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1914年,陈独秀发表文章,说中国语言也有忠君爱国,不过把国家等同于社稷,爱国等同于忠君,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认为“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陈独秀的这一观点( )A、反映了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 B、阐明新文化运动的初衷 C、抨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彻底涤荡旧文化的毒害
-
2、“这个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以下对“转折”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②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器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3、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全国。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全国立即展开政治的统一,这种政治上初期的早熟,创一个惊人的记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材料三 随着西汉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算缗,对商人征收的财产税),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迺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树立“中央集权的传统”,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监察制度上进行“首创”的表现。秦朝设立的监察官职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告缗”的目的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这目的,汉武帝采取的其他措施是什么?
(4)综上所述,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具有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4、南北朝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东晋被后人誉为“书圣”。
-
5、200年之战,曹操战胜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383年之战,晋军打败前秦军,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
6、东汉张仲景编写了医书《》;北朝贾思勰撰写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
7、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年,刘邦统一全国,汉朝建立。
-
8、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 ,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
-
9、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到官渡之战、再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称霸中原 B、江南逐渐成为经济重心 C、走向局部统一 D、南方与北方走向对立
-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表达了曹操的远大抱负。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A、夺取汉朝政权 B、打败袁绍 C、统一中国 D、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
11、《晋书》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 B、北方人南迁 C、技术先进 D、自然条件优越
-
12、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是没有思想权威的时代”,是“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这意在说明这一时期( )A、呈现出多元性文化特征 B、历史发展进程动荡多变 C、凸显了大一统恢宏局面 D、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
-
13、下列时代特征的表述,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频繁,下列关于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秋争霸,促进了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交融 B、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C、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东晋 D、公元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出现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
15、“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与“分三国”直接相关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
16、“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这种现象( )A、导致宦官权力过大 B、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C、使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 D、是郡县制度造成的
-
17、史料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死者过半”。数十载后,则“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发生以上转变的原因是汉初推行(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三公九卿制度 D、盐铁专卖措施
-
18、《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出现“使者相望于道”的情景。该情景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张骞通西域的成功 B、地方设立县制 C、八王之乱 D、北人南迁
-
19、从战国的“百家争鸣”到西汉“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 )A、法家的衰落 B、加强思想控制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注重儒家学说
-
20、西汉初,诸侯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丞相 B、加强吏治 C、建立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