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下表是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龙”形象的基本元素。这些文物反映了( )



图一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
图二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
图三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
A、当时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黄河流域人民的宗教信仰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皇权至上思想的逐步形成 -
2、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发展记述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方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二: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单位:千人)

材料三:19世纪的美国城市……商人、律师、银行家等控制了大量城市财富,居住在富人区的宽敞住宅,而穷人住宅区内到处堆满垃圾。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通过《隔离乘车法》,要求在城市铁路交通中分离黑人和白人,不准黑人和白人乘坐同一车厢。
——摘编自原祖杰《19世纪美国城市问题探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中国和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2)、材料二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个城市人口变化的进程,请任选一个城市,指出其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美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综合上述材料,为你所在城市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3、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还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
——摘编自方建春《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认为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他对陈独秀早表钦佩,近又读过一年来的《新青年》,益觉陈的见解多和他相合,遂聘为文科学长,共商整顿大学办法,罗致优良的教师,一向以腐败闻名的北京大学,气象大变,面目一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纵观中国近代各种教育思潮,是在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之中曲折地向前开辟着自己的道路,教育改革在救亡图存的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1895年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3)、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原因,并谈谈近代教育改革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何影响。 -
4、历史社团同学针对2024年学术热点“大一统”的历史书写,整理了关于“大一统”理念的主题资料单,阅读并完成任务。
中华大一统的文明内核(部分)
制度支撑: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如郡县制、行省制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文化整合:推广统一文字、尊崇儒家思想、华夷互化边疆治理:设置机构、和亲会盟等
(1)、请回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2)、请以“中华大一统与国家发展”为主题,选择资料中的一个方面,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运用中国史中的任意两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5、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决议有否决权,当国会再以2/3多数坚持原议时,否决才失效。这反映宪法制定的原则是( )A、国会至上 B、直接民主 C、相互制衡 D、各司其职
-
6、16世纪初,意大利工匠发明的玻璃镜子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子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商品经济的发达 C、人文主义的盛行 D、自然科学的兴起
-
7、小历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下图所示内容。由此可见,他研究的主题是( )



僧侣、骑士、农民 封君封臣制示意图 封建庄园示意图
A、基督教的兴起 B、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C、西方民主的起源 D、古代文明的传承 -
8、抗日战争时期,《文艺新潮》刊登了一幅题为“救国捐”的漫画,其中文字为“今朝不吃糖,将钱去救国,虽只一分钱,多少有补益”。该漫画意在( )A、强调经济的重要性 B、号召国人积极抗日 C、倡导人民生活简朴 D、推动国共合作开始
-
9、《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随着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中国新式交通运输业、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 、铁路、新式教育等一系列行业也相继出现。这表明洋务运动( )A、解决了中国面临的危机 B、抑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1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民谣反映了近代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
-
12、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正月,云南布政使司发给沙立目(人名)一家的开荒执照,上有“丽江府印”。此“开荒执照”的发行( )A、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推动了云南经济领先全国 C、彻底解决人地矛盾问题 D、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
-
13、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政权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边疆管理完善 B、君主专制强化 C、地方机构精简 D、思想控制严密 -
14、下图所示内容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A、戏剧种类多样 B、日常礼仪复杂 C、士人尚文读经 D、市民生活丰富 -
15、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 )A、促进了教育发展 B、激化了阶级矛盾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促进了阶级流动
-
16、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买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
1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举措( )A、有利于经济往来 B、激发农业生产积极性 C、提升军队战斗力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18、下图是位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遗址平面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场所 B、小农经济得到发展 C、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地 D、阶级分化比较明显 -
19、目前国际社会正经历深刻的变化,我们主张国际规则要由世界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国际关系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杨泽伟《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论》
材料二 2025年4月,全球最热的经济话题是美国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挑起的“对等关税”政策,具体为美国要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数十个贸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对美贸易顺差较大的中国,成了特朗普“重点关注对象”。面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中方坚决反制,公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加拿大、欧盟等也反制美国“对等关税”。截至4月10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飙升到离谱的145%……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材料一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上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当今人类面临哪些威胁世界安全的“挑战”?(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主要挑战。(3)、材料三说“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简析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 -
20、在国家和社会面临重大转型的历史关头,是否进行改革以及如何选择改革路线,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 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为了进行建设,有远见卓识的元老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在资本主义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世界形势下开始的……罗斯福新政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解读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三次调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为了缓解当时俄国社会面临的困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对俄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维新元老”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3)、材料三中“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是为了应对什么局面?综上,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