实施项目 ②政府倾听民声,公开征集项目
③人大调研视察,监督检查项目 ④人大代表票决,确定实施项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③—②—①—④ -
8、近些年,我国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增强人们对宪法的认同感,提高践行宪法精神的自觉性。这说明( )A、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B、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C、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D、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
9、每逢清明时节,某校都会组织学生徒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学校开展这一活动是为了( )A、舒缓学习压力,调节人际关系 B、磨砺坚强意志,引领社会潮流 C、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D、发掘运动潜能,增强身体素质
-
10、某地法院推行便民诉讼服务:残障人士、7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人、交通不便且30里外偏远山区当事人可以不到庭,由法官入户到家办案,将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此举( )A、能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B、表明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说明诉讼是处理纠纷的最佳手段 D、彰显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
11、大国工匠夏立30多年来用匠心挑战极限,将“天马”望远镜关键部件的精度打磨到0.002毫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嫦娥探月精准“指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
①爱国 ②友善 ③诚信 ④敬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下列选项直接体现平等的是( )
①乘公交车时先下后上 ②在食堂就餐时按需点餐
③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 ④实行男女职工同工同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某市不定期发布公告,号召市民走出家门清理绿地、抚育林木,或者在网上捐资认养树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履行植树义务。此举有利于( )
①让参与造林绿化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②发挥道德的强制作用,改变自然环境
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市民生态意识
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决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黑板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答问题。(1)、为办好黑板报,某班组织投票推选黑板报主编。 下列是同学们投票时的想法,正确的是( )
①当主编要花费很多时间,最好别选我
②主编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③学习是主要任务,谁当选主编都和我没关系
④我要选文学、审美素养高的同学,发挥他的特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小闽当选主编后,开始向同学们征稿。下图是入选本期黑板报的稿件标题。据此推测,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保守国家秘密
♢劳动和受教育
♢ 依法维权的程序A、理解权利义务 B、见证发展成就 C、坚定理想信念 D、凝聚团结伟力 -
15、“中国好人”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基层工作人员。20多年来,他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和游客掉下的物品,累计放绳高度达1 800千米,相当于200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用心用情守护着美丽的黄山。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劳动能够创造人生价值 ②他人的生命更重要
③平凡中也能闪耀出伟大 ④保护环境重在治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他和朋友春日出游,忽遇大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豪迈地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这一处事态度启示我们( )
①树立人生目标,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②遇到挫折,要调整好心态,勇敢面对
③生活难免有挫折,产生负面情感是必然的
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乘客吴某为等待迟到的同行人上车,强行用身体阻挡高铁列车车门关闭,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被铁路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吴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
18、某小区四楼的业主张某发现楼下邻居丁某拆除了屋内的承重墙,便向业主委员会反映。业主委员会发现楼体下沉,紧急疏散200多户居民,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依法对丁某进行立案调查,并会同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丁某的行为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业主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③张某应与邻为善,不该反映情况 ④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为民解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放学后,初中生小川和小奇在书店(见下图)买书,小奇突然晕倒,浑身抽搐失去意识。在不知小奇病因的情况下,此时小川最恰当的做法是( )A、大力摇晃小奇,尝试叫醒他 B、立刻背起小奇,跑往医院急救 C、守护小奇,请店员帮忙拨打120 D、跑回学校找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
20、某校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假期作业: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完成一次社会调查、在家学做儿道家常菜……这份作业旨在引导学生( )A、树立远大志向,努力为之奋斗 B、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规则 C、体验不同职业,做好职业准备 D、提升实践能力,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