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是( )A、良诸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
2、2023年5月,北京某小学的25名科学小记者,参与了2023年“科学小记者+探秘房山”走进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活动。在遗址公园北京人生活场景想象图中,可以看到北京人( )A、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B、制作陶器,使用骨耜 C、使用磨光和钻孔技术 D、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
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同时兴办学校,培养洋务人才。
材料二 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自强运动中的技术决定论。由于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使中国复兴,政治的变革比西方技术的输入更为重要。如果政治改革成功,军事和技术的革新将自然而然地会实现,而没有政治变革伴同的单纯的技术革新,其结果只能是浪费精力。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正、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讲透。“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确实“深入人心”,“共和”一语不仅仅是观念,它还有一整套政治架构,包括制度、机制乃至礼仪、服饰等等。
——摘编自章开沅《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1)、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花”和“柳”的理解。(2)、梁启超领导进行的政治近代化尝试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对政治变革和技术革新的观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 -
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二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国大片江山,这是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虽然西方侵略者攫取了许多权益,但太平天国概不承认,这也使得侵略者攫取的权益在中国最繁华富庶的地区无法兑现,大大推迟了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
——摘编自刘建生主编《晋商五百年·保晋风云》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灭火轮船…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你简要评价该历史事件。(2)、同中国古代的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表现为“三新”,即治国方案新、担负任务新和失败原因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与“三新”相对应的内容。(3)、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怎样看待“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主张?(4)、综上所述,请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谈谈你的认识。 -
5、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来自八个国家的军队用先进的武器大炮再一次敲开了清王朝的大门。他们攻大沽,占天津,夺杨村,过廊坊,直扑北京。8月14日,北京沦陷,将1840年以来中国的民族屈辱推至极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了当时中国处于一种怎样的局面?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契机”。(3)、材料三涉及中国历史上哪一次战争?为什么说它“将1840年以来中国的民族屈辱推至极点”?(4)、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综合上述材料,你从近代中国屈辱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
6、“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并未改变宗法专制的社会形态,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个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指的是(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完成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7、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图材料内容为孙中山提出的革命主张,这些主张合称( )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
8、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在自身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外来的压力加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沉。与图2外力有关的史实是( )

图1 图2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
9、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日本借机从我国获得了诸多权益,其中要求:“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由此可以得出(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C、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D、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10、如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
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以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客服重重阻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巨大成效。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车裂而亡,但他制定的新法却继续推行。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全国。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改革·创新”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2、中国古代制度不断革新,这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阅读以下材料,作出分析。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①所示人物、②所示制度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诸侯对周天子要承担哪些义务?(答出两点即可)材料反映出分封制有什么特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的制度是什么?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全国推行了什么制度?这套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13、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解读下列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
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由于连年征战,劳动力严重缺失,农业生产低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随着农业制度改革的深入,秦国粮食大量储积,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
——摘编自张宁《从农业制度改革看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

图A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图A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1)、材料一中的图片和哪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对图1和图2所示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2)、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图A示意图代表是哪一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水利工程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根据文字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农业发展的变化。 -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境内出土的原始居民文物

河姆渡文化猪纹黑陶钵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大汶口文化白陶鬻

良渚文化玉琮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某社团学生依次对孔子博物馆《大哉孔子展》的六个展厅“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进行了参观研学,拍照留存资料:

孔子的时代
展出地点:二层第一展厅
时代困局周王室东迁后,天子威望骤降,诸侯争霸,干戈不息。在孔子的时代,诸侯国内世卿、大夫摄政擅权,礼崩乐坏,社会动荡,民生维艰。这场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动,也激发了思想者们积极的思考。面对时代的困局,孔子的学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指出材料一中的文物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的特点。(2)、材料二为你提供了三件珍贵文物,请任选其一进行文物介绍。(包含这件文物的名称及价值)(3)、根据材料三中二层第一展厅的简介,指出孔子的时代困局。并结合所学写出孔子的核心思想以及记录其思想的著作。 -
15、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秦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据此可知,他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于(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修筑万里长城 C、开创大一统局面 D、统一了文字
-
1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无为而治”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礼治”
-
17、2024年4月4日,“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马英九先生率台湾青年拜祭黄帝是因为( )A、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B、黄帝部落是形成华夏民族的基础 C、黄帝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和律法 D、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18、邮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记录了许多历史信息。右图是一张关于干栏建筑的纪念邮票。早期的干栏式建筑最可能出现于我国哪一地区?( )
A、山西 B、浙江 C、辽宁 D、河南 -
19、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1)、作为西方文明之源,希腊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请列举古希腊在艺术、哲学方面留下的珍贵遗产各两例。(2)、指出材料反映的人类文明交流的两种方式。并说明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3)、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请列举阿拉伯人在“医学、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并概括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20、改革与创新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中央
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
设国、郡、里三级
土地制度
土地收归国有,六年授田一次
赋税制度
统一赋税
(1)、简述伯里克利建立民主政治的具体措施。并指出该制度的实质。(2)、指出如表中所反映的改革的名称。并说明它对日本社会进程产生的影响。(3)、指出如图中所涉及的制度名称。依据图示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