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元典章》卷七十六规定:“诸军军令、密、敕及本路文书,由急递铺转送”。由此可见,元朝设置的“急递铺”主要用于( )A、行政管理 B、商贸往来 C、传递官文 D、地方治理
-
2、某班同学开展学科实践活动,通过以下环节模拟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应用流程。这项活动有助于了解( )A、东汉时期的科技创新 B、隋唐时期的军事变革 C、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 D、南宋时期的航海技术
-
3、在良渚古城遗址中,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中包含了目前发现最大的刻有统一纹徽的玉琮和玉钺,位于成排墓葬的中间。而在卞家山墓地,完全没有成型玉器出现。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该地区(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明显出现阶级分化 C、广泛使用磨制玉器 D、形成了奴隶制王朝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三 关于辛亥革命失败后的教训,早在1924年,孙中山就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作出了评价,他指出:“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和”最终未能实现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
5、“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顺利的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指( )A、使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C、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
6、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1984年获得了创纪录大丰收,产量达4.07亿吨而前一年则是3.05亿吨。相关因素主要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
-
7、“中国梦宏伟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共同的主题是A、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B、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8、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国家机关 B、国有企业 C、农村 D、城市
-
9、夏衍描述道#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10时半到车站欢迎苏联代表团……我拍了照。下午2时半到天安门城楼。一望之下,是一片红旗的海。这一场面,是先烈们用鲜红的血换取得来的。想起了郑汉先和庞大恩”夏衍描述的是A、和平解放北平 B、开国大典 C、欢送志愿军入朝作战 D、土地改革
-
10、在学校书法比赛中,一同学模仿书写了秦朝“马”字。这个字体应该是A、
B、
C、
D、
-
11、宋代词人层出不穷,下列人物不在此列的是( )A、关汉卿 B、李清照 C、辛弃疾 D、苏轼
-
12、发明“麻沸散”,让病人服用,然后进行手术的东汉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蔡伦
-
1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A、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B、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 C、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
-
14、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是在________,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___,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________( )A、1950年1月 朱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 B、1950年6月 刘伯承.敌后抗日军民 C、1950年10月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D、1950年12月 林彪八路军和新四军
-
15、袁世凯死后,中国A、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B、恢复民主共和国 C、彻底沦为殖民地 D、满清政府复辟
-
16、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
17、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阿拉伯帝国
-
18、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的爆发 D、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整个世界的形势已经与战后初期和50年代完全不同,在美苏两极之外,世界出现了西欧、中国和日本等新的力量中心,再加上第三世界力量的增长和发生的各种动荡所造成的全球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再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控制世界。因此,与前阶段相比,美苏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都出现了较大变化,以保持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徐蓝《20世纪70—90年代冷战态势的演变》
(1)、观察材料一中图片,从巴黎和会到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成员有何变化?反映出当时国际格局正在发生什么演变?(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美国在这一时期调整对中国的政策,有何突出表现?(3)、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相关史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热烈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材料三 西欧六国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比表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项目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西欧六国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1)、提取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并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如何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增长趋势的外部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各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