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你判断,下列属于集体的是(     )
    A、 地铁上的乘客 B、 传销组织 C、 七年级(1)班 D、 犯罪团伙
  • 2、我做了错事,小菲一边批评我,一边帮助我;我的数学测验不理想,小芳一边给我讲解,一边安慰我。下面说法与情境主题不一致的是(     )
    A、友谊是一种亲密、心灵相遇的关系 B、友谊让我们感受到精神满足 C、友谊可不加分辨地为朋友任何做事 D、呵护友谊要用行动向来表达
  • 3、15岁的杨思琪拿到了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这也是中国冲浪首次拿到的奥运资格。为了巴黎奥运会,杨思琪用了6年的时间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这启示我们(     )
    A、一旦树立梦想就永远不要改变 B、所有的梦想一定都能实现 C、追梦太痛苦,我们要选择放弃 D、梦想的实现需要持续努力
  • 4、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这种认识自己的方法属于(       )
    A、自我评价 B、社会评价 C、他人评价 D、集体评价
  • 5、如图是某同学的初中生活剪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A、初中阶段提供了新的机会 B、初中阶段的学习可有可无 C、初中阶段能实现一切梦想 D、初中阶段的挑战毫无乐趣
  • 6、12月4日,我国申报的“____——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A、春节 B、元旦 C、冬至 D、元宵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年级某班开展“展望未来,规划初中生活”的班会活动,同学们纷纷畅谈自己的发展目标:

    我喜欢跳舞,想加入中国舞社团,计划每周排练三次,希望明年通过中国舞九级考试。

    我喜欢做化学实验,计划每天研究一个小实验,希望在明年的科技节上展示我的成果。

    我喜欢踢足球,想在学校的足球比赛中为班级争光,计划每天花四十分钟练习。

    (1)他们的对话对于规划初中生活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二   程开甲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说过:“常有人问我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的看法,我说,我的目标是一切为了祖国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开甲毅然回到当时百废待兴的祖国。他几次更改研究方向,原因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当组织上要求他参与原子弹研发工作时、原本在大学任教的程开甲便在学术界销声医迹,他的名字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程开甲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于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程开甲的故事对你树立人生目标有什么启发?
    (3)程开甲的精彩人生对我们追求美好人生有哪些启示?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雨天,一位拄着拐杖的男子突然倒地,我为他撑伞,并拨打“120”求助。

    材料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闪现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有的人站在路ロ护送老人和孩子过马路;素不相识的人为挽救他人生命争相献血;面对灾难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援的逆行身影……这些感人画面诠释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命的相关知识,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哪些意识,守护生命安全?
    (2)、守护生命安全,请你简要介绍当地震来临时自救的方法。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命是一本书,人生是一段旅程。

    材料一   品读经典,感悟生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

    “每个人都有他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苏格拉底

    材料二   聆听嘱托,珍爱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殷切希望全国广大青少年“既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做体魄强健、人格健全、品学兼优、充满朝气的新时代接班人。

    (1)、请阅读材料一中关于生命的经典语句,体现了生命有哪些特点?
    (2)、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我们应如何爱护身体?
    (3)、综合以上材料,保持身心健康我们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 10、“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峁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这启示我们要(     )

    ①主动学习,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②独立思考,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③端正动机,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④养护精神,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心理学中通常使用冰山模型进行自我认知(如下图),将人的个体素质和能力划分为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下部分是难以测量的部分,不易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却起着关键作用。冰山模型说明(     )

    ①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②全面认识自己应该拒绝接纳他人的评价

    ③完善自我不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④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2、人类自产生以来,改革和革命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1)、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角度多维,论证完整)
    (2)、少年强,则国强。作为走向未来的中国少年,该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担当时代责任?
  • 13、“低空经济”是以各种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说现状】

    【探寻意义】

    “低空经济”在旅游观光、快递配送、医疗救护等民生领域已广泛运用;可以优化交通运输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低空经济”蕴藏着推动产业升级的巨大潜能,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新引擎。

    【助力发展】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商业化元年”。为了助力浙江竞逐“天空之城”,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民用航空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以下为该法规出台过程相关材料。

    (1)、根据“数说现状”,概括“低空经济”的发展现状。
    (2)、结合“探寻意义”,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低空经济”的意义。
    (3)、联系“助力发展”,运用民主和法治的相关知识,对浙江省出台条例的过程进行点评。
  • 14、下面是某校901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内容。该新闻反映了(     )

    中欧班列自开通以来,十余年间,装运的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来自祖国各地的物产搭乘班列出口到欧洲;同时,来自欧洲的红酒、化妆品、食品等等,也搭乘中欧班列来到中国,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A、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主题 B、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C、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D、当今世界是开放发展的世界
  • 15、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面对世界百年变局,澳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谱写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新篇章。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②澳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继续坚持“澳人治澳”、完全自治方针④澳门与祖国大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2024年,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90周年。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     )
    A、促进和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B、成为了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C、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D、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 17、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这一举措(     )
    A、能彻底解决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 B、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C、表明我国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D、有力地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18、初中生小明寒假期间随父母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在村口的宣传栏中,小明看到了下列三幅图片(如图)。由此判断,本期宣传栏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发展基层民主,保障民主权利 B、促进简政放权,扩大公民权利 C、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 D、坚持民主监督,促进社会进步
  • 19、2024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进博会上,一批“黑科技”产品带人们展开对未来生活的无穷想象:让人“健步如飞”的鞋子、能保温的智能工作服、可以飞行的“出租车”……。由此可以看出(     )

    ①科技腾飞,创新局限于科技领域②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③创新无止境,谋未来就要谋创新④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24年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着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形成了40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累计培育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这有利于(     )
    A、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B、助力乡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C、调控人口数量,解决人口问题 D、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页 597 598 599 600 6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