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表呈现了我国北方某地区不同时期主要农作物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源于( )
时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明清以前
栗、小麦、大豆
棉花、桑、麻
明清时期
粟、小麦、大豆、玉米、甘薯
棉花、桑、麻、烟草、花生、向日葵
A、美洲作物大量引进 B、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C、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D、政府收入不断增加 -
2、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政策。该材料表述的是闭关政策的(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
3、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福役和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收税。这一做法称为( )A、方田均税法 B、一条鞭法 C、均田免粮 D、摊丁入亩
-
4、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许诺每年缴纳500两白银,买通地方官员获准上岸,搭篷建屋并进行贸易的地点是( )A、赤尾屿 B、台湾 C、钓鱼岛 D、澳门
-
5、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许多国家在与之接触后派使者来华贸易,同时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促使更多中国人前往南洋。这意在强调郑和下西洋( )A、拓展了航海范围 B、增进了中外交流 C、推动了文化传播 D、缓解了财政压力
-
6、永宁寺碑与重修永宁寺碑的碑文记载了明朝在黑龙江下游地区建置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派官员巡视该地区的经过。这些石碑可以佐证明朝( )A、与西北地区首次建立联系 B、与边疆达成通贡互市协议 C、将东北地区纳入有效管理 D、与蒙古结束长期敌对状态
-
7、《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记载:“我朝罢宰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明太祖此举旨在( )A、分化地方权力 B、完善监察体系 C、缓和阶级矛盾 D、强化君主专制
-
8、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把四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元朝郭守敬编成的《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并大幅提升了节气时刻的准确性。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A、指导农业生产 B、观察自然风物 C、适应风土民俗 D、服务军事行动
-
9、在烈火的淬炼间,瓷器展现出千年不褪的永恒之美。图中体现元朝时期制瓷技术高超水平的是( )A、定窑孩儿枕
B、绿釉鸡冠壶
C、耀州窑青釉盖钵
D、青花釉里红盖罐
-
10、元朝初期,忽必烈令人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根食运输一度以海运为主。这些措施( )A、提高了全国粮食产量 B、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D、沟通了南北五大水系
-
11、《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此,元朝首创( )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驿传制度 D、八旗制度
-
12、图为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研学活动探访的遗迹遗址。该社团探究的主题是( )A、金与北宋联合灭辽 B、南宋宗室军民坚持抗元斗争 C、蒙古南宋夹击金朝 D、“戚家军”在台州大败倭寇
-
13、历史纪年法主要有干支纪年法、王位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四种。以下为年号纪年法的是(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靖难之役” D、“安史之乱”
-
14、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叹:“这座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这座采用榫卯结构建造的塔是图中的( )A、千寻塔
B、应县木塔
C、六胜塔
D、妙应寺白塔
-
15、题14图为两宋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该时间轴体现了各民族政权( )A、战乱不休 B、从对峙走向统一 C、有战有和 D、彼此以兄弟相称
-
16、题13表是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价。由此可见,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 )
人物
评价
北宋·韩琦
“安石为翰林学士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清代·钱大昕
“安石有文韬武略,实则得罪于仕官也”
现代·王曾瑜
“王安石变法,其实是修补旧制度,而不是开启革新”
A、受到时代和立场的影响 B、难以形成科学的定论 C、可以彻底脱离历史环境 D、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 -
17、宋人所著《儒林公议》说到:“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影响这一社会价值取向的方针是( )A、尚武轻文 B、崇文抑武 C、轻徭薄赋 D、文化专制
-
18、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唐太宗被西北各族尊奉为“天可汗”
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
B
鉴真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为唐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
C
僧一行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
他的成就对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
雕版印刷术传入新罗、日本和波斯
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
A、A B、B C、C D、D -
19、印度某历史学家称玄奘是“印度历史的光明”,因为他的记录填补了印度7世纪历史的空白。“他的记录”是( )A、《大唐西域记》 B、《唐会要·新罗》 C、《桂苑笔耕集》 D、《资治通鉴》
-
20、据记载,盛唐时期长安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流往来,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下列诗句可与其相印证的是( )A、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B、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C、九天阊阖开官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D、夜听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