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6-2017学年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英国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新中国的外交同步练习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电气时代的到来同步练习题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五课现代社会生活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七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同步练习题
-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中东战争同步练习题
-
1、下图为1917年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北大”二字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三人成众”的意象,寓意“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与这一寓意密切相关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2、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用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据此可得出( )A、妇女逐渐拥有政治权利 B、传统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C、男女平等观念成为共识 D、北京是女权运动发源地
-
3、“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傀儡 B、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被社会接受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被改变 D、孙中山本人的个人社会威望很高
-
4、《孙中山自述》中写道:“八国联军之破北京……议和之赔款九万万两而后……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据此可知,“革命风潮自此萌芽”是由于(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革命思想的传播 C、三民主义的提出 D、革命团体的成立
-
5、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是“Awakeningof 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 B、列强组建联军侵略中国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
-
6、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旨在说明( )A、朝廷上下一致支持变法 B、变法成功且成效显著 C、变法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变法的过程操之过急
-
7、下面是《让台记》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这一文章应发布于( )
“至三月十六日议定大略,一赔饷,二割地,三通商,共十一款;限三礼拜画押,互派大臣在燕台换约。……后俄国率德、法出阻割辽之议,令我国出银以赎之;而让台之议与各款均照原议。”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
8、比较下边两幅中国近代开放商埠平面示意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被列强完全垄断 B、西方侵略者不断割占清政府大片领土 C、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腹地 D、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实现强兵富国 C、主张变法维新 D、倡议中体西用
-
10、《中国近代史》中说:“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材料旨在表明洋务派( )A、注重发展近代军事国防 B、兴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C、注重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兴办军事工业以推动民用企业
-
11、1853年,太平天国通知访问天京的英国公使:准许来华经商,惟警告英国不准再卖鸦片,且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61年,英国派人到天京提出平分中国,愿帮助打倒清朝的谈判,遭到太平天国的拒绝。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具有( )A、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 B、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C、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D、成熟的近代外交理念
-
12、《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大幅提高税额,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更是有增无减,民间流传着“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的说法。这表明鸦片战争( )A、破坏了自然经济 B、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 C、加剧了社会矛盾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13、九年级某班学生围绕“科技发展”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再现古代科技辉煌】
第一组同学以展览形式呈现了学习成果。
造纸术
指南针
印刷术
【任务二 探究近代科技变革】
第二组同学以史料卡片形式呈现了学习成果。
主题一 蒸汽时代
主题二 电气时代
资料一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宋,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资料二 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英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任务三 见证现代中国科技】
第三组同学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自主学习,制作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手抄报。
科技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成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天眼)、AI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和6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
(1)、从任务一中任选一幅图片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2)、以下表述是从任务二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A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蒸汽时代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出现了垄断组织。
C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进步。
(3)、请你根据手抄报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现代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前我国应该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4)、通过此次项目式学习,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
14、历史证明,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摘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时期
中国古代民族间交往的史实
秦汉时期
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管理西域
隋唐时期
唐太宗进攻突厥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册封回纥首领、南诏首领等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辽宋夏金元时期
金灭北宋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澶渊之盟元朝设置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回族形成
明清时期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
设置伊犁将军
材料三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讲话》
(1)、结合所学,写出华夏民族所尊崇的人文初祖。 据材料一归纳华夏民族形成过程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具体方式,并分析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能为民族和谐发展作出哪些努力。 -
15、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叙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 B、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击战”方式突袭波兰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
16、下表是九年级同学参加历史社团活动时搜集整理的资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961 年
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196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
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
1993年
欧盟成立后,欧洲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0年
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经过和平发展不断壮大的中国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C、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从1650年的18.3%上升到1900年的24.9%。”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B、从事贩卖黑奴的活动 C、两次工业革命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18、2024年6月是《大公报》创刊122周年。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公报》旗帜鲜明发出正面声音、凝聚社会共识,为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增进香港与内地交流、促进人心回归作出了贡献。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主流媒体具有舆论引导作用 B、“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 C、香港和澳门实现了完全自治 D、《大公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新闻报刊
-
19、下图是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体现( )A、土地革命取得巨大的成就 B、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志向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D、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的热情
-
20、在重庆,你可以看到一些由防空洞改造成的书店、加油站、菜市场和纳凉点。早在1937年9月,重庆就开始艰辛的防空洞的历程,目前重庆共有 1600多个防空洞。下列对重庆防空洞阐述不正确的是( )A、防空洞在重庆大轰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防空洞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防空洞的修建主要是商业贸易的需要 D、防空洞修建与抗日战争息息相关