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贵自知。对于认识自己,以下说法你认同的是(     )

    ①正确认识自己,能够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②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促进自我的发展

    ③正确认识自己,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

    ④正确认识自己,就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对我们来说,三年的中学生活,也是一场艰辛的“持久战”。对此,我们应该(     )

    ①顺其自然,计划赶不上变化 ②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中学人生

    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④将努力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告别小学生活,进入初中,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大的天地。我们要把握住初中阶段所提供的新的机会,促进自我发展。这些新机会包括(     )

    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②富有挑战的各门课程

    ③繁重的各科学习任务 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语

    反映的道理

    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1)请联系所学知识,写出上述古语反映的道理。

    家就是历尽艰辛之后,让疲惫的身躯得到休养,让千疮百孔的心灵得到修复的地方。家非常重要,在你困难的时候能够给你最真的帮助,让人觉得有依靠。家能让我们觉得即使前路崎岖,但仍有继续前行的动力。因为有家,所以才让我们全身洋溢着温暖,充满着幸福!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家”的认识。

    《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记录道:“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3)促进家庭和睦,建设美好家庭,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班级的集体活动分为两类:一是课堂学习活动,二是班级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班集体作为展示和锻炼学生个性的舞台,应当通过上述两类活动的配合,发挥互动作用,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人,去展示和锻炼个性。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中,可以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可以让每个学生大显身手,同时,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发展学生正直、责任心强、关心他人、努力进取和善于交往等良好个性品质。克服松懈、忌妒等消极的个性和心理。

    材料二   七年级学生小东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拿自己写的小说请语文老师指导,并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上数学课时,小东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他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参与集体生活有何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谈谈小东应该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和数学老师的批评?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望道与毛泽东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开启了跨越半个世纪的革命友谊。1956年元旦,毛泽东在上海见到陈望道时,无比亲切。在毛泽东的鼓舞下,陈望道在完成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仍然坚持学术研究,继续为发展语言科学、促进语文事业作出贡献。

    材料二   升入初中,小明认识了新同学小光,他们都喜欢打篮球,经常一起切磋球技,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小明与别人闹矛盾,想约小光一起去教训那人,小光不愿意,小明生气地说:“这点小忙都不肯帮,不是真正的朋友。”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一中蕴含的道理。
    (2)、请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评析。
  • 7、从以下对话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美好集体的愿景是(     )

    甲:大家希望建成怎样的集体呢?

    乙:轻松愉快,不吵架,不冷战,像家一样。

    丙: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和和睦睦,天天快乐。

    ①具有良好氛围②竞争意识强烈

    ③能够团结合作④个人利益优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交友不慎而走入误区、走入歧途的。有的青少年以为吃喝就是“哥们儿”,以为义气就是友情,不惜为之两肋插刀、以身试法,导致走上犯罪道路。这启示我们(     )

    ①要理性而谨慎地把握友情

    ②要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③交友不能没有原则,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

    ④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广交益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9、友谊伴随着我们生命成长的全过程。下列关于友谊的解读正确的(     )

    选项

    语句

    解读

    A

    多个朋友多条路

    交友的第一原则是能否帮助我

    B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朋友之间要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C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关心我是理所应当的

    D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交友要学会处理矛盾和冲突

    A、A B、B C、C D、D
  • 10、中学生王豫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李峡经常利用零碎时间给王豫补习功课,并且鼓励他大胆与人交往。在李峡的帮助下,王豫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此可见(     )
    A、朋友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 B、友谊使人快乐并且没有烦恼 C、交友需要学会尊重对方隐私 D、友谊让我们体悟人生的美好
  • 11、班主任在综合评价中对笑笑作出这样的阶段性评价:你学习成绩优异,但文静有余活力不足,对班集体工作不够热心。对于班主任的评价,笑笑应该(     )
    A、心生厌烦,要和老师好好理论 B、接受老师的评价,放下学习去关心集体 C、充耳不闻,沉默应对这些评价 D、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完善自己
  • 12、探索素质教育,将“薄弱学校”打造为“优质学校”的张人利;远程共享资源,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夏雪;传承工匠精神,潜心研究技能技术教育的王文山……新时代,不断涌现的一大批优秀教师(     )
    A、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B、有利于迅速实现教育强国 C、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职责 D、说明教师是最重要的职业
  • 13、北京大学校长寄语本科毕业生要做“永远向上的青年”。要做永远向上的青年,不仅要积蓄久久为功的动力,还要保持不断探索新知的学习力。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具备远大志向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B、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去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C、只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成为永远向上的青年 D、学习只是为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 14、“成为跑得最快的追风少年”是苏炳添儿时的梦想。回顾追梦历程,苏炳添分享了三点心得:“每天训练都比以前快0.01秒;要相信自己能做到,才有机会可能做到;时刻保持感恩,始终胸怀祖国。”这启示我们(     )

    ①少年的梦想可以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目标

    ②梦想激励我们前行,有梦想就一定能成功

    ③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④只要树立自信,一切梦想都能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喊出:“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如今,新时代的青少年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强国有我”要求我们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为此,我们应该(     )
    A、主动改正缺点,超越身边所有人 B、学会欣赏自己,做孤芳自赏的人 C、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能力 D、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独善其身
  • 16、诤言是指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诤言不悦耳,却饱含真诚,能起到点醒、规劝的作用。面对诤言(       )

    ①要敞开心胸,虚心接受                                   ②要理性看待,积极改正

    ③要正面回击,据理力争                                   ④要习以为常,充耳不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青年:“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为了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初中阶段的我们应该(     )
    A、纵享青春乐趣,不断树立梦想 B、练就过硬本领,忽视品德修为 C、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 D、不断探索学习,力争一夜暴富
  • 18、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遗址公园内的白浮泉是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源头。某校开展“探寻运河源头其赏古韵新貌”主题实践活动。

    【修旧如旧,感知历史温度】

    景观推介组的同学制作了公园不同景观的名片,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展现公园的历史魅力。以下是都龙王庙的名片。

    都龙王庙

    作为元代大运河北端水源地的历史遗存,都龙王庙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经过修复再现了元代时期风貌。推开正殿大门,东西山墙上保留了“找水记”壁画。但由于历史原因壁画多处受损。在修复的过程中采用最小干预原则,对雨水冲蚀掉的部分进行留白处理,不做添加,其余部分使用清洗、加固、修补等工艺,实现壁画“修旧如旧”。

    (1)运用所学,请你谈谈针对庙内壁画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因。

    【延续文脉,创造崭新风采】

    采访调研组的同学对公园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感受其变化发展,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

    资料一

    公园在对文物景观进行修缮的同时,通过创新大运河文创产品、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大运河从岁月深处走来,步入崭新的新时代,形成了生态、文化、旅游三者相融合的发展之路。

    资料二

    由于公园周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吸引了大量白鹭栖息繁衍,公园搭建“鹭影台”为游客提供观赏白鹭的绝佳位置。公园还通过举办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栖息鸟类摄影展和白浮泉水利文化节,让游客了解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群。

    资料三

    公园属于惠民景区,免费对广大市民开放,成为市民及游客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后续会继续开发文创产品、白浮泉论坛及一系列年度特色主题活动等,传承运河文明、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

    (2)结合主题实践活动,从生态、文化等角度,以“传承运河文脉,建设美丽昌平”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点: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不少于100字。

  • 19、

    为拓展视野,丰富课外生活,某校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调研“家门口”的养老驿站。请你参与其中。

    【阶段一:深入调研,搜集信息】

    下面是同学们通过线上和实地调研获取的相关信息。

    【线上调研】

    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2023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支持和关照也越来越多。2023年,北京市积极构建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实地调研

    某驿站养老服务举措调研

    在居家养老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中,助餐服务是最迫切的需求之一。该驿站提供养老助餐服务,干净整洁、宽敞明亮的用餐环境,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时令菜品,吸引了很多老年人来这里就餐。同时,驿站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小食堂”托起“大民生”,不仅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暖心饭”,也打造成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温暖的“社区中心”,受到了辖区广大老年群体的一致好评。

    (1)运用所学,请你评价“小食堂”托起“大民生”这项重要举措。

    【阶段二:密切合作,深度探究】

    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助餐服务仅是老年人需求中的一部分,养老服务还包括医疗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各个方面。为进一步提升养老驿站服务水平,驿站邀请同学们参与座谈会,以下是某同学的发言提纲。

    发言提纲

    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温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我建议:

    ①丰富老年文体服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②____

    ③____

    (2)请你补充该同学的发言提纲。

  • 20、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某校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开展“民族一家亲共筑中国梦”主题展览活动,同学们制作了以下展板。

    展板一   中央部署

    对口支援西藏,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明确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结对帮扶拉萨市及所辖一区三县。

    展板二   法律链接

    序言(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条(节选)国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全体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依法履行国防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展板三   对口援藏

    30年来,北京市派出十批1280余名援藏干部人才,累计投入援藏资金近70亿元,实施援藏项目800余个,其中80%以上投入民生和基层领域。“组团式”医疗和教育支援,推动当地医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援建北京路、连心桥等143项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支持产业发展等,北京市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援藏任务。

    展板四   发展成就

    1993年至2017年西藏经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2014年至2020年连续7年增速名列全国前三甲。“十四五”以来,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多年保持在全国前列。集中供暖供氧工程、高海拔农牧区季节性断水问题解决、光纤宽带和4G信号全覆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西藏各族群众彻底告别了“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的历史。

    结合展板内容,运用所学,以“解密西藏发展”为主题,为展板写一段结束语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不少于60字。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