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C、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D、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 2、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圆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辛亥革命 D、广州起义
  • 3、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在中国,他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这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大钊
  • 4、1919年,桂林学生爱国会发动全城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举行罢课、集会和游行示威,高呼爱国口号,向市民散发学生爱国会骨干成员起草的《敬告同胞书》。开展街头宣传演讲,演出爱国主题剧,猛烈抨击卖国贼的行为。桂林学生运动响应和支持了
    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 5、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就论证西方文明不仅在物质方面高于东方,而且“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鲁迅则讲:“我以为要少——或者竞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可见新文化运动(     )
    A、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启发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总统选举法》 D、《资政新篇》
  • 7、有学者写道:“为求侵华列强饶恕,不惜强迫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出银一两,换取她回密北京充当‘女皇’。”此说法的依据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望厦条约》
  • 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史观点(     )
    A、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建立了新式海军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清政府于1912年退出历史的舞台 D、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 9、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中西建筑的精华。1860年来了两个强盗,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材料中的“强盗”是指(     )

    A、英国   俄国 B、美国   法国 C、俄国   美国 D、英国   法国
  • 10、《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分配土地的原则是(     )

    A、按照加入太平天国军队的先后分配 B、按照太平天国内部职务的高低分配 C、按照战争中的功劳大小分配 D、按照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材料三   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以铜乃至石、骨、蚌等原料所制的生产工具仍在农业生产领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以铁犁为代表的铁制农具已经逐步投入使用。铁农具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便于深耕、松土、平田、除草和收割,从而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改编自《历史研究》

    (1)、材料一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写出图一、图二房屋的名称,并说说这两种建筑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指哪种制度?材料认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分封制的内容(任意两点),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变化。结合所学,概述这一变化的意义。
  • 12、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之一,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活动二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图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处。(填写图中字母即可)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原始农业分布的特点(提示:从地域和范围两角度思考)。
    (3)、指出活动三中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结合所学概括这些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4)、综上所述,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 13、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夏朝(     )
    A、经济发展迅速 B、国家形态比较成熟 C、疆域空前辽阔 D、思想学术繁荣
  • 14、学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王同学抽取到以下一组信息,依据这些息,可判断出此朝代是(     )

    A、 B、 C、西周 D、
  • 15、2024年6月2日,炎帝诞辰纪念日,在湖北随州举行了“炎帝神农大典”。追溯历史,与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黄帝 B、嫘祖 C、大禹 D、秦始皇
  • 16、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出土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多组高等级建筑,良渚古城遗址墓葬群出土随葬品的差异也说明当时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这表明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     )
    A、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文明史获得认可 C、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D、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高
  • 17、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大量遗址,这些遗址既存在进行原始农业生产等共性特点,又能显示出不同地域间不同的文化风采。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A、分布广泛 B、以中原为核心 C、多元一体 D、源远流长
  • 18、在我国一个远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得出了当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结论,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遗址房屋建筑南北对称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品 C、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堆 D、出土工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 19、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长1900米,宽1700米;古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这些高等级建筑的出现,说明远古时期良渚(     )
    A、是中央集权国家 B、统治者组织能力强大 C、仍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D、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
  • 20、下列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阶级分化的遗址是(     )

    ①仰韶文化 ②大汶口文化 ③牛河梁遗址 ④陶寺都城遗址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上一页 420 421 422 423 4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