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17-2017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政治中考一模考试试卷
- 湖南省耒阳市冠湘学校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松木塘镇关山口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国基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郴州市苏仙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虎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思想品德试卷
- 2015-2016学年湖南永州祁阳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2016届湖南省宁远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
- 通用版思想品德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测试卷
-
1、下列同学的行为中,能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的是( )A、阿丽经常和同桌一起钻研难题 B、小玉总是轻言细语,从不大声喧哗 C、大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D、和和坚持诚信考试,绝不弄虚作假
-
2、2024年7月,深圳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再出征,185支“三下乡”实践队伍前往广东省内14个地级市以及其他9个省份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子们参与本次活动最有可能的收获是( )A、彻底感受国家经济现状,深刻认识社会生活 B、掌握社会实践的所有知识,增强团队意识 C、更加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国担当和分忧 D、培养亲社会情感,直接参与到国家事务中
-
3、关注时代成就,感受中国温度。
人民的表情是独特的时代“记录仪”。为献礼新中国 75 周年华诞,学校计划以“笑容里的中国”为主题制作纪录片,同学们纷纷参与其中。
【镜头定格灿烂笑容】
笑容是 75 年来国家发展变化和人民奋斗成就的最佳诠释,以下是某小组收录的几组笑容:
(1)、请你结合上述镜头和所学知识,解读这些笑容绽放的原因。(2)、【观察记录身边幸福】一张张笑脸里,中国故事、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澎湃涌动。用心观察,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笑容。
你还想在纪录片中补充哪种笑容,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
4、关心社会发展,领略文化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蕴含着千百年来民间生活的精神气质。2024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学校开展了“非遗在深圳的传承与发展”主题微项目学习。
(1)、【非遗现状我调查】你所在的小组在调查中收集到如下信息: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非遗在深圳发展的有利条件。
(2)、【非遗困境我思考】为深入了解非遗在深圳的传承现状,同学们对“老手艺人”进行了访谈发现非遗传承面临的困境:
请结合访谈及所学知识,对非遗传承中重守“形”轻守“心”的现象进行点评。
(3)、【非遗文化我传承】学校正在筹划“每周半天计划”校外实践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有关非遗传承的实践活动方案。
请你结合生活经验,选择一个非遗项目,完善以下活动方案。
-
5、奥运梦,中国梦。百年奥运逐梦历程启示我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2024年深港澳三地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同学们相聚深圳渔民村,同上一节思政课、共绘爱国主题 75米长卷、齐读爱国主义倡议书。这一活动旨在( )A、培养三地青少年艺术素养 B、巩固深港澳地区竞争优势 C、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D、厚植深港澳学子爱国情感
-
7、深圳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了“同心茶吧”,免费提供民族特色茶具和茶饮,让少数民族同胞随时品尝“家乡味”、传递“家乡情”。这一举动( )A、促进了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B、改善了社区居民生活水平 C、支持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D、保证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
8、探究“人口数量与环境压力关系”的议题时班级同学用题 9图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想在 M 点处实现图示的预期变化,应该( )A、推行全面三孩生育政策 B、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C、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9、自 2014年起,深圳市十年间共记录到近2万辆社会车辆主动避让救护车面对与时间赛跑的救护车,“愿意让”逐渐成为深圳车主的共识。这反映出车主们具有( )A、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B、友善互助的价值追求 C、精益求精的驾驶技术 D、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
10、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 90周年。小鹏同学参加了“'云’上重走长征路”健步走活动(内容见题7图)。这有利于小鹏( )
①增强体能素质
②保护知识产权
③传承红色基因
④提高科学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某地法院从“六尺巷”典故中级取治理智慧,提出了“六尺巷工作法”,将其用于基层矛盾化解、纠纷调节等领域。该工作方法可以( )
六尺巷里的和谐:康熙年间,桐城张、吴两家因门前空地归属发生争执。礼部尚书张英回信劝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最后,两家各让出三尺,空出一条六尺巷。
A、丰富法治的道德底蕴 B、明确公民的法定义务 C、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D、消除群众的矛盾纠纷 -
12、同学们在禁毒主题班会上分享了以下“禁毒大事件”, 这些事件共同表明我国( )
①是世界禁毒工作的决定性力量
②打击犯罪,彻底根除了毒品危害
③坚持防毒禁毒的决心毫不动摇
④抵制毒品,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守护校园食品安全,需要全社会助力。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配餐公司要科学立法,制定最严谨的标准 B、市场监管局严格执法,进行最严格的监管 C、行政机关应公正司法,采取最严厉的处罚 D、社会成员需严惩犯罪,予以最严肃的问责
-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70周年之际,同学们化身“小小人大代表”走进人大代表之家,参加模拟立法征询会和“童声话民主”座谈会。这些体验能让同学们( )A、形成自我认同,化解青春期烦恼 B、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风向标 C、参与民主选举,增强主人翁意识 D、提升民主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
-
15、火情侦察控制器、免接触消毒机器人、智能毛笔书法助手……深圳学子在“学生创客节”十周年准备了许多精彩作品。这让我们体会到( )
①深圳学子具有创新活力
②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③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④生活处处都可以有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铁路春运七十载,列车满载思乡情。从绿皮车到动车组列车,从窗口排队到网络购票,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春运期间发送旅客从2300万人次到 4.8亿人次………这些变化反映出( )A、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B、铁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D、观光旅游需求逐年增长
-
17、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为了借一本书,他给人拉了一上午的磨;本村的书不够看,他就去周围村子借。少年时,他曾被挡在校门外,但他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读书,自学了全部中学课本。后来,他还圆了大学梦。再后来,他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莫言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②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少读点书也没关系
③只要坚持学习,就一定能实现人生价值④坚持学习,掌握知识,能丰富和完善自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我们学习了宪法知识,要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争做法治小卫士。
材料一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来的四个社会生活镜头。
情境
体现的权利/义务
镜头一 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A
镜头二 李某发现有人偷拍军事基地立即拨打电话进行举报
B
镜头三 因大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国家低保政策
C
镜头四 小丽打电话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
D
(1)请你结合情境和所学知识,从下面列举出来的权利义务中选取对应的把上表中的A、B、C、D的内容补充完整(只填序号)。①监督权。②维护国家利益。③荣誉权。④物质帮助权。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很多家长认为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孩子沉迷手机、影响学业的问题,而有些学生则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带手机入校是学生本该有的权利和自由,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无可厚非。”
(2)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中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02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下列是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过程:
2022年7月,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宪法关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
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后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组织意见征询活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3年10月21日,爱国主义找育法草案再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材料二中,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行使的职权。(2)、《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一条中的“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宪法具有怎样的法律地位?请说明理由。(3)、全民普法是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请你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进校园设计两个合适的活动形式。 -
20、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材料一 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23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会议,部署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实施工作。本届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安排如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将着力提高立法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
材料二 2023年12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举办的全国“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这是我国第六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重点宣传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宪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
(1)、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本届立法规划工作安排中体现了宪法哪些基本原则。(2)、结合材料二,运用“保障宪法实施”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开展系列宪法宣传活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