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2年,欧盟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是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使用有利于(    )
    A、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B、消除欧洲贫富分化 C、世界关税壁垒的打破 D、推动世贸组织建立
  • 2、17世纪至20世纪,出现了一批被本国人民奉为英雄的历史人物(如图)。他们受到推崇的共同原因是(    )

             

    郑成功              玻利瓦尔            扎格鲁尔                  甘地

    (1642-1662)      (1783-1830 )     1857-1927)             (1869-1948)

    A、反抗侵略与压迫 B、反对专制与独裁 C、谋求民主与平等 D、追求科学与进步
  • 3、1871年,巴黎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围攻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巴黎公社。公社采取了诸如: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人民选举公职人员、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等措施。据此判断,巴黎公社运动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运动 C、群众爱国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
  • 4、 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新技术的运用,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学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进蒸汽机 C、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D、美国研制原子弹
  • 5、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认为,众人往往凭感觉和情绪做出决策,很容易盲目行事,所以多数不一定代表正义。他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
    A、公民没有法制意识 B、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C、民主政治走向没落 D、民主法制有一定局限
  • 6、1988年《人民画报》刊登了一张照片(如图)。照片中,他们穿着印有“想家”的白布衫,表示“只有到家乡才脱下,放在死去的父母墓前”。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登上长城

    A、两岸开展全方位交流 B、三通政策顺利实现 C、台湾同胞的家国认同 D、九二共识深入人心
  • 7、 下表列出了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发制造国产战斗机的进程。从仿制到自制,从设计到试飞,再到生产定型,历时三十余年。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时间

    相关进程

    1951年

    沈阳飞机制造厂创建,命名为“国营112厂”

    1956年

    第一架仿制的歼-5型战斗机试制成功

    1965年

    歼-8型战斗机设计工作全面展开

    1969年

    第一架摆脱仿制模式的歼-8型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

    1986年

    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型战斗机生产定型

    A、艰苦创业,领先世界   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C、自主创新,开拓进取 D、开放包容,互惠互利
  • 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墙上随处可见下图中的标语。这反映了当时(    )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A、解放军注重舆论宣传 B、人民政权的民主实践 C、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 D、共产党重视军队建设
  • 9、 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曾发布通令,要求所有政府官员树立公仆意识,“须知凡属官员,皆系为民服务,官规具在,莫不负应尽之责任,而无特别之利益。”这体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
    A、治理体系的完善 B、人民主权的实现 C、实业救国的主张 D、民主政治的色彩
  • 10、19世纪中期,诗人张维屏有感于广州三元里爆发的义举(如图),写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热情讴歌了(    )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

    A、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B、爱国官兵保家卫国的意志 C、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的斗争 D、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抉择
  • 11、 建于晚清的宜宾滇南馆是川滇物资集散地,云南商帮贩运而来的山货、药材,都在此地及周边的街道、码头进行交易。宜宾滇南馆见证了(    )
    A、西南商贸发展 B、高产作物传入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功能完备
  • 12、 两宋时期,政府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蕃坊”;同时,还设立“蕃学”,专供外商子弟接受教育。这些做法(    )
    A、改变了以农为本的理念 B、体现了开放的对外政策 C、推动了民间私学的发展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13、 某博物馆为筹办“中国古代科举制”的主题展,选取了“书中自有千钟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诗句。它们共同反映了科举制(    )
    A、加强了官员的监察管理 B、推动了社会重学风气 C、规范了人才选拔的程序 D、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 14、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不同坑位的陶俑在服饰、发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有专家认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秦军来自多个不同的地区。由此推知,秦朝(    )
    A、统一国家的组织能力 B、军纪严明装备精良 C、统治阶级的奢靡享乐 D、兵役徭役十分繁重
  • 15、 如图中的文物可以直接佐证的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

    A、渔猎采集的进步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早期国家的出现 D、贫富差距的扩大
  •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4~15 世纪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疾病和瘟疫严重困扰着英国人口发展,致使英国人口呈长周期衰落。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 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9%.与此同时, 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上述状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据统计,1696 年,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雇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图①

    19世纪早期的英国煤矿

    图②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伦敦的总部大楼

    图③

    在电话机房工作的女话务员

    图④

    机器时代的“享受”

    图⑤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

    图⑥

    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图片提取历史信息,并选取其中2幅图片加以说明。
  • 17、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中,两次航运费率急剧上升是因为(     )

    A、航运技术的提高 B、自由贸易的发展 C、世界大战的影响 D、经济危机的冲击
  • 18、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统计表。该表说明当时的苏联(     )

    产品

    付给农民的收购价

    面向居民的零售价

    小麦(每公担)

    10卢布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斤)

    9—14戈比

    1—1.5卢布

    注(     )1卢布=100戈比

    A、工业生产总产值大幅提高 B、农产品的收售价格很合理 C、农业总产值远超其他国家 D、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打击
  • 19、与下文描绘的情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1792年,在战争期间,一首叫《莱茵军团军歌》的歌曲诞生在了阿尔萨斯首府斯特拉斯堡。在这首战歌的歌词里,参加保卫战的人民都是“祖国的孩子”,他们要共同抵抗“欧洲的暴君和佣兵”。这首诞生于阿尔萨斯的军歌,后来就成为国歌《马赛曲》。

    A、法国大革命 B、拿破仑远征俄国 C、英国“光荣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 20、在英格兰,自13世纪末起,法律就不允许再建立新的庄园,庄园土地逐渐转归自由持有农和公簿持有农持有。就这样,许多庄园到近代初期逐渐被解体。材料反映的是(     )
    A、庄园经济结构的变革 B、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C、土地所有权出现变化 D、庄园主权力日益衰落
上一页 250 251 252 253 2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