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不约而同地与“广东”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表。
地点
名人故居
广州番禺
邓世昌故居
广东新会
梁启超故居
广州花都
洪秀全故居
广东中山
孙中山故居
材料三: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齐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之最。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两处历史遗迹,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2)、根据材料二,选取一位历史名人为其撰写简介。(要求从名人姓名、籍贯、主要事迹、影响、地位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示例:詹天佑,广东南海人。京张铁路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得出“半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半部广东人的历史”这一结论的原因。(4)、综上所述,谈谈保护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故居的意义。 -
2、“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促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
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 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民主科学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君主立宪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
4、下图所示民国纸币上的时间是公元(说明:原图就看不清,不影响做题)( )
A、1904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
5、下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A、中华民国的创建历程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
6、下表是一本历史书的部分目录,列举的是中国近代发生的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2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4
第6课戊戌变法................................. 28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 32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7、某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该条约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的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C、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8、“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外江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轮船招商局归并。”材料表明该企业( )A、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化企业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对外国资本起到抵制作用 D、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挤压
-
9、柳亚子的《题太平天国战史》中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他用“煮豆燃萁”形容太平天国内部的互相残杀,与此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抗击洋枪队失败
-
10、“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份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11、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围绕秦朝的相关历史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一起解决问题。
【史料结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图说历史】


(2)根据片说明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画图学史】
如图是肖鹏同学为方便知识的掌握而制作的一张示意图。

(3)请你帮他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历史感悟】
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历史的长河里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
(4)它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学习了秦朝的历史,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2、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五霸称雄,战国时期,七雄互相攻伐,据统计,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的463到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少于89年。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繁荣局面。
——部编版七上教科书
(1)、依据材料一两张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它们的推广促使了哪个阶级的兴起?(2)、材料二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特点?(3)、材料三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的是谁?他们都是哪国人?在该国推行的变法,其目的是什么?(4)、材料三中“卫鞅”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此学派在战国时期集大成者是谁?(5)、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代表的历史事件。 -
13、秦朝时,田赋为“三分取其二”;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汉文帝时,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减轻农民负担 B、发展农业经济 C、巩固汉朝统治 D、改善民族关系
-
14、公元纪年和世纪的换算是我们要掌握的历史常识,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这一年属于(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3世纪中期 C、公元前3世纪中期 D、公元前2世纪中期
-
15、成语“破釜沉舟”体现了西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
16、郭希汾在《中国体育史》中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体育最为发达,“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此现象形成的根源是( )A、私学兴起,学术自由 B、民族交融,往来密切 C、诸侯纷争,战事频繁 D、诸侯势大,追求享乐
-
17、《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该材料反映了( )A、等级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察举制
-
18、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西汉建立的时间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9、(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这段话介绍了开凿灵渠的( )A、目的 B、内容 C、地位 D、意义
-
20、《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推崇( )A、临床医学 B、顺应自然 C、经验传承 D、“四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