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1912年的3月5日《申报》曾这样描述:“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该报道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性质的改变
-
2、1948年9月7日,毛泽东在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指出:应集中主力先歼灭锦州之敌,再应对沈阳、 长春等地的敌人。材料反映的是(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
3、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地区流行过这样一首歌谣:“松柴烤火千里香,穷人骨头坚如钢。死了要埋井冈山,活着就跟共产党。”由此可知(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 B、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C、井冈山已经成为革命中心 D、“城市中心论”符合国情
-
4、陈独秀曾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见,陈独秀主张(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文学革命
-
5、辛亥革命期间,妇女界组织了多支军事组织参与革命。辛亥革命后,十名女代表议士出现在广东省临 时议会的席位上。这说明( )A、封建礼教完全崩溃 B、社会革命与女性解放相互促进 C、中国现实男女平等 D、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参政意识
-
6、下图呈现的史实反映了当时( )
A、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B、国人探索救亡道路 C、列强加紧经济侵略 D、列强之间矛盾激烈 -
7、鲁迅曾评价一部小说:“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这部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
8、武则天时期科举年均录取约23人。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录取进士353人;仁宗时(1022-1063年) 则“十有三举,进士4570人”。这反映了科举制( )A、扩大了官僚队伍 B、造成了重文轻武 C、减少了财政支出 D、考试内容简单化
-
9、“智”当选为2024年“年度字”,以下是汉字“智”演变历程。由此可见汉字( )
A、演变由简到繁 B、吸收外来文字 C、只有象形造字 D、发展一脉相承 -
10、要了解广西原始农业发展,下列选项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柳江人的头颅骨
B.晓锦遗址碳化稻
C.灵山出土的铜鼓
D.娅王送稻种传说
A、A B、B C、C D、D -
11、阅读下列图片,三幅图片的主题最正确的应是( )


A、同盟会 B、国民党 C、强学会 D、共产党 -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材料二 1936年11月,墨索里尼说:“从柏林和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2)材料二提及的“轴心”是指哪些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各国为共同反对“轴心运转”签署了什么文件?材料三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3)材料三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冷战结束后,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13、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事件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 ②
背景
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日本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领导者
沙皇 ①
明治天皇
内容
在国内废除农奴制
从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上等方面学习西方
(1)、请补充上①②处的名称,并为该表提炼一个主题。(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或八十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材料一中的土地改革是在_______时期;随着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共产党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占有情况,将土地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2)、材料二提及的土地改革开始于哪一年?这次改革对“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的解决起到了哪些作用?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1983年底全国农村已经普遍实行什么制度? -
15、汉、宋、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材料一是指汉武帝时期哪一著名事件?该事件为哪条商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3)、根据材料三思考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变为什么政策?(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
16、概括是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这三次历史事件的主题,我们可以概括为(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C、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
17、对1688年政变,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这场政变未经流血,就推翻了专制,非常伟大;另有学者认为政变保留了国王,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了一种浓厚的不彻底的色彩。对于这种分歧,更恰当的认识是( )A、“伟大说”站在了旧势力的立场上,其观点不值一驳 B、“不彻底说”充分体现了革命的立场,是唯一应当提倡的观点 C、彼此矛盾的观点充分体现出1688年政变复杂的性质 D、历史可以随意解释,我们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
18、有位历史学家曾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句话中的“她”是指( )A、埃及 B、巴比伦 C、雅典 D、斯巴达
-
19、实行对外开放,是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并进而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内地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开放城市 ④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20、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决表格中的问题,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1952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抗美援朝战争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改造 D、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