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期末片区联考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辛锐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思想品德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孙集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微山韩庄第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模拟政治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泰安泰山区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微山韩庄第二中学八年级上期末模拟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垦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
- 2016届山东曹县二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 鲁教版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6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同步练习
- 鲁教版思品七下第七单元第16课第二框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同步练习
-
1、清远某地区在乡镇圩日也是群众平常的赶集日开展法治宣传系列活动,这有助于( )A、增强公民法治意识,营造和谐法治环境 B、维护公民合法权利,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C、坚决伸张公平正义,大力弘扬社会正气 D、解决公民一切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2、以下是某居委会近期的工作内容,请你针对这些内容拟定一个最恰当的宣传展板标题( )
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居民推选候选人。
召开居民会议讨论居民电动车充电桩安装等问题。
居委会主任向居民会议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A、坚持民主监督,扩大民主权利 B、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政府 C、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民主管理 D、发展选举民主,促进依法行政 -
3、下表中“微行为”与“微点评”匹配正确的是(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①
某乡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依法选出本地的人大代表
参与民主选举
②
某村村民通过举办座谈会形式共同商量村里修路事宜
参与民主监督
③
某市政府准备调整公交车价格,市民积极参与听证会
参与民主决策
④
小李拨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校园周边道路拥堵问题
参与民主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4、2024年12月2日;民政部关于《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传真等方式提出意见。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4年12月2日至2025年1月2日。此举( )
①畅通了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渠道
②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
③有助于人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
④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某校九(11)班同学围绕“创新”话题进行讨论时,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患者可以在线咨询医生,获取医疗建议,甚至进行某些诊断和治疗。
电动汽车、自行车共享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使得交通变得更加环保、便捷和安全。
在线教育平台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这些材料说明( )
①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
②创新的目的是寻找生活乐趣
③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④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6、以下漫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推动就业,提升幸福 B、经费保障,教育公平 C、补齐短板,促进共富 D、乡村建设,饮水安全 -
7、今年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1.1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前列。2024年1月至5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超过2万家,保持两位数增速。这体现了我国( )A、我国由高质量转向高速增长 B、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外资吸引力强,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D、我国经济发展完全依赖外国
-
8、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 )A、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B、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立国之本 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9、某校七年级(1)班的校园小记者随手拍下了两组生活镜头,并加上了旁白。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召开了一次主题讨论会,请你参与完成后面的探讨。
镜头一 小丽独自一人,默默地坐在角落中发呆。
旁白:小丽小时候被烫伤过,脸上至今还留有疤痕,她十分在意自己的外表,上课不举手发言,各种文体活动和集体活动都不参加,她认为自己的形象太丢脸了。
镜头二 音乐课上,小雪眉头紧皱,闷闷不乐。
旁白:音乐课是小雪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她唱歌老跑调,她成天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找不到自己的优点,每天都郁郁寡欢。
(1)请你为本次主题讨论会设置一个主题。
(2)在讨论会上,有人提出,接纳自己就是接纳并保持自己的缺点或缺陷,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针对镜头一、镜头二中小丽和小雪的情况,为了让她们做更好的自己,请你向她们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请至少提三点建议)
-
10、
某校正在举办“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系列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生活在线】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安全常识,学校准备印发“中学生安全手册”。
(1)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安全领域
安全提示
防踩踏事故
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凑热闹,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
防交通事故
【安全演练】小明在家炒菜时,油锅突然高温起火,小明的哥哥立即在锅里加入冷水灭火。
(2)小明的哥哥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请你点评。
【智慧救援】

(3)上面漫画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
11、感恩是一种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生活中的大智慧。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寸草春晖,感念亲恩,是人类的美德。父母之恩,水不能溺, 火不能灭。关爱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感恩父母
榜样引领
名人名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恩父母
亲子和谐
编者寄语
对此,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出一期“感恩父母”的黑板报,拟设计以下版块。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在“榜样引领”版块中列举一例中国古代人物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并简要介绍其事迹。(2)、请你在“感恩父母”版块中说一句对父母感恩的话。(3)、结合你所知道的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完成“亲子和谐”版块。(4)、“编者寄语”版块主要是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请你帮忙写出倡议要点。 -
12、凌晨12:00地铁停靠完毕,清洁人员打扫车辆;凌晨2:00技术人员进场;凌晨4:00第一名司机到岗……寒来暑往,他们成为人们安全出行的“驶”者。由此可见( )
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②每个人都承担着由多种角色带来的责任
③不同劳动分工不同,有高低贵贱之分
④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弘扬劳动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13、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偶尔会被老师、同学误解,也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正确的方法是( )A、告诉家长让父母质问老师、同学 B、据理力争,敢于挑战老师、同学 C、敬而远之,减少与老师、同学的交往 D、主动沟通,化解与老师、同学的矛盾
-
14、七年级(1)班的小明和小涵在准备演讲比赛时,相互交流演讲经验,在之后的演讲比赛中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颁奖台上小明对小涵说:“谢谢你,使我获得了第一名。”小涵对小明说:“恭喜你( )
①在集体生活中,需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
②集体成员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相互激励和竞争
③集体成员既要敢于竞争、勇于挑战,又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
④集体成员之间有竞争就不能有合作,有合作就不能有竞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5、“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法律文化中,孝也有所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由此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民法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②民法典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③不孝敬父母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④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 )
①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②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
③实现人生梦想需付诸行动,努力坚持
④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7、屈原为谗言所害,被贬官放逐,造就了一代文豪,蒲松龄埋头收集整理民间传说故事,创作了《聊斋志异》( )A、遇到逆境就能成功 B、逆境能磨砺人的意志,激发人的进取精神 C、逆境越多越能磨砺人的意志 D、逆境更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
18、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下列对中学时代认识正确的是( )A、中学时代意味着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完全独立 B、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其他阶段不重要 C、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D、中学时代的我们只需要努力学习,不需要关注其他事情
-
19、
走进社会生活
◆辨析观点——某中学为八年级的学生安排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亲社会活动。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开展插秧农事体验活动;组织志愿义卖活动,为山区的孩子们贡献一份力量……大部分同学觉得这些活动很有意义,从中收获满满。但有个别学生却认为:“中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参与这些亲社会活动纯属浪费时间。”
(1)你如何看待个别学生的观点?结合所学,请你进行阐释。◆完善计划——某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亲社会意识,制定了以下活动计划:
场所
活动形式
具体做法
乡间田野
劳动体验
参与农耕实践活动,体验收割农作物,感受农耕劳作的辛苦与乐趣
社区养老院
志愿服务
①
历史博物馆
小小讲解员
②
(2)请你完善①②部分内容。并拟写两点活动注意事项以提醒同学。◆学习技能——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伴随我们一生。
(3)在社会化过程中,我们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过程? -
20、
规则意识
【内容解析】
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对应词。一般而言,秩序可以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结构和状态。
(1)你都了解哪些社会秩序?
【要点阐述】
目前,我国的交通管理规定日趋完善,然而交通违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据了解,行人或驾驶人员的“不自觉”是主要原因。(如下图)

(2)学校就此召开“自觉遵守规则”主题宣讲会并邀请你发言,请写出你的发言要点。
【感悟畅谈】
某地地处北方,进入冬天,每天天亮的时间越来越晚,然而一些路段的路灯仍在按照夏天的规则进行开启和关闭,环卫工人凌晨清扫很不方便,有市民向相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后,该部门及时组织会议研究通过了新的路灯管理条例,决定延长亮灯时间。
(3)“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网络作用】
自2022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4)上述材料体现了网络的什么作用?请你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