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前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天福山中学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威海市荣成三十五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郑路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五四学制)
-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
1、“铁制农具和牛耕标志农业生产技术的飞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共同经营发展为个别零细经营,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农业经营方式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B、农业生产仍然无法取得较大的突破 C、生产技术的飞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催生出新的生产关系
-
2、“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说明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这反映了商朝时期( )A、刑罚的残酷 B、社会矛盾缓和 C、畜牧业发达 D、奴隶处境悲惨
-
3、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下列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乐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
4、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领先世界其他文明 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C、区域发展相对平衡 D、深受地理环境影响
-
5、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准是 ( )
①阶级的产生 ②国家的产生 ③私有制的产生 ④稻作农业的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 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简、鳄鱼鳞板、玉铲、宝贝、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生产力水平提升 B、聚落形成发展 C、出现贫富分化 D、早期国家产生
-
7、古人类主要居住在洞穴内,后来他们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大约在1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畜饲养的出现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原始手工业出现 D、磨制石器的出现
-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时空观念是我们学好历史的关键。下图中②、④对应的中国境内古人类是( )
A、郧县人、元谋人 B、元谋人、北京人 C、蓝田人、北京人 D、元谋人、蓝田人 -
9、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上至国家政策,下至交通出行,都出现了许多的变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棉织品质地低劣,竞争不过印度、中国的棉织品。当时穿着中印棉布衣服的风尚风靡一时。为了促进本国纺织业的发展,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禁止从印度、中国和伊朗输入染色的棉纺织品……英国只有采用新技术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同印度、中国的产品竞争。正是这个商品竞争的需要,才推动了一系列新发明。进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摘自刘祚昌、光仁供、韩承文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纺织、冶金和交通等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工厂制度逐渐取代了家庭手工业,农业社会迅速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这一时期的创新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还促成了城市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奠定了现代经济的基础。
——摘自经济史学家威廉·丹顿《工业革命的崛起》
材料三 1830年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的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当时铁路只有31英里……短短数年,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到1838年,英国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英里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英里铁路。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归纳英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2)、根据材料二指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有什么变化。(3)、请用折线图来表示材料三所提到的英国铁路里程数。(注:折线图需要用黑色签字笔勾画) -
10、音乐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廷克托里斯看来,音乐的和谐是“恰当的声音所产生的某种快乐的效果”,是人的一种甜美的感受。这种信赖人的耳朵,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倾向,是13和14世纪西方音乐理论发展的结果。廷克托里斯明确肯定了音乐的世俗作用,并关注到音乐所产生的情感刺激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在廷克托里斯的著述中,关注音乐中的人的观念已经明显地确立起来,他把一批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
——摘自唐纳德·杰伊·格劳特《中世纪与文艺复兴音乐史》
材料二 马赛曲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歌甚至整个民族的象征,不仅在于共和派的积极倡导,更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意义。首先,马赛曲包含了爱国主义精神。它是在祖国面临战争危险时诞生的一首赞颂自由的歌曲,马赛的义勇军正是高唱着这首歌曲来到巴黎,又走上前线,为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其次,马赛曲与革命和共和密切相连。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攻打杜伊勒里宫唱着这首歌曲,使得它与法国君主制的崩溃产生了联系。共和三年获月法令更是使马赛曲成为革命、共和的象征。
——摘自顾杭《传统的发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前期对共和文化的塑造》
材料三 《国际歌》不仅是一首革命歌曲,更是一种象征。它反映了19世纪末工人阶级对压迫、剥削的不满与抗争,代表了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改变命运的坚定决心。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还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工人运动中,这首歌都成为团结、斗争和反抗的力量源泉。其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传达了追求平等与正义的共同愿望。
——亚历山大·科克尔《国际歌:一首改变世界的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克托里斯认为当时的音乐出现了哪些“新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表着新倾向的作曲家”地位提升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历史兴趣班的同学写一份《国际歌》的介绍。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影响音乐创作的因素 -
11、地图是历史学习的好帮手。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阅读材料,请回答:

图一 《波伊廷格地图》(局部)(原作创于公元前1世纪)
它描绘了古罗马庞大、复杂的交通路网系统,展现了一个从地中海的西班牙通向印度的世界。该图可以为人们的出行与物资运输提供极其便利的导航。
图二 《明斯特尔的托勒密世界地图》(表达公元2世纪的世界)

图三 《世界通用地图》 (绘于16世纪)

图四 《克罗弗特新环游世界地图》(绘于1871年)
1871年制图师意识到环球旅行终于可以实现了,因而在地图上提供了几条环游世界的路线。
——摘编自【美】凯文·J布朗《地图时光机》
(1)、根据图一和图四的说明,分别概括《波伊廷格地图》和《克罗弗特新环游世界地图》的用途。(2)、观察图二与图三,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增加了什么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地区的增加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3)、综合上述材料,你是否同意“人类绘制地图的能力随着对世界的认识加深而提高”,结合材料的地图说明理由。 -
12、学习历史过程中,多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是对农民的掠夺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13、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张强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1861年改革。你认为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场彻底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目的是挽救危机,巩固统治
-
14、【新素材·西欧建筑】19世纪中期以后,西欧许多著名建筑问世。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即万国工业博览会),以铁质构件和玻璃材料建成“水晶宫”;19世纪70年代,法国修建了世界第一座16米长钢筋混凝土大桥。这表明当时( )A、西欧各国沉迷研究建筑艺术 B、工业革命推动建筑业发展 C、著名建筑利于提升国家地位 D、建筑业发展推动工业进步
-
15、美国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坎坷。如下图所示是美国某一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受法国大革命影响 B、图中阻力F2是英国的封建统治 C、图中a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图中c处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
16、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知识结构图中的“?”处应该是(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17、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下列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基督教在4世纪末,被罗马皇帝定为国教 C、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D、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
18、“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提出这一观点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屋大维 B、孟德斯鸠 C、华盛顿 D、苏格拉底
-
19、大事年表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学会解读大事年表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请根据下面所示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840年至1842年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851年至1864年
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立政权,发展壮大并最终失败
1856年至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等条约
1885年
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江南制造总局
1894年至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
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进行变法
1899年至1901年
人们传唱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扶清灭洋”
1900年至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等人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之后高举 ① 两面大旗。
1919年
“誓死力争”等口号学生上街游行,大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请把上述大事年表中的①处补充完整。(2)、从上述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中,选择至少2个相互关联的事件,并根据这些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20、文明史观认为冲突也是文明交流融合的一种方式,近代化就是文明的一种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留美幼童 “定远号”铁甲舰
材料二:
面对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尝试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终究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场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与精神解放的闸门,酝酿发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戊戌变法时《天演论》出版,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也出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等术语渐渐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
——摘编自胡适《四十自述》
材料三: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它否定了历代相沿的专制体制,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岳世平《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贡献》
据传来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摘编自鲁迅《阿Q正传》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说出洋务运动涉及哪些领域?(2)、材料二中划线部分“民族危亡”指哪件事?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有何成功和遗憾之处。(4)、综上所述,结合材料四所示思维导图,归纳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