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林肯城颁发的特许状中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这反映出当时西欧( )A、司法权受到教会控制 B、出现教育学术新气象 C、城市获得部分自治权 D、不同程度割据的形成
-
2、他建立了包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公元800年,罗马教皇利奥三世为他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将文化重心从地中海希腊一带转移到欧洲莱茵河附近,他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这里的“他”是( )A、克洛维 B、屋大维 C、查理曼 D、亚历山大
-
3、封臣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说:“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上述历史场景出现于( )A、西周时期的中国 B、中世纪的欧洲 C、古代印度河流域 D、古巴比伦王国
-
4、根据雅典民主政治制度,以下人物中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是( )A、人物1: 性别: 男,年龄: 30岁,身份:本邦人 B、人物2: 性别: 女,年龄: 25岁,身份:本邦人 C、人物3: 性别: 男,年龄: 55岁,身份:奴隶 D、人物4: 性别: 男,年龄: 12岁,身份:外邦人
-
5、下列有关古罗马发展图示的第二方框对应的是( )
A、罗马共和国建立 B、罗马帝国建立 C、罗马全盛时期 D、罗马帝国分裂 -
6、梁启超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河流文明时代”,由中国、埃及等四个“文明古国”组成,第二个时代为“内海文明时代”,……下列文明成就属于第二个时代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 C、雅典民主政治 D、象形文字
-
7、历史史实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各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 B、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C、大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D、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原始社会后期
大禹治水
公元前1046年
商纣王暴政,被周武王所灭
春秋早期
管仲改革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
李冰修建都江堰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
公元前209年
伐无道,诛暴秦
公元前207年
刘邦、项羽起义灭亡秦朝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2)、支持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的国君分别是谁?(3)、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商纣王暴政,被周武王所灭。历史事件2:伐无道,诛暴秦。
观点:暴政导致王朝灭亡。
论述:商纣王对外征伐,对内实施暴政,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结论:由此可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再次选用示例的观点)
-
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化、思想、制度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思想的光辉】
材料二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制度的创新】
材料三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都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精髓的传承】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此文字的发现有何意义?(2)、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人?依据材料二,归纳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项秦统治者在政治上的创新制度。(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10、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祭黄陵词》
材料三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这种双向融合的现象,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中华民族。
——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
材料四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民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战国时,不断扩大的华夏族形成了强烈的认同感,为秦汉“天下为一”的大一统格局奠定了基础。
——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五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观察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所房屋的主人分别是哪一远古居民?他们分别种植什么农作物?(注意:书写答案时一一对应)(2)、材料二中的“轩辕”是谁?“平定蚩尤乱”指哪场战争?这首诗表达了孙中山对“轩辕”的什么感情?(3)、根据材料三,概括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历史原因。(4)、根据材料四,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
11、翦伯赞《秦汉史》中这样描述:“为了建造阿房宫和骊山皇陵,残余贵族和无数俘虏,从荆楚、巴蜀斩伐木材,攀山越岭,丧失生命;手工业者离开作坊,走到遥远的会稽,替皇帝修筑宫殿和雕刻功碑;广大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和自由,被迫去修筑长城。”材料反映的现象( )A、表明秦朝法度严明 B、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C、维护了皇帝的权威 D、扩大了帝国的疆域
-
12、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表,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______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百家争鸣;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中华民族的形成 C、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D、统一国家的建立 -
13、墨子提出“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便宁无忧”;管子提出“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些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 )A、实行仁政 B、以法治国 C、以民为本 D、无为而治
-
14、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道墨法儒 B、墨法道儒 C、法道墨儒 D、道法墨儒
-
15、我国在许多战国时期墓的考古中发现了许多青铜器。观察图一和图二,可以推测与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信息是( )
A、铜制农具在农业中普遍使用 B、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图强 C、战国时达官喜欢用铜器陪葬 D、战国时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
16、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王室衰微,春秋争霸 B、七雄并立,鹿死谁手 C、大浪淘沙,分久必合 D、烽火连天,民不聊生 -
17、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晋文公举行践土(河南郑州西北)之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这年冬天,晋文公召集了温之会,召周襄王前来,商量讨伐不顺服之人。这说明( )A、西周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B、诸侯严格遵守礼乐制 C、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稳固 D、晋国已成为战国霸主
-
18、关于1986年发掘的四川三星堆遗址1、2号坑的性质,学界有祭祀坑、陪葬坑和亡国宝器掩埋坑的争议。2019年3号坑发掘,大量金、铜、玉、石、骨器一起焚烧、掩埋的现象与前述遗址相似,均可能是“燎祭”坑,由此“祭祀坑”一说渐占上风。由此可见( )A、还原历史真相需要有充足的史料 B、考古实物研究须有文献记载作佐证 C、该发掘表明祭祀是古蜀文明独有 D、其青铜工艺证明蜀国文明领先中原
-
19、绘制年代尺则有助于培养“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小明同学借助年代尺并结合自己所学,得到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①开始 B、②的建立者是盘庚 C、①②时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铁器时代 D、③发生于公元前4世纪 -
20、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见下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
A、我国先民已掌握制陶技术 B、黄帝发明了陶器 C、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地区 D、该陶器是黄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