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史事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5年8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3月

    台儿庄战役胜利

    1938年5月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

    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创建大量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大生产运动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开始

    1941年

    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到中国支援抗日

    1945年9月2日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标志。从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中,你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2)、抗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请从材料中选取相关史事,结合所学简要论述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 2、红色是信仰的颜色,是希望的颜色,更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访红色遗址寻红色记忆】

    材料一  

    井冈山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建立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唱红色歌曲悟时代精神】

    材料二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摘自《长征组歌——遵义会议放光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摘自《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读红色家书现历史瞬间】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李卡1949年与家人书:

    我是平常的人,在这个伟大的斗争中,确是一个很平常的人,而我的被捕及死都是意料中的事,是不可怕的,而怕也怕不来。……时局就快转变了,天翻地覆的日子快到了,报上已坦白承认共军(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将渡江……这就是最后的用武装解决中国革命的一场大斗争。过后,人民便快乐了,你也会跳舞似的迎接新的日子的,你们应该快乐。

    歌唱吧,我会在梦里听到你洪亮而快乐的高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选择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长征组歌,概括遵义会议带来的积极变化。《黄河大合唱》㰢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八路军渡黄河东进。请列举八路军在军事上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史实。
    (3)、材料三中“共军将渡江”指的是哪一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战役胜利结束的意义。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 3、1951年8月至1952年2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率剧社在全国义演178场,募捐15.27亿元旧币,完成向前线捐献飞机的心愿。与这场捐赠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解放西藏 B、抗美援朝 C、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
  • 4、交流信息是茶馆社交的主要内容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苏州附近的乡村里,农夫们在茶馆里饮茶、谈心、看报。他们交流的信息可能有(   )
    A、抗日战争 B、重庆谈判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 5、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地青年抗敌决死队、义勇壮丁队大量涌现。大批华侨飞行员和机务人员回国参加或组建抗日义勇军。这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是(   )
    A、国际社会给予了大量援助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抗战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战
  • 6、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下图为1938年漫画家张乐平发表的抗战漫画《唯有军民合作,才能消灭敌人》。该漫画(   )

    A、反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强调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C、表明中共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7、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多地举行了纪念活动。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主要是学习他(   )
    A、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的改良精神 B、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D、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 8、2025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下列事迹与孙中山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之一 B、成立兴中会与阐发三民主义 C、与梁启超等进行戊戌变法 D、领导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
  • 9、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 B、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没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任何援助 D、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10、法制建设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

    材料二 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邦联制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它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这影响国内贸易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经济职权;同时,这种松散的状态也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卫国家利益与主权。调整原有的统治体制,是美国当时的迫切需要……1787年宪法使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为联邦国家,这对美国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下表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部分内容。

    项目

    内容

    国家性质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最高权力机构

    最高苏维埃及及其主席团

    公民的基本权利

    享有劳动、教育、信仰、言论、出版等自由

    公民的基本义务

    遵守法律、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等

    ——摘编自张西曼《苏联新宪法草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描述的英国这一政体的名称及其出现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为何要调整原有的统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6年苏联宪法的意义。

  • 11、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

    材料一   1901年,虽然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然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一一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我国经济总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简表

    年份

    GDP

    进出口贸易

    总量(亿美元)

    世界位次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世界位次

    1978年

    1 482

    第10位

    206.4

    第29位

    2017年

    827 122

    第2位

    277 900

    第2位

    材料三   依靠综合国力和发展需要,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14年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地位改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中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怎样的布局?
  • 12、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梁襄王问我)“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孟子见梁襄王》译文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记载的情境发生在哪一时期?孟子对“谁能统一天下”的回答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一《史记·平准书》

    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说文解字·叙》

    (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从历史记载来看,秦以前,华夏族称它的祖国为中国,中国是华夏各国的总称;秦以后,中国扩大为当时境内各族所共称的祖国。所以,中国这一名词的含义就是祖国……朝代有兴有亡,一个代替一个,中国本身总是存在着,并且发展着。”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历史根源。

    ——摘编自陈喜波、韩光辉《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含义的变化。
  • 13、二战以来,半导体产业链上游的设备和材料等高端领域被美、欧、日垄断。近年来,美国多轮制裁中国华为,西方国家鼓吹“脱钩断链”,企图通过科技垄断、技术封锁、贸易壁垒干扰别国创新发展。对此现象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逆经济全球化现象仍存在 C、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D、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形成
  • 14、“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15、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在持续采取外交迷惑、战术欺骗、隐蔽逼近等措施的基础上,以迅速而突然的猛烈攻击行动,实施了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的军事冒险行动。此举(     )
    A、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是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扭转了战争形势
  • 16、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17、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情况“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兼具科学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B、动员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C、立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变化 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
  • 18、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各州很团结为国家服务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地方权力过大导致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 19、17世纪初,英国驻威尼斯大使注意到:威尼斯曾称霸于东方贸易,但如今却毫无竞争力;曾经有无数艘千吨级的大船来回运载货物,但如今却连“一艘都看不见”。威尼斯“毫无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在于(     )
    A、造船技术落后于东方 B、东西方商贸往来断绝 C、英国工业革命顺利开展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20、据考证,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些史实能够说明(     )
    A、不同文明之间是有联系的 B、亚非文明相互传播 C、环境影响文明交往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上一页 615 616 617 618 6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