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
    A、电灯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纺织机的发明 D、电动机的发明
  • 2、如下表反映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是(     )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A、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 B、存在雇佣关系 C、产品只是满足自我消费 D、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 3、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指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     )
    A、产生条件 B、主要内容 C、制度缺陷 D、进步作用
  • 4、下列三幅图片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甲骨文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的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金字塔,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是古希腊人智慧的结晶。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刘邦是一位传奇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他是历史上第一位实行郡国并行制的皇帝,面对百废江山他将如何整理?

    ——《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

    材料三:汉武帝执政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政治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因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推行了什么制度?思想方面的措施又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皇帝面对百废江山如何整理?在他之后的继承者继续推行他的政策出现了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
    (4)、毛泽东同志曾在他的《沁园春·雪》中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一个作出评价。
  • 6、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材料一:

    (1)图1所示石器证明北京人处于什么时代?这些石器能反映出北京人从事哪些活动?图2遗址的挖掘有利于我们研究哪个朝代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二: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弭射日”“愚公移山”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传说中炎帝、黄帝有很多发明,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哪些方面的变化?为什么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文物中的历史】

    材料三: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3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4)围绕“探寻历史的途径”这一主题,拟一个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某文字)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这里的“它”是指(     )
    A、小篆 B、甲骨文 C、仓颉造字 D、金文
  • 8、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百年

    C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

    佛教从欧洲传入中国

    丰富了中国文化

    A、A B、B C、C D、D
  • 9、下图所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C、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 10、汉文帝霸陵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史载“汉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23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材料表明汉文帝提倡(     )
    A、依法治国 B、加强集权 C、勤俭治国 D、以民为本
  • 11、2023年9月,博物汉字联手讯飞输入法上线甲骨文超级皮肤,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高效输入的同时,助力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壮大。下列关于甲骨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只使用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 C、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单一,仅涉及祭祀、战争 D、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1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兼并战争不断,百家争鸣,思想空前活跃……这一切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各诸侯国的变法 B、农业的精耕细作 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D、分封制的瓦解
  • 13、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关于用火,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表现在(     )
    A、会使用天然火 B、会人工取火 C、会保存火种 D、会用火烧烤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 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诸侯应履行的义务和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最少两个)
    (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又有什么创新措施?
  • 1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鲁国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

    ——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

    材料二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指出当时西周革新的“制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秦朝创建的“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并归纳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表现。
    (3)、请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任选两个角度,谈谈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
  • 16、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界,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1)、阅读材料一,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这句话。
  • 17、我国最早的装饰品是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项链”。人们用经过工艺加工的砾石、兽牙、鱼骨、蛤壳等组合穿缀成串饰,佩在项间,有的鱼骨还留下红颜色的染色痕迹。这一饰品的出现,反映了山顶洞人(     )
    A、能制造工具 B、会人工取火 C、过定居生活 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18、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青铜冶炼技术的提高 B、金属货币的流通 C、漆器制作的发展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19、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指代的措施是
    A、设置丞相 B、设置刺史 C、盐铁官营 D、实行推恩令
  • 20、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农林品种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流域得到开发 B、农业生产技术的成熟 C、魏晋时期政权分立,人口南迁 D、《齐民要术》的传播
上一页 992 993 994 995 9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