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
2、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得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3、“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新政”和“预备立宪” D、新文化运动
-
4、孙中山在《太平天国战史》序中写道:“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这句话点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摆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没有制定纲领来领导革命 C、没有发动农民积极参加革命 D、没有取得英法等国家的援助
-
5、以下是某历史专著的部分内容,请对此确定一主题是( )
时间
具体内容
1860年10月5日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误以为咸丰皇帝住在圆明园,遂向圆明园进军
1860年10月6日
法军率先抵达并占领了位于北京郊外的圆明园
1860年10月7日
英军抵达圆明园,加入了抢劫财物的行列
1860年10月18日
英军一意孤行,决定烧毁圆明园全园,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放火行动
A、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 B、咸丰帝的逃跑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D、圆明园的浩劫 -
6、《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消亡
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文中的“这场战争”开始于( )A、1840年 B、1856年 C、1894年 D、1900年
-
8、革新和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的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
——《新全球史》
材料二 1868年,明治天皇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1871年,岩崎弥太郎创办三菱公司,公司依靠雄厚的资本和政府的扶持,开办银行、造船厂、炼铁厂等,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财团。
——《日本近代史》
(1)、材料中的“俄国的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通过这场改革使俄罗斯“发生了转型”具体指转型成什么新的道路?(2)、材料二中的“全面改造日本”指的是什么改革?“三菱公司”的创立和发展源于明治政府采取的什么改革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日本这场“全面改造”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9、17—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欧美国家的现代化》
材料二

材料三 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四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世界史》
(1)、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是什么?(2)、材料二图示中三者的关系是通过美国的哪一法律文献确立起来的?体现了什么立法原则?这部法律文献有何意义?(3)、材料三出自于法国大革命中的什么文件?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是什么?事件开始产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中生产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材料二 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人文主义者讴歌现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认为人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创造幸福。人文主义思潮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材料三 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意义。(2)、材料二中的“海外冒险事业”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之,指出“海外冒险事业”的思想动力。(3)、材料三中所反映的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个贸易的影响, -
11、“资本主义必将灭亡”、“暴力手段”、“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独立宣言》 C、《大宪章》 D、《共产党宣言》
-
1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帝国主义理论 C、科学社会主义 D、政治经济学
-
13、“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马车 B、火车 C、电车 D、汽车
-
14、拿破仑自己也说过:“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那就是我的……”省略号处应为(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
15、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美,其中1688年宫廷光荣革命被废黜的英国君主是( )A、詹姆士二世 B、查理二世 C、查理一世 D、路易十六
-
16、1649年他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1653年,他驱散议会,自任‘护国主”……“他”是(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华盛顿 D、林肯
-
17、观察“新航路开辟路线”图,人物与图中路线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③——迪亚士 B、②——哥伦布 C、①——达·伽马 D、④——麦哲伦及船队 -
18、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旗帜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下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达·芬奇——《蒙娜丽莎》 ②但丁——《哈姆雷特》
③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④彼特拉克——《天方夜谭》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
19、下面是西欧经济发展一课中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指的是( )
A、封建庄园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现代工厂 -
20、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6日,(江西)九江教育会及南伟烈学校、省立第三中学等校,联名致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拒签巴黎和约。随后,南昌、赣州、吉安、抚州、萍乡、宜春等地学生纷纷加入声援斗争的行列。
——摘编自《红色文化》

1919年5月上海《民国日报》对江西学生运动的相关报道
材料二:在山河破碎、国家危亡、是非颠倒、民族蒙耻之际,中华民族积蓄已久的爱国激情猛烈地迸发出来。以学生为先锋的民众运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展开,并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统计,运动波及全国20多个省的100多个城市,处于抗争中心的山东、长期遭受日本侵略的东北和上海郊区等地的农民也参加了斗争。除少数亲日派当权者外,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工商业者等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民国日报》和《红色文化》中,能相互印证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说说出现材料中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五四运动的影响。(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中国近代青年学生运动的精神核心内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