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红军长征平均每天行军约74里,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翻越大雪山40余座,跨过大河近百条……这体现了长征胜利的精神源泉是( )A、乐于吃苦的乐观主义 B、艰苦奋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C、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D、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
2、 某电视纪录片对一张图片解说道:“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源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
3、 1930年初,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分经宁化、清流、归化等地,越过武夷山到江西去。行军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首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苦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词( )A、描述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B、再现了分田分地的场面 C、揭示了革命历程的反复 D、展示了古田会议的成效
-
4、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探究性学习资料。据此判断,该小组正在进行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是( )
A、革命道路的探索 B、军旗升起的地方 C、中国革命的摇篮 D、伟大的战略转移 -
5、 《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中写道:“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这表明北伐战争的最终目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实现国家的统一 C、实现民族的振兴 D、维护人民的权益
-
6、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深受观众欢迎。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7、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出现了许多激励人心的歌曲,冼星海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8、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大公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9、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后改名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主要阵地之一。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10、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11、他是我国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他是侯德榜。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12、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意味着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13、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14、1947年夏,刘伯承、陈毅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15、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16、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并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
17、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8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18、1945年,中共七大在北平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
-
19、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
20、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改正(正确不用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