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和方式
国别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和方式
英国
1640年爆发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1783年获得英国承认;1865年内战结束,避免了美国分裂。
俄国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从表可知,资本主义制度( )
A、萌芽于工业革命 B、遍及世界各大洲 C、确立形式多样化 D、扫除了封建残余 -
2、如表是九年级(1)班同学总结的知识点,从中可知学习的主题是( )
从“庄园瓦解”到“租地农场的发展”
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从“地中海世界”到“大西洋世界”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D、资本主义的曙光 -
3、公元前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她的内湖。”,“她在欧洲乃至世界法制建设史上做出巨大贡献”。这里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个帝国:(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4、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初期的“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1984年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的“计划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势是( )A、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B、积极发挥市场作用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D、不断完善分配制度
-
5、从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的数据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B、“大跃进”改变了经济落后状况 C、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确立 D、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6、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指出:“朝鲜战争给毛泽东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这一论述意在强调抗美援朝(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
7、据统计,抗战初期中共领导的军队不到5万人,到1940年迅速发展到50万人,1945年更是达到120余万人。军队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进行土地革命,赢得农民支持 B、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根据地力量 C、国民政府支援大量武器和物资 D、正面战场的抗战吸引日军主力
-
8、《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在评价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时指出:“一方面,表示了工人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利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这说明( )A、工农群众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
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融汇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这种“移花接木”( )A、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B、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10、清朝统治者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制》等民族边疆政策,共同体现了( )A、边疆少数民族的汉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 C、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
11、郑和率领大规模船队,远航亚、非30余国,每至一国即宣谕皇帝诏书,向各国国王、地方首领颁赐礼物,“事竣,各具方物及异普珍禽等件,遣使领责,附随宝舟赴京朝贡”。一时间,海外诸国使节纷至沓来。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B、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 C、打破了中外隔绝状态 D、促进了全球物种交换
-
12、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元朝地理方位示意图。下列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①由宣政院管理 B、②设西域都护府 C、③设北庭都元帅府 D、④设澎湖巡检司
-
13、《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B、统治者重视文化娱乐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14、考古学家在山西大同北魏贵族墓中发现壁画,人物服饰既有汉式宽袍大袖,又有鲜卑窄袖短衣。此现象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南北政权长期对峙,文化差异不可调和 B、孝文帝改革后,鲜卑贵族全面汉化 C、民族交融背景下,胡汉文化双向影响 D、北朝艺术受南朝影响,风格趋于统一
-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 D、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的边疆
-
16、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下面典籍中的记载反映出他们的共同智慧是(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颜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墨子·七患》
A、顺应自然 B、以民为本 C、以德治国 D、尚贤节俭 -
17、“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规模宏大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灌溉沟渠等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稻作遗存;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了石犁、木耒等农具,以及大型粮仓和窖穴。”上述材料共同说明原始农耕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是( )A、手工业技术高度专业化 B、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C、农业生产规模化与组织化 D、宗教仪式主导社会生活
-
18、从中外历史的进程来看,19世纪60年代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一个大事件方兴未艾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毁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1861年,曾国藩首先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时间
史事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2年
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8年
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识之士”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曾国藩首先付诸实施的举措是什么?(2)、材料二中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历史事件有哪些?(3)、结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演进趋势这一角度,请你以“19世纪60年代是……的年代”为论题,选择两个或以上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
19、侨批(闽南方言中称信为“批”)是海外华侨寄回家乡附带汇款的家书及回文。每一份侨批的背后,都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闽粤等地区就是海上贸易、对外移民活跃的地区。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掠夺,国内频繁的战乱、灾荒,造成民众流离失所,失业者日增,濒海居民遂纷纷出海渡洋谋生,成为“契约华工”。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我国东南沿海招募超过200万人,在东南亚的橡胶园、澳洲的金矿、美洲的中央太平洋铁路都有大量的契约华工劳动。
——摘编自刘平《晚清海外移民的心酸历程》
材料二
侨批1
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已捐助革命军十万,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
——1911年10月菲律宾华侨陈松铨给黄开物的批信
侨批2
迳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抗大:抗日军政大学)
——1939年周恩来回复泰国华侨苏君谦捐款批信
侨批3
家乡自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封建势力已告清除,资产阶级经被打倒,不论交通、水利等要旨,凡属国计民生者,莫不落力改建,海外华侨多阅报章,每得佳讯,除少数顽固分子外,莫不额手称庆,跃跃思归。
——1951年泰国华侨刘潮俊给父母的批信
材料三:侨批不仅真实记录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国际移民向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迁移历程,还记录了外来文化在中国华南乡村的碰撞与融合,同时也反映了侨居国的历史文化变迁。因此,它以其独有的原始性、民间性、完整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在近代国际移民文献中具有突出的世界意义和遗产价值。
——2012年5月24日《中国档案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的一件侨批简述其反映的史实及研究价值。(3)、通过侨批可以感受到华侨群体怎样的精神品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理由。 -
20、从古代到现代,技术革新持续涌现,生动展现了新质生产力在不同时期的独特表现,有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战国《管子·海王》
材料二: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此前冶铁多依赖人力鼓风,效率较低。杜诗所创水排,以水力为动力,通过独特的曲柄连杆机构,将回转运动巧妙转化为连杆的往复运动,进而驱动鼓风设备。以此铸农器,较之前“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极大提升了冶铁效率,促进了铁器制造技术革新,为铁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更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编译自范晔《后汉书·杜诗传》
杜诗冶铁水排模型
材料三:唐代筒车借水流冲击力转动水轮,以精妙构造让竹筒将水舀入水渠,实现灌溉自动化、精准化。该创新大幅提升灌溉效率,科学控制水量,保障农作物生长需求,使更多农田获有效灌溉,提高灌溉质量,推动农业向高效、科学发展,成为唐代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
——参考《新唐书》及唐代有关农业研究著述整理
材料四:在现代农业领域,智慧农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典型。如某大型农场,利用物联网技术布置传感器,监测土壤、空气等环境参数,经数据分析精准控制灌溉与施肥,提升资源利用率。无人机用于农药喷洒等,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相较传统农业,其提升农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环境影响,推动生产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倪云华《从制造到智造,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新趋势》节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推断战国至东汉时期,冶铁工艺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3)、综合材料二、三、四,从古代水排、筒车到现代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技术革新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请结合现代智慧农业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