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国人民实现了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2、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索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以下可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电影《钱学森》 B、钱学森的日记 C、图书《钱学森传》 D、钱学森的笔记
  • 3、阅读下图,请你为其命名一个最合适的主题,应该选择的是(   )

    A、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刎 D、深化国有体制改革
  • 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求同存异”方针
  • 5、票证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列票证变化背后折射出的历史值息是(   )

    A、从屈辱外交到和平外交 B、从所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从政企不分到实行公司制
  • 6、下表是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国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B、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地区推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机关
  • 7、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 8、2023年4月6日,沙特和伊朗两国外长在北京成功会晤,宣布恢复外交关系。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宫和。这表明新时代中国担当了(   )
    A、国际经济的推动者 B、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C、全球环境的保护者 D、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 9、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追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A、五项原则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
  • 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重要原因是(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C、“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 D、美国对新中国实跑外交孤立政
  • 11、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如下图),其中一枚画面中有神舟五号、青藏铁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国家体育场(鸟巢)等。这展示了21世纪以来我国(   )

    A、新时代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B、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草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蓝图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
  • 12、“这项制度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该“制度”(   )
    A、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只在一部分落后农村实行 D、起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3、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 14、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创造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公私合营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推行一五计划
  • 15、
    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 大多数。但农业生产 效率 还是很低, 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 推开(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分田包产到户
  • 16、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农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水法的形式确定了(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17、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巩固了人民政权 B、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建立土地公有制 D、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 18、面漫画离意近代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种现象基本改变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19、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日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20、历史兴趣小组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绘制历史纪年表】

    【任务二:整理相关资料】

    【任务三:形成历史认识】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从年代尺中找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并写出“A”阶段的典型时代特征。
    (2)、根据“相关资料”的内容,阐述元、清的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哪些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形成哪些历史认识。
上一页 172 173 174 175 1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