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年全国两会吸引世界目光,多家外国媒体用“全球性重要意义”“影响全球市场”“全球的风向标”等关键词,高度肯定全国两会对世界的重要性。对上述“关键词”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当今世界是开放、发展、紧密联系的世界 B、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C、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D、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稳定器
  • 2、以下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A、对内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B、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C、要坚持以改革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对外开放
  • 3、某地组织青年开展“学习有理·红船精神在身边”联学活动,通过“理论+实践”的全天沉浸式学习模式,推动红船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青年参与该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厚植爱国情怀

    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③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强化道德教育

    ④高扬时代精神,守护物质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过去传统蜡染只能染蓝色,现在贵州肇兴侗族手工艺人根据顾客的建议,研发推出了多种色彩的蜡染手工艺品。该地手工艺人的做法体现了(     )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②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对中华文化精髓的弘扬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下列两则古训共同印证了(     )

    A、老师的主要责任在于解答疑惑 B、要建立起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C、老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D、要理解和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
  • 6、2025年3月15日,我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施行。该条例解释: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不包括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保护古树名木有利于(     )
    A、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富强中国 B、保障商品林木的稳定及其可持续发展 C、维护生态安全与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 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
  • 7、李先生打算申办一家科技企业,他通过政府政务服务小程序“AI导办”智慧登记新模式,快速获取企业申报信息,申领营业执照一步到位。这体现了政府(     )
    A、便民利民 B、依法行政 C、执政为民 D、严格执法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一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

    ②该规定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③便于听取代表的意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④进一步扩大人民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某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面向基层征求意见。下图是82岁的陈大爷就该条例提出建议被采纳的过程。由此可见(     )

    陈大爷在烟盒锡纸上写建议

    建议通过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上报

    地方立法机关采纳建议,写入相关条例

    条例修订通过后于2025年3月1日正式施行

    A、人民通过基层立法点直接立法 B、我国公民民主参与意识都很高 C、陈大爷提建议是在行使监督权 D、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真实最管用
  • 10、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满载着爱心的棉帐篷、棉衣被、折叠床、电热毯、取暖炉等御寒物资和糌粑、酥油、高压锅等生活用品,陆续调拨到位。这一温暖的行动有利于维护(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国家安全 D、民族团结
  • 11、近期,电影院观影占座、喧哗等不文明行为频上热搜。有专家指出,对于不文明观影行为,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各方责任。为此,不文明观影者应该(     )
    A、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权利意识 B、增强义务观念,自觉文明观影 C、播放公益广告,提升公民意识 D、建立不文明观影的黑名单机制
  • 12、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6件。截至2025年3月,我国以宪法为基础的现行有效法律达305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由此可见(     )
    A、宪法规定国家生活各种问题 B、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C、我国已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更加严格
  • 13、下图的两幅漫画共同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     )

    A、爱护环境卫生 B、注意仪容仪表 C、关注公共安全 D、做到文明有礼
  • 14、2025年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织密扎牢校园安全“防护网”,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抓好校车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治学生欺凌等工作。这些工作旨在(     )
    A、教育学生拒绝冷漠,关爱他人 B、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生命意义 C、建设平安校园,守护学生生命 D、引领学生加强自护,实现人生价值
  • 15、“广东好人”蓝玉娜因车祸导致残疾,只能与轮椅为伴。她克服重重困难,和朋友合办公司,帮助100多名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下列对蓝玉娜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
    A、塑造自强品格,追求生命高度 B、战胜困难挫折,塑造完美形象 C、不断克服弱点,追求止于至善 D、增强生命韧性,获取最高荣誉
  • 16、宋某与牛某在工作时发生纠纷,愤怒的宋某冲动之下打伤了牛某。经鉴定,牛某的损伤构成轻伤二级。最终,宋某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一个月。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情绪调控很重要,肆意发泄不可取

    ②负面情绪不可有,乐观心境需保持

    ③情感影响着行动,美好情感要共创

    ④违法皆要担责任,法治精神记心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一生载誉无数,他说,这些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整个核潜艇研制团队,属于一起并肩战斗、为了核潜艇事业默默奋斗的战友们。黄旭华的谦逊之语告诉我们(     )
    A、要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B、美好集体应该要避免内部竞争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完全一致 D、通过优化组合能提高集体合力
  • 18、2024年以来,230多所广东省内外高校、中职技工学校组织超10万学生入县下乡,常态化开展县镇村定向服务,他们带“智”进村、融“技”下乡,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些学生开展定向服务给我们成长的启示是(     )
    A、珍惜青春,完善自我 B、克服烦恼,绽放青春 C、热心助人,积极交往 D、展示才华,服务社会
  • 19、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论是长征中还是抗日战争中,革命烈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3日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象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

    2024年3月,“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和“恰同学少年一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了。其中,“万水千山只等闲”不仅展出了近30件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廖冰兄等广东籍名家创作的红色院藏作品,还展示了与长征相关的作品,并辅以丰富的陈列资料。通过欣赏展览,观众能从中感悟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定理想信念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加深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此外,“恰同学少年”作品中不仅有老一辈名家的精品,还有新生代学子的力作。通过展览,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参观者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入、全面、客观地认知。

    抗战救亡史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纪念历史不仅是为了致敬先辈的牺牲,更是为了让年轻一代理解爱国精神从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扎根于具体历史情境的集体选择。

    请结合两张卡片的内容并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以“赓续红色火种,点亮少年征途”为题撰写一篇读后感,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某校开展以“筑梦新时代,共绘新图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聚焦阶段成效】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广东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广东省委、省政府广泛汇聚全社会合力,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广东省统筹推进纵向横向帮扶和驻镇帮镇扶村,扎实开展百校联百县“双百行动”“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等行动。广东省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新模式,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聚焦美丽圩镇建设。广东省各地市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全面提升“头雁”工程质量,乡村工匠、产业村长、返乡能人等农村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积极性,带动更多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东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成效的经验。

    材料二   【展望发展前景】

    习近平主席强调,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2024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的重要讲话,同世界分享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用中国方案,以中国智慧点亮全球治理的“拉美时刻”。

    ◆在地球生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的今天,中国以实际行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2014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把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纳入全球发展倡议重点合作领域。中国以实际行动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共识,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

    ◆从数量到质量,从参与到引领,中国外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出口总额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伙伴增至超230个,对外经营主体增长至64.5万家,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上一页 179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