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的困难和局限、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束,使农业生产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发展农业合作化必须采取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决不能实行盲目急躁的冒险主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三版)
材料二 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3年,中国农村大部分生产队斗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 .指出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农业合作化经历的主要阶段。(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农村推广的原因。 -
2、过去吃不饱,现在不愁吃,而且还要吃好,过去人们一般吃粗粮和野菜,很少吃到细粮和肉类,现在提倡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说明改革开放后( )A、我国粮食产量下降 B、我国消费总量的增长 C、人们生活观念落后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3、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从事的研究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C、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
4、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成功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离间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关系的阴谋,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材料中的“某次会议”是指( )A、中共八大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5、下面图片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经济建设 B、民主政治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
6、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
7、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 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这些措施( )A、奠定了两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石 B、直接促成了 “九二共识”的提出 C、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D、直接促成两岸空运直股、海运直航和邮政合作
-
8、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人物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
9、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的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传承 B、经济建设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
10、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材料反映的新发展理念主要是( )A、开放 B、共享 C、协调 D、创新
-
11、下图所示的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12、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已成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修建的连接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的铁路干线是 ( )A、鹰厦铁路 B、宝成铁路 C、包兰铁路 D、青藏铁路
-
13、194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长征胜利会师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14、中国智慧是指中国在不同领域中,基于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某同学整理了中国现代史上体现“中国智慧”的材料,请你参与研讨。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件(部分)
1949年
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70年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世纪末
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
2013年
建设“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路和海陆连接中国与亚欧非等地区
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关史实,围绕“中国智慧”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有总结提升。)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周锟《从“北方谈话”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历程》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会场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出来的。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的背景下,7.7亿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邢丽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指出“南方谈话”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主要内涵。简述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应当如何实现中国梦?(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迈进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指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座城市?(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原因。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轰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材料二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
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四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试分析这一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2)、材料二中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3)、材料三的歌曲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中国参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写出这次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名称。(4)、根据材料四,概括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
18、“国家赋予你职责,你用来完成崇高的使命。你是稻田里的守望者,长年累月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你说人生有两个梦想:可以播种全球,可以禾下乘凉!”这首诗中描绘的中国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
19、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作为国际上一支重要的正义力量,可以在联合国发声发力,也使得联合国更加具有普遍性与代表性。事实上,缺少中国的联合国,必然会在多种全球性议题上出现功能性失调。由此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 )A、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C、能够成功解决世界难题 D、壮大了发展中国家力量
-
20、新华社1997年报道:“7月1日一个神圣而又耐人寻味的日子,一段惨痛历史的终结与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纪念日在同一天……滔滔香江可以作证。”新华社报道的新闻是( )A、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B、香港回归祖国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青藏铁路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