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革命风潮·时代巨变。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牵引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方式。
【革命·掀起时代风潮】
【斗争·助推国家发展】
【科技·引领历史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部分)
发明者
身份
国别
发明成就
哈格里夫斯
织工
英国
珍妮纺纱机
阿克莱特
理发师
英国
水利纺纱机
克隆普顿
纺纱工
英国
走锭精纺机
纽可门
工程师
英国
活塞式蒸汽机
瓦特
工匠
英国
往复式蒸汽机
斯蒂芬森
矿工
英国
蒸汽机车
富尔顿
工程师
美国
汽船
(1)、根据如下单元知识结构示意图,将结构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成,并以英国为例,简述其走向民主法治的基本历程。(2)、从下面两组油画中任选一组,简述其反映的史实是如何推动革命进程和国家发展的。(3)、根据如下图文信息,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简述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所带来的时代巨变。 -
2、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四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
——《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五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习近平《2018年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讲话》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两部绘画代表作的名称?他“新奇的目光”蕴含的时代精神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②、③航线开拓者的名称?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是什么?(写出两条影响既可)(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拿破仑制定了民法典的名称?指出恩格斯在材料中对拿破仑这样评价的原因?(写出两条原因既可)(4)、依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的科技成就是什么?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到什么时代?(5)、依据材料五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较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这里的“彻底”主要是指( )A、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宣扬人人生而平等 C、宣言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宣扬每个公民有言论自由
-
4、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下图年代尺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大事,其中与③对应的事件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独立宣言》发表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
5、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被带到了欧洲,成为人们在饥懂之年的救命粮。到1800年左右,取材于美洲的蔗糖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习惯 C、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 D、加速了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联系
-
6、14世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农村,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A、家庭作坊 B、手工工场 C、乡村集市 D、租地农场
-
7、“我们的宗教(伊斯兰教)和我们的帝国(阿拉伯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古代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作家说的这一句话是基于伊斯兰教( )A、与阿拉伯帝国是同时诞生的 B、和阿拉伯半岛历史发展紧密联系 C、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D、彻底消除了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
-
8、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2世纪以后,其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至4世纪末,被罗马确立为国教。这表明基督教( )A、是底层平民的宗教 B、利于强化思想统治 C、提倡自由民主平等 D、已成为世界性宗教
-
9、古埃及法老的命令在政治上发挥法律作用,被视为神意的体现。美索不达米亚某城邦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据此可知,这两个国家的共性是( )A、实行依法治国 B、实行民主政治 C、神权色彩浓厚 D、政治体制成熟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史记》
材料三: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要了解他的思想,你认为应该查阅哪部经典著作?请列举两个该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2)、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中的“商君”推崇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学派中的集大成者是谁?请列举在这一学派的思想影响下,“商君”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改革措施中的两项内容。(3)、历史上把材料三所呈现的现象称为什么? -
11、
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地图展变化】
(1)阅读材料中的两幅地图,说出战国形势图中D②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哪国?观察从图一到图二有哪些突出变化?
【工具话发展】
(2)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图一反映了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们生活在那条大河流域?
(3)图二中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同时期还有一项发生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革新是什么?
【工程显历史】
某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上图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一项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4)材料中的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什么?它是谁主持修建的?它有何功能?
-
12、中国古代制度不断革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
材料二:【齐鲁大地】因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康、卫诸国,其中武王的弟弟且受封于鲁,故后世简称该地区为“鲁”。
——《地名里的中国故事》载于2022年第11期《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三:“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四: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利簋(如图)。该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2)、根据材料二中山东被称为鲁或齐鲁与历史上的哪一制度有关?(1这一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这一制度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如图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4)、说出材料四中的“武征商”的战役名称。 -
13、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的史料中史料信度最高的是( )A、史书:《资治通鉴·周纪·商鞅变法》 B、历史题材影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 C、考古出土的文物:商鞅铜方量 D、历史题材纪录片:《历史的拐点之商鞅变法》
-
14、对于“商鞅变法”,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桓宽《盐铁论·非鞅》记载:“商鞅以重刑峻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而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分析材料的过程,让我们知道( )A、商鞅变法发生在秦朝时期 B、法家思想不利于治理国家 C、商鞅变法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分析历史事件需一分为二
-
15、诗句“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怨声滔。沃野无垠天府裕,从此天下绝饿殍(指饿死的人)”,诗句主要反映了都江堰的修建( )A、促进农业发展 B、促进旅游业发展 C、发挥航运作用 D、加速人口迁移
-
1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从材料可以得知,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C、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
17、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来自( )A、燕国 B、齐国 C、吴国 D、秦国
-
18、《国际歌》中唱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歌曲里的“真理”指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 B、共产主义思想 C、理性主义思想 D、自然科学理论
-
19、据统计,1500年至1867年间,有1200万到2000万奴隶被迫远离非洲。结果,在美洲的非洲育奴隶人数是白人的3倍到4倍。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因素是( )A、罪恶的“三角贸易” B、新型物种传播 C、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D、宗教冲突不断
-
20、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中国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两者体现的共同特征是( )A、自给自足 B、自由贸易 C、等级森严 D、市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